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脱形写意 遗貌取神——戏曲舞台楹联的美学风采


  运用对联形式,烘托舞台气氛,借以阐发戏曲艺术的美学思想,这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可说是独树一帜的艺术创造。这种富有民族风格的传统形式,继承了我国古典美学的写意特色,巧妙地将诗画艺术和戏曲艺术融为一体,从而展现出戏曲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戏曲舞台楹联虽然只有短短两联,寥寥数语,但是它善于寓戏理于片言之中,寄诗意于尺幅之外,充分显示了我国戏曲舞台脱形写意、遗貌取神的美学风采。
  非幻非真,名为做戏;
  或今或古,称之实情。
  世事总归空,何必以空为实事;
  人情多是戏,不妨将戏作真情。
  这些短联从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立意,集中阐述了戏曲艺术以虚拟实、以假传真的美学原理,说明演员“做戏”,善于把观众带到虚拟的“生活幻觉”之中,从而透过戏情认认世事真情。
  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今也犹古,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
  此联以简俗的语言,进一步指出了戏曲艺术反映“世态人情”的特点和意义,揭示了戏曲表演:“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的特有功能。
  是一般傀儡登扬,漫道说台上衣冠是假,
  不过与痴人说梦,休认他眼前富贵为真。
  此联则从戏曲苡反映生活的角度,着意说明真与假的关系,并且寓有讽喻人世的哲理,借以启示人们认识戏曲舞台表演的审美规律。
  汤显祖玉茗堂四梦台曾流传一联:
  千古为忠为孝,为廉为节,倘泥真,直等痴人说梦;
  一时或欢或悲,或合或离,若认假,犹如哑子观场。
  文辞凝炼,意蕴隽永,于叙事述理之中融汇着朴素的辩证思想。作者不仅以疏淡的笔致描述了古典戏曲的基本内容和情节特色,而且还以形象的比喻,启迪人们领悟戏曲表演的奥秘,演戏倘若“泥真”,就等于“痴人说梦”,看戏如果“认假”,就好比“哑子观场”。
  明王骥德《曲律》曾云:“剧戏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充分运用舞台的假定性,通过虚拟写意手法,使戏曲表演灵活自由,千变万化,这是我国戏曲表演独具一格的美学法则。戏曲舞台楹联在阐发戏理方面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从戏曲舞台的特有功能入手,运用、简明的语言描述戏曲演员灵活运用时空自由的特殊规律,揭示了以虚拟实、虚实相济,以情造景、情景交融的美学原理。
  顷刻息间千秋事业,
  方寸地万水千山。
  瞬息间前朝后代,
  方寸地万水千山。
  行千里路,不出五步;
  传万古事,只在一时。
  这些通俗的短联曾经广泛用于民间戏台之上,突出地显示了我国戏曲在时空处理、结构布局上的独特表演形式:一方舞台不过咫尺之地,但是戏曲演员根据虚拟写意的原则,可以突破舞台的有限范围,于“顷刻间”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在“方寸地”。展现广阔的生活图景,这样在戏曲舞台上环境的变化术需要换幕,时间的推移不需要变景,整个戏就能一气连贯而不中断。
  三五步行遍天下,
  六七人雄会万师。
  三两句道出今古事,
  五六步走过万里程。
  三五人可作千军万马,
  六七步寸步如行四海九州。
  这些戏台短联好似写意小品,寥寥几笔,即展现出戏曲舞台以简代繁、以少胜多,以虚拟实,以神传真的艺术风貌,可说是戏曲演员运用虚拟写意手法的形象写照。
  小舞台,可家可国可天下
  寻常人,能文能武能鬼神
  忽而君子小人,忽而才子佳人,登场便见,
  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
  这些短联则以白描手法评述了戏曲演员扮演角色的形象性和多样化,同时还饶有风趣地写出了台上演戏和台下看戏的情绪变化,反映了舞台表演和戏曲欣赏相辅相成的统一的关系。
  过去,民间还流传一此别具特色的戏台楹联。这些戏台楹联常常从人们的审美角度着眼,或以诙谐的语言,描摹戏曲舞台的艺术形象,或以幽默的笔调,点染戏曲表演的审美情趣,从而直接向观众宣扬了戏曲艺术的美学思想。品评这些戏台楹联,人们不禁会露出会心的微笑,领略戏曲舞台“假戏真做”、写意传神的民族特色。 
  出场去俨然君臣父子,
  入帘来不是儿女夫妻;
  用语通俗,涉笔成趣,写是传统戏曲中的人物关系,却道出戏曲演员以假显真、以形写神的表演特色。
  文成武举,金榜题名虚富贵;
  男婚女配,洞房花烛假姻缘。 
  语带戏谑,意寓戏理,巧取传统戏中常见的喜庆团圆场面,直接向观众传播了虚内寻实、假中见真的审美法则。
  戴黄帽,穿红袍,摆上摆下真好汉;
  持长枪,提短剑,杀进杀出假英雄;
  此联以幽默的笔调,描绘了戏曲演员扮演角色的风貌和神态,并且从人物的服饰穿戴和戏曲程式表演的造型美中,显示公戏由艺术写意绘神的丰采。
  大花脸耀武扬威,如果是真,那还了得;
  小包头搽胭抹粉,倘若非假,才说不完。
  这副近似口语的短联以写意的笔触点染净角的脸谱和旦角的头饰,借以通过戏曲人物的外貌,显示我国戏曲重在以形传神,以假见真的独特风貌。
  侯王将相原无种,忽传来一派威风,俨然真角色,
  公婆子媳人凑和,纵扮得十分亲热,都是假面皮。
  寓庄于谐,别有风致,从社会生活之实说到舞台表演之虚,巧妙地阐述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促使人们从戏曲欣赏中领略“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真假假,真假难分”的妙趣。
  见几多世态人情,触目惊心,莫道戏中无益;
  做尽他声音笔貌;出风入雅,都从空里传神。
  起句即直接点出戏曲艺术反映“世态人情”的审是意义,批判了“戏无益”的陈腐观念,同时又从戏曲演员表演人物的“声音笔貌”,突现了“空中传神”的美学特征,可说是一语道出了戏曲表演的真谛。
  人们的审美观念是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审美理想的具体表现。戏曲舞台楹联产生于封建时代,只是从某个方面反映了旧时人们对戏曲艺术的审美观念,但它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却闪烁着戏曲艺术的特有光采,体现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因此,探讨和发掘戏曲舞台楹联的美学意义,不仅可以加深认识戏曲艺术的审美特色,也有助于戏曲美学的研究工作。
  出处:当代戏剧. 1986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