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青春靓丽 雏凤凌空——感受青春版《杨门女将》


  在迎奥运文化活动盛宴中,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青春版的《杨门女将》秀色可餐!它带给人们一份惊喜,一份挚爱。勃勃生机,青春靓丽,雏凤凌空,展翅翱翔!
  大幕虚掩,全剧将终。舞台深处徐徐升起殉国杨家将群像,那矗立的丰碑和“生是杨家的兵,死足杨家的将”的秦腔独唱,仍在脑际萦回,我的思绪却浮想联翩。一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为什么在戏曲仍处困境时,竟然费尽心机坚持五年多时间,竭力维持一百多人的学员班,让这些来自农村的娃娃们不受社会浮躁心态影响,潜心学艺。院领导还“强制”娃娃们上完中专文化课再攻读大学本科,为其成长注入文化因素提供智力支撑。这正是陕西戏曲人守望心目中的精神家园和强烈责任使命感所使然吧!
  其二是,作为院领导和《杨》剧改编者陈彦,为何在浩如烟海的剧目中,唯独选中京剧《杨门女将》改编为秦腔剧本,以此作为学员班结业和小梅花团建团首演剧目。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五十年前,范钧宏和吕瑞明正是为中国戏校毕业生组建中国京剧院四团而量身定做改编《杨》剧的。这台群英荟萃的剧目为这批青年演员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由此起步而走出象杨秋玲、孙岳、刘长瑜、冯至孝、王晶华等一批京剧艺术家。《杨》剧也成为中国京剧院和全国诸多院团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它的戏剧生命是常青非速朽的。制作青春版《杨门女将》,显示出剧院决策者和改编者的艺术视野和广阔胸怀。
  青春版《杨》剧是成功的改编。它传达了原作的思想意蕴和主旨,既尊重原作,又根据时代需要和剧种特色,对文本和人物进行增删、梳理,加快剧情进展,更细腻刻划人物,特别在语言上尽显秦语特色,既有黄钟大吕式的咏叹,又有幽默调侃的秦人俚语,使改编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展现秦风艺术形态的同时,使“这一个”青春版的《杨》剧具有独特艺术魅力。
  《杨》剧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所折射出的灼灼光华穿越时空。杨门四代,一腔正气,为维护大宋王朝而抵御外侮。改编本通过“哪一阵不伤我杨家的将,哪一阵不死我父子兵”的形象描述,展现杨门四代在民族危难和困厄面前“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永不屈服的高尚品格,这正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脊梁骨,这种超越情感的精神力量,是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一个具有英雄理想和英雄情结的民族,一定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这正是青春版《杨》剧带给人们审美愉悦之后的哲理思辨。
  青春版《杨》剧的编导,在对五十年前的剧目进行改编时,严肃而审慎地为剧作注入现代性的艺术思维,而其侧重点则是用当代意识烛照和诠释历史人物,用新的人文精神和视点关注剧中人物的命运。从寿堂到灵堂,凭着舞队从红衣似火喜气洋洋顷刻间白衣素缟悲愤填膺的转换,生动再现穆桂英丧夫之痛和柴郡主失子之哀,更让佘太君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内心煎熬。在《校场》、《探谷》等场次中还生动表现了杨门女将对独根苗杨文广的怜爱和关怀。正是在激烈的矛盾冲突而在人的心灵受到严重考验时,在人性深层涌动中所展现的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特殊性,增强了全剧的情感冲击力,并演绎成大喜大悲起伏跌宕的剧情,显示出编导们驾驭舞台空间的艺术功力。
  青春版《杨》剧的青春和时尚还体现在对女性美的出色再现上。满台熠熠生辉的青春少女,她们秀美的外形、华丽的服饰、优美的舞姿,使演出富有青春活力和美感。但在纷繁戏剧场面背后所折射出编导们的审美倾向,却是扬弃对古代女性懦弱卑贱的描写,而要展现一代女性的卓越丰姿,赋予女性以新内涵。法国女思想家波伏娃有句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其话语内涵是指社会性别,即由社会文化决定的,对男女两性在角色、特质、价值等方面的不同认定和期待。而在男权强势话语的态势下,逼使女人朝男人期待的标准来塑造自己。而以佘太君、穆桂英、杨七娘为代表的威风凛凛、顶天立地、桀骜不驯的杨门女将,敢于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跃马横刀,驰骋疆场,完成子女性独立健全自强自尊的人格和美的塑造。
  该剧的总体风格把握,唯美的艺术追求以及时尚艺术元素的注入,较好地营造了戏剧的诗化意境。而平均年龄19岁的这台小演员,他们身上扑面而来的青春朝气,使舞台面貌富有时代感,青春靓丽,生机勃勃。魏艳妮、孙艳、卢涛等小演员个个扮相妩媚,嗓音婉转动听,透出魅人的灵气,令人为之动容。看他们所具有的艺术潜质,我们欣喜地感到,秦腔接班人脱颖而出,雏凤凌云,展翅翱翔,预示着秦剧发展的美好前景。 (作者系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戏剧专家)
  出处:戏曲艺术. 2008年(合订本)/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编.西安:《戏曲艺术》编辑部,20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