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盎然——一位对秦腔事业发展有功的老人


  我院新剧场自去年9月建成以后,几乎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天天晚上有秦腔”不仅是一句充满自信的口号,也渐渐成为西安人的习惯,文化消费的新热点。每天入夜时分,华灯初上的剧场门前,便人头攒动、黄牛活跃、观众络绎不绝,给文艺北路增添了一处热闹非凡的新景观。传统戏曲形式演出能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放眼全国,都实属罕见。“七朵‘梅花’迎新春交响音乐会”、“青春版《杨门女将》贺新春演出月”,“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中青年演员个人专场演出月”,“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迟开的玫瑰》演出月”,一个又一个专题活动的相继推出,亮出了我院雄厚的艺术实力,在古城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而在这些活动海报上署名的协办单位中,无一例外地都可发现“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的字样。在我院为5.12汶川特大地震举办的大型赈灾义演晚会上,该院又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积极组织我省诸多著名书画家捐出作品义卖,为灾区募集资金。人们不禁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团体?它与戏曲有着什么样的渊源,为什么以如此大的热情投入秦腔演出之中?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盎然先生。
  这是有关部门不断发出强余震预报的那一天。经历了大地震的巨大灾难,空中弥漫着悲伤的气氛,周遭充斥着惊惧的眼神,记者疾步踏上书画院狭窄的木楼梯,只见一位精神矍铄、气度不凡的老人,气定神闲地端坐在办公桌前,那姿态,使人似乎一下子忘却了户外的惶恐不安。他,就是盎然。
  盎然,1933年出生,1950年入伍。1958年转业到地方,先后在碑林区政府、省文化厅任职,后调入陕西省戏曲学校,任戏校的教务秘书并教授政治课,1961年被抽调出来搞社教。其后进入省食品水产进出口公司,从事人事工作。1986年退休。在介绍了他的大致经历后,盎然先生侃侃而谈,抒发了他对秦腔、对我院的情感和希望。
  对秦腔的感情
  我是蒲城人,我爱秦腔,是一种老陕骨子里的热爱。蒲城是陕西的戏窝子之一,解放前就有易风社、正化社、蒲青社三个剧团,都是民间社团,非常红火,秦腔是中国戏曲的鼻祖,是很多剧种的爷爷、姥爷,豫剧、晋剧、蒲剧、京剧都从它衍生,咱不能说后代富裕发达,生存的很好,让老祖宗衰落。全国这么多民族,这么多人,我认为咱陕西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做人堂堂正正,干事雷厉风行;剧种也是如此,高亢激越,豪迈大气,合乎秦人的风格和气质。高兴时用它来抒发喜悦,苦闷时它可以排解忧愁……秦腔,确确实实是我们陕西的宝贝,值得我们倾力保护,好好珍惜,由于对秦腔的热爱,我对于能够给秦腔扬名、弘扬秦腔的人有着天然的感情。每位获得“梅花奖”的秦腔演员,我都不遗余力地给予资助、支持,无论他是本省的,还是外省的,西安市每家秦腔茶社开业的第一天我都要去捧场,在经济上予以支持,因为这些茶社不但支撑了开办者(一般是秦腔从业人员)的生活。对秦腔本身也是一种普及和弘扬。
  为秦腔做实事
  民族戏曲的生存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政府保护是主体,但绝不可以仅靠官方来延续、继承、发展民族戏曲。我创立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时,挂在省文化厅下,属于官办民立,全部资金都是自己筹集。22年里,不仅没要政府的钱,还大量地支持政府(省文化厅)组织的各种活动。我们办画展,会有企业冠名,冠名所得的资金70%用于办画展,剩下30%积累下来,成为我们主要活动资金,一年约有300多万元,就靠这些钱来养活书画家、戏剧家,扶助书画家,他能再生产;而扶助戏剧家,却纯属保护的初衷,我不愿在有生之年,看见秦腔的衰落和消亡,看见老艺术家生活状态的困窘。我成立于陕西省秦腔艺术协会,把老艺术家们集结在—起,有活动大家都来参加,发高额演出补贴。十五年前,当大家都拿几十元演出补贴时,我发给马友仙、李瑞芳等著名艺术家的演出费就高达800元。我有一个原则,我们的演出是为了扩大秦腔的影响,赢取社会声誉,活动安排仅限于庆祝建党、建国、建军等这样的大事,从不降低档次,去从事婚丧嫁娶等个人活动。
  艺术是相通的
  中国书画与民族戏曲是—对姊妹艺术,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是并驾齐驱的。任何一个中国人,但凡爱一个,必定爱另—个。把戏曲、书画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发展,是我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我认为,作为书画艺术家,不熟悉、借鉴民族戏曲,无法达到出神入化的高度。著名画家王西京擅长画历史人物,他看碗碗腔《杨贵妃》就不下十次,剧中人的神态、舞姿对他启发很大,这点在他画的仕女图中就能够看到。刘文西的画也是如此,借鉴了戏曲的许多元素。他们看戏,都是我掏钱,把他们请来看戏。如今的书画名家很多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得到过无数他们的作品。但我是一个慷慨豪爽,不重收藏的人,大部分都送人了,不管红白喜事,都送名家的书画作品,我想让所有的朋友都受到民族艺术的熏染。
  民族文化艺术的振兴,不仅是戏曲、书画,也包括民族歌舞,都不应该抛弃,为了激励省内的歌舞剧院,我三次花费高额资金聘请甘肃的《大梦孰煌》来陕西演出,一次一百万,三次就是三百万。《大梦敦煌》的票我赠发给研究院副处以上干部每人一张,给省歌舞剧院主要演员每人一张。我不图经济上的回报,就是想激励大家,搞出精品,展示出自己的风采。
  用最大的力度,支持最好的院团
  在秦腔界里,戏曲研究院的戏是高档次、高品位的。像《迟开的玫瑰》,荣获这么多大奖,为陕西争得了荣誉。对老戏则大幅度浓缩、凝炼,比如青春版《杨门女将》,无论剧本改编还是二度呈现都充分发挥了大院优势。外请导演、舞美、灯光、服装等方面的专家,使这群娃娃群体阵容亮相以后给人非常振奋的感觉,这一手很高。
  我是研究院聘请的20多个艺术顾问之一。唱词优美,雅俗共赏的《迟开的玫瑰》我看了不下50场,也包了很多场。我乐于支持这样的院团,这样崭新的局面,乐于看到新的剧目,新的人才,一个烂摊子不值得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朴素的热爱,而且是从研究院身上看到了秦腔发展的希望。这一任领导朝气蓬勃干事踏实,是真正想为陕西戏剧做出贡献的一班人,他们把院里搞得红红火火,各项工作都推上了一个新高度,这是秦腔之幸,自去年10月戏曲研究院剧场启动以来,我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支持院里的演出。除了我们书画院包场外,还联络我在企业界的朋友们包场观看,为院里增加了数十万元的演出收入,这不单是支持某一个单位,而是为了支持、发展秦腔事业。
  在秦腔发展之路上,我将与你们同行
  只要秦人在,秦腔不会亡。研究院坚持现在的路走下去,秦腔一定会越来越好。希望永远不懈地攀登艺术高峰,多创作,多演出。观众是戏剧的总后台,像《杨门女将》这样的好戏必须不间断的演出,光环要不停的往外扩散、传播,吸引观众,感动观众。要坚持练功,在文艺大院里,每天清晨都应该听到练功、吊嗓子的声音。
  而我,无论是作为院里的艺术顾问,还是作为一名热爱秦腔的普通观众,都会一直坚持与你们同行。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和资金力量,为秦腔、为研究院做一些事情,让秦腔进一步升华使之走遍全国,红遍全国,人人都爱看。
  聆听了盎然院长的一席话,记者深受感动。面对着这样一位为秦腔倾注了满腔热情的老人,不由得肃然起敬。正如省剧协主席、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所说,盎然院长数十年如一日为秦腔奔忙,他既懂得秦腔,又热爱秦腔,在托举戏曲人才、繁荣演出市场、推动秦腔事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对先生的鼎力支持我们十分珍惜,而他为秦腔倾情投入的精神更让我们由衷地敬重。
  出处:戏曲艺术. 2008年(合订本)/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编.西安:《戏曲艺术》编辑部,20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