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双重表演的阐释者——看陈魁折子戏表演


  陈魁,平头、方脸,朴实、稍显内向,言语间隐透着一股子倔强与韧劲,典型的关中汉子形象。就是这位关中汉子,一旦立于戏曲舞台,却是目光卓然,形神备至,音腔悠韵,举投肖妙,能将千年历史人物瞬时置于观众面前,令人嘘唏赞叹。
  陈魁1980年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学习戏曲表演,毕业后进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从事秦腔艺术表演。近30年的艺术生涯中,陈魁将生活中的敏感内敛与对戏曲行当的深入体悟,融入秦腔艺术的演绎中,连接贯通,成就了他老生(兼须生)表演的含蕴大气、张弛有度的艺术风格。陈魁的嗓音条件好,音域宽广,音色清亮;唱腔悠蕴清阔,满宫满调,余韵绕梁,感染力极强。他的做派,身架台步规范,摇头,摆须,颤身,甩袖洒脱大方,简净到位。先后在近四十本(折)秦腔传统戏和现代戏中,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尤其是《杀庙》中的韩琦,《赵氏孤儿?挂画》中的程婴,《烙碗计》中的刘子明等几个人物形象,各具独到,深入人心。
  《杀庙》出自秦腔经典剧目《铡美案》,是该剧的“戏眼”,这是一折对人性和道德进行考验的戏。节奏淋漓酣畅,风格荡气回肠,具有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艺术魅力。结构、情节、人物简单明了,完全靠演员的表演营造舞台与现实、人性与道德的空间。韩琦这个角色,唱做并重,唱中带做,做中夹唱,不仅需要演员有深厚的做工功底,而且需要有较高的演唱水平。韩琦在陈世美的威逼下去杀人,犹豫彷徨,心绪不定。陈魁的表演,是在紧密的锣鼓声中上场,通过杀还是不杀的手势比划、变化多端的面部表情以及蹉步等动作程式,准确表达出了韩琦此刻焦急矛盾的心情。当闻知秦香莲的身世后,陈魁细心揣测了韩琦此时惊讶、懊悔、愤恨、同情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理,通过搓手、蹉步、抖须等表现心理斗争的程式将韩琦的心理进行了一个准确的诠释。一段“民妇人与我讲来历”的大塌板乱弹,表明了自己爱憎分明的立场。当香莲“手托儿女出庙院”后,韩琦又猛然想起驸马“刀头见血”的临行叮咛,急令香莲母子“回来”,母子一番哀求,让他是欲杀不能,欲罢不得,进退两难,将其内心的矛盾推到了顶峰。陈魁在一招一中准确而传神地表现出了韩琦此时复杂急变的内心世界。在生死善恶较量的关键时刻,韩琦做出决定,舍生取义,骗香莲母子出庙,自刎于庙中,成就了他牺牲的自我成全他人的壮举。
  陈魁扮演的另一位大义之士《赵氏孤儿?挂画》中的程婴,风格却大不同于韩琦,韩琦是凛然大义,程婴是隐忍大义。程婴肩负着忠义的沉重使命,牺牲亲身骨血,救养孤儿,数十年忍辱负重,含辛茹苦,终于等到了孤儿长成,真相即将昭示天下,实践自己毕生“复仇”使命的时候。陈魁以迟缓的步态出场,通过大段深沉、悲愤、刚烈、激化的唱腔,层层推进,节节深入,向孤儿讲述画中故事,回忆过往,淋漓尽致地刻画出程婴难以诉说、不堪回首、几近极致的内心痛彻。
  在《烙碗计》一折戏中,陈魁扮演忠厚老实的刘子明,他以衰派老生之路,颤巍巍,举步维艰、踉跄之势准确地呈现出经历生活煎熬的老迈靡靡的刘子明形象。出场以“大雪儿不住的纷纷下”四句唱交代情节,阐释人生悲苦。在侄儿定生遭诬陷、误打而逃出家门后,刘子明冒雪出门寻找。随着后台一声尖板“儿呀”,陈魁急速踉跄上场,继而一个“吊毛”,显示出刘子明的老态龙钟,令人心酸。途中一段“走一步来跌一跤”,陈魁以苦音潜入音乐节拍,行腔舒展,运腔舒畅,将刘子明惨淡、戚然,悲怆、无奈的心境展露无遗,揪人心脾,感人肺腑。在看到侄儿定生被开水烙碗烫得“有肉无皮”的双手时,陈魁运用了“硬僵尸”倒地的绝活,阐释出刘子明此刻强烈的对侄儿疼爱与对马氏的忿恨之情。陈魁通过对人物的深刻理解与深厚艺术功底,使戏中人物的处境与情感最终得到了全面深刻的展现。
  戏剧大师布莱希特说:“当我们观看一个中国演员的表演的时候,至少同时能看见三个人物,即一个表演者和两个被表演者。”中国戏曲是一种双重表演的艺术。观众走进戏院,目的不仅是看“戏”,而且是看“演戏”,他们既注重角色,又注重演员,注重演员表演的技巧和形式。所以有“越是熟戏越爱看”的痴迷行为。这就要求戏曲演员尤其是古典戏演员要具有双重表演的功力,一是阐释表演者,一是阐释被表演者。陈魁,就是一位熟练融合着双重表演功力的演员。无论扮“黑三”还是“白三”,陈魁的表演都首先是忠实于程式化的,抖髯、吹须、甩发、帽翅、“僵尸”、“吊毛”……各种动作技巧无所不能,熟练到位,都在他的舞台表演中得到了自觉、充分的展示,体现出他深厚的艺术功底。保存是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变革。陈魁在完成了表演程式的完整保存后,便进入了程式本体化和程式角色化的双重演进层面:一方面他为程式植入了演员个体的悟知与生发,另一方面又为程式赋予了角色本身的凝固与活性。从而形成了他双重表演特征,满足了戏曲观众双重的欣赏需求,
  《论语》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严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近30年的艺术道路,风风雨雨,体验人生百态、珠泪血汗、磨砺艺术功底。如今艺术硕果不断绽放的陈魁,依然专注而沉醉,一如既往地奔赴在艺术进取之途。在大地震余震的恐慌时期,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排练场。气氛喧杂有致,门角处单薄的桌椅旁,陈魁伏案皱眉,与几个同事全情投入地研究讨论看排练方案,这种屹然泰然的心态与持恒的热情。当是秦腔艺术中最为动人的舞台画面了。
  出处:戏曲艺术. 2008年(合订本)/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编.西安:《戏曲艺术》编辑部,20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