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电视评论需要有个性


  近年来,一些优秀的小说相继改编成话剧、电影和电视剧。同一部文学作品通过不同的艺术语言广为传播,对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修养,繁荣我国的艺术创作大有禅益,不同艺术门类借助不同的艺术手段争奇斗艳,百花竟放,对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力,加深我们对各门艺术的特点与规律的认识也大有帮助。 
  面对这种情况,评论界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人们迫切希望通过评论文章的引导,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因此在报刊上相继出现对同一部文学原作的书评、剧评、影评和电视剧评论时,人们是怀着极大的兴趣以先睹为快的。遗憾的是这类评论文字很快就败坏了读者的胃口,令人大失所望。由于我们的评论不能满足读者与观众的需要,于是,看这类文章的人越来越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
  首先是把有关同一作品的评论文章的剪报汇集在一起,再把文章中提及小说、话剧、电影和电视的字样全都用纸糊起来,然后请一位朋友阅读,让他在看完之后给我们指出,哪篇文章是评论说的,哪篇是评论话剧、电影或电视剧的。结果,他为难地摇摇头说:“对不起,我分不出来,它们全都差不多。”我们又如法泡制,去请教一位专写评论的,他的回答依然是“无可奉告”。
  这当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但它却说明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的评论大部分千篇一律,基本雷同,没有自身的特色与个性。文学、戏剧和电影评论的情况要稍好一些,它们毕竟历史久远,人们对这几门艺术的认识与研究都比较深刻。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水平,很高、颇有见地的评论文章。相形之下,电视评论则大为逊色。这自然和电视是一门新生的艺术,基础理论薄弱有关。目前的电视评论大抵是浮光掠影地转述一下作品的情节梗概或就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做些分析,真正有水平、严肃认真的评论文章比较少见,至于专门的艺术论文更是凤毛麟角。所以读者与观众从电视评论中既得不到新的东西,电视工作者(编、导、演等人员)也难以获得艺术上的帮助与启迪。
  可是电视艺术偏偏是影响最大的一门艺术。它拥有最大数量的观众。目前我们年产电视约六、七百部,有几亿人收看,如果我们对如此大规模普及的艺术仍然缺乏起码的常识与认识,不但写不出具有特色的评论文章,而且也难以提高电视剧的艺术质量和观众的欣赏水平。
  为什么我们的电视评论缺乏特色?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上电视艺术基础理论薄弱,基本上尚属一片空白,缺乏分析也视剧的方法。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出现一部有份量的电视艺术评论专著,更没有方法论方面的学术论文。客观上则是“左”的思想影响,总是以社会学的观点来要求艺术,,好象电视剧的 创作不是出于对生活的感受而是为了迎合某柒种社会需要,习惯于总是简单地以政治标准来衡量艺术。我们的(舶)评论总是先强调电视剧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却忘记了这一切如果脱离了美感的产生都不会实现。为什么我仍不去分析美感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社会学的观点一直在艺术分析中占据统治地位,已经形成一股风气和传统,评论中不摘社会学的分析似乎就是离经叛道、缺乏思想性的表现。这显然不利,评论工作者真正按照艺术的规律和特点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使我们的评论上升不到美学的高度。美学是各门艺术科学方法论的基础。正是美学决定着艺术价值的标准。当前电视美学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要形成批评的理论与方法论,。而评论工作则是美学理论与艺术创作、艺术感知的实践之间的桥梁。
  我们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1、电视艺术的特殊性;
  2、它在认识人与世界时的特殊方法;
  3、它与其他艺术的原则区别;
  4、和其它艺术相比,它所固有的、内容十分丰富的潜在可能性;
  5、综合地、全面地研究电视。
  目前尤其需要加强对电视特性的研究。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矛盾和特殊本质”。当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尚未设置电视艺术理论课程。许多电视实践工作人员缺乏专业训练。即使其中有些是科班出身,也全是来自戏剧、电影届。他们带来了戏剧与电影的经验,自然对电视艺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无庸讳言,随之而来也使电视艺术中充满了戏剧和电影的观念,基本上是按照戏剧和电影的手法来摄制电视剧,这也是目前影、视、剧难以区分的一个重要原因。电视剧必须向戏剧和电影学习,吸取它们的长处,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努力探索屏幕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总是跟着电影和戏剧亦步亦趋,电视艺术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新艺术。
  电视与戏剧、电影客观上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因此也必须发展不同的批评样式。 
  电视虽不处在幼年时期,但是已经步入了它的“黄金时代”,正因为电视艺术尚未得到长足的发展,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妙的机会,去观察、研究这种正在形成中的艺术的发展规律。如果我们能对屏幕上的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理论成果,就可以逐步加深对屏幕艺术的规律与可能性的认识。那么,作为当代最有思想影响力的电视,为我所用,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与优势。
  评论工作在这个领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评论是实际应用中的美学,它应该对每部优秀的电视艺术作品作出清楚的判断和论据充足的评价。我们许多电视评论有一套八股腔,持平求稳,人云亦云,陈言旧套太多,往往是演绎政策条文,而且视角狭窄,除了社会学的分析,至多再加上一点文学分析,至少在美学上进行探讨,对电视剧在艺术上极少进行具体的剖析和评介,对艺术形式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例如对一个电视刷是否符合电视屏幕时交流特点,在表现手段上(如特写镜头、内心独白、蒙太奇、假定性、时空运动、构图和光线处理……)与电影有哪些异同,哪些地方发挥了电视的优势,哪些地方尚有不足等等,很少过问。这种现象实质上怎样对待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两者的关系问题。
  我们知道,艺术形式在配合内容的过程中,带带把内容改造成一种特定的形状,这个形状可以最大限度地表现出内容的内在意蕴。当然我们在确定中部作品的审美价值时,决不只是依据作者采取的艺术形式。但是既然作品主题的产生、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艺术形式有着极为的密切的联系,那么准确的内容评述就不能不在熟谙艺术分析的前提下进行。反之,进行艺术分析,评论家不能不意识到艺术形式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进行思想内容的分析时,评论家也不能不依靠艺术分析的结果——这就是艺术分析中的多重关系与辩证法。
  普希金曾经说过,“批评是一门科学”,“批评是揭示文艺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正确的艺术批评既要注意作品的思想内容,又要考虑作品的思想内容,又要考虑作品的艺术形式,尤其要从这两者的统一去分析、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只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势必导致艺术批评的片面性。因此我们主张,在评论中要把社会学的分析与美学的分析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电视评论才能在艺术家与观众、创作与欣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发挥一种中介作用。优秀的评论本身会为正确的欣赏提供指导,形成健康的欣赏氛围。
  真正好的电视评论决不是一般的指谪或赞扬,而应该是抓住两极:最粗的线条与最真实的细节相结合。结构线索既要粗而清晰,站在宏观的角度,考察作品的得失;又要有精细的艺术分析,才不流于概念,写出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的生动、活泼的评论文章,才能揭示出作品固有的、有时连艺术家本人也尚未明确意识到的东西,发现艺术家才能的特点并预见他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文化发展的现阶段指出他所带来的新因素,并执照时代的需要,对艺术家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
  这当然是一种高标准的要求。我们目前不能令人满意的评论工作现况,除了历史的因素之外。也反映着评论工作者自身的文化素养。要想改变电视评论的面貌,评论工作者加强艺术理论的修养是当务之急,必须具有丰富的文艺理论知识和精刻的艺术鉴赏力。因为“敏锐的诗意感觉,对美学的强大感受力——这才是从事批评的首要条件”(别林斯基语)
  艺术鉴赏力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既不是感性的能力,也不是天生的才能,而是通过反复经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认识能力,它能迅速而强烈地领会政治倾向性和完美艺术性的统一。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电视观众都是评论家,他们对所看到的电视艺术节目都会有所反应,在内心中或口头上作出评价。不同之处在于:这些评论没有写在纸上或发表在报刊上;这些评论也许理由不够充分,无法进一步检验我们因艺术感知而获得的快感与不快。我们在家庭环境中看电视时,亲人之间也常常会对一部电视剧有着不同的看法与争论。但是我们并不是总能论证自身观点的正确性,也不见得都能充分解释出自己喜欢与否的理由。然而作为艺术评论就应该帮助观众认清作品的美学价直,从理论上加以证实,通过艺术评论显示出美学理论的效用。
  可能有人认为,对艺术作品的任何审美体验和直接的感情评价不需要也不应该由完善的理论加以取代。但是为什么同一作品在不同的人那里,会引起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审美评价呢?对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很难解决谁是谁非的问题。 
  电视艺术是群众思想的产物,通过评论提高群众的艺术鉴赏力,实际上意味着提高广大观众的智力水平。而艺术而艺术的命运又是和广大观众的鉴赏力密切联系着的,电视艺术提高了群众的审美趣味,提高了的群众趣味反过来又促进着电视艺术的发展。因此,电视艺术的质量和群众的欣赏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住屏幕的特点与规律,进行具体的艺术分析,是能够写出富有个性特色、受到观众欢迎的评论文章的。
  出处:当代戏剧. 1986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