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李娟的艺术人生


  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秦腔表演艺术家李娟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她主工刀马旦、正旦,谙熟秦腔、眉户、碗碗腔等陕西剧种;她文武兼备,唱做并举;做工风格大气,干净利落;唱腔激情饱满,音高气朗,腔圆韵长;人物刻画准确生动,个性鲜明,情感细腻,为众多学者、专家及社会各界观众所喜爱。从艺二十多年来,她以不懈努力攀登着一个又一个高峰,为自己的艺术人生不断抒写着辉煌的篇章。
  勤奋刻苦是通向艺术之巅的必由之路
  1968年出生于陕西三原县的李娟,是家中惟一的女孩。她从小活泼好动,酷爱文艺,而她那当教师的父亲严谨规范,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12岁时,李娟不顾父亲的反对,考上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员训练班,为此,小小年纪的她与父亲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经过据理力争,她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自己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离开家乡时,慈爱的母亲紧抱女儿,双泪长流:“学戏太苦,学戏受罪,妈舍不得……”,妈妈一语中的,从此,吃苦、受罪成了李娟生活中的主旋律。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积累了独具一格的表演程式,而要达到这些程式要求,演员必须经过艰苦的基本功练习。李娟进入演员训练班后,老师们认准她是日后能挑大梁的好苗子,因此对其特别严格。学习初期练习跑圆场时,老师就给李娟两腿各绑三斤重的沙袋,要求她跑起来既要步履小,速度快,还要身体平稳。每次三四十分钟的练习,累得她眼冒金星,上气不接下气。劈叉时,老师就按着李娟的肩膀狠劲压,让她痛不欲生。接下来的“打出手”和“靠旗功”,难度更大。练习时,她立于中央,长枪不断从四周飞来,她忽而用靠旗顶回,忽而以大刀隔开,或用双腿踢开,有时因自己要领没有掌握好,有时因投掷陪练人投枪的高低程度出偏差,她的头上、脸上、腿上、肚子上免不了被打得青一块,红一块,有时枪杆伤脸,鲜血染红面颊。有一年夏天,她穿“胖袄”在骄阳下练“出手”,因时间太久,导致贫血,晕倒在地。尽管如此,李娟却毫无怨言,她以超人的毅力,坚持苦练。寒来暑往,年复一年,从不间断。随着时间推移,李娟逐渐显现出扎实的功底,在扎靠武打身、手、腿、足并动的一系列程式动作中,做到了“旗不乱”,“靠不掀”,“翎子不倒”。转身时“疾如旋风”;走碎步“如碾金玉”;掏翎亮相时如“玉树临风”,赢得了“西北第一靠”的美誉。
  对于成功的戏曲演员来说,除了过硬的基本功,还要具备过硬的唱功,两者缺一不可。李娟嗓音甜润宽厚,有极好的天赋条件,这给了她刻苦学习、不断求索的理由。为了掌握科学发声要领,做到文武兼备,她拜求名师指点,苦学科学发声。她的唱腔,音色纯正,轻松自如,高音区清亮,中音区丰满,低音处显得浑厚。尤其是唱戏韵味浓郁,激情飞扬,既受老秦腔戏迷的喜爱,也得到新生代观众的认可。    
  李娟是幸运的。她的幸运,不仅在于培育她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是一个艺术氛围浓郁、艺术质量极高的团体,更在于她正赶上政通人和的新时代,剧坛姹紫嫣红,充满机遇。在接受了严格、系统的专业技术训练后,勤奋好学的她和着泪水和汗珠一步步走向了鲜花、荣誉和成功。
  倾情投入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不二法则
  李娟以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学员生活划上了完美的句号,到院新成立的青年团担任演员,翻开了艺术生涯新的一页。由于幼功扎实,唱腔优美,她逐渐成为团里的骨干演员,所演剧目也日趋增多,先后在《盗草》、《杀嫂》、《迟开的玫瑰》、《铡美案》、《西部风景》、《留下真情》、《屠夫状元》、《四进士》、《王宝钏》、《周仁回府》、《大漠情》、《儿大不由爹》、《三娘教子》、《放饭》、《赶坡》、《打路》、《盘店》等十余部本戏及折子戏中担任主演,成功地塑造了不同性格的舞台人物形象。
  在秦腔历史剧《杨七娘》中,李娟扮演主角杨七娘。她功力不凡的演绎,是整部戏中最耀眼的亮点。这个角色需要唱、念、做、打并重,对演员的综合素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对李娟而言,却给她提供了充分展现才能的空间。她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状态,着重刻画人物性格,在把杨七娘智勇双全、沉稳干练的个性气质表现出来的同时,还细致地刻画出她那既深爱子女,又大义灭亲;既爱小家,更爱国家的精神世界。唱腔上,她声情并茂,以情带声,既悲壮激越,又委婉柔和。那宛如水上飘的圆场和靠旗出手,踢枪、抖靠等一系列准确到位的动作,潇洒矫健,扣人心弦。她在武旦的俊美英姿中,融进了老旦稳重的台步、身段和生角的英俊潇洒,阳刚与阴柔之美的绝妙结合,使智勇双全、壮怀激烈的巾帼英雄的形象跃然台上,充满了艺术张力,令人赏心悦目。
  李娟演戏,一贯注重刻画人物的独特个性,体验人物的心理感受,展现角色的心路流程。如她主演的《杀嫂》,重在表现潘金莲这样一位在特定生活环境中的女性的不幸与悲哀,无知与无奈以及她那对幸福的追求,对生活的渴望,对生命的留恋。她的表演摆脱了以往的模式,唱腔、动作、表情都透射出人物内在的神韵美。在静候武松到来之时,李娟赋予潘金莲坦然的心态和平静的外形,以雕塑般的造型,缓慢的表演动作来表现人物等待着死,但又不甘心死的复杂心理状态,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更深刻的内涵,将人物形象推向了新的境界。
  李娟对人物的准确把握和传神演绎,来自于她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她从不满足仅仅停留在演戏本身,而是着力捕捉人物的生存状态、寻觅其行为逻辑,挖掘角色在剧中台词、唱段以外的丰富的生命信息,给予其生动的外化表现,成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个体。
  德艺双馨是李娟追求的最高境界
  现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副团长的李娟在戏曲表演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也赢得了无数荣誉:曾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梆子剧种汇演表演奖、全国“金三角”交流演出优秀表演一等奖、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首届陕西省艺术节表演一等奖、陕西省“易发杯”青年演员大赛表演一等奖等奖项;1993年,她被评为陕西省首届秦腔“十佳”演员。被授予“省三八红旗手”、“德艺双馨艺术家”、“青年表演艺术家”等荣誉称号。同时,她还是中国剧协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西安市政协委员。2004年,李娟在由多家新闻媒体发起、群众广泛参与的“中国秦腔四大名旦”评选中,以秦韵浓郁的唱腔,秀美端庄的扮相,准确利落的做工,细腻生动的表演取得了无可争辩的优势,当选为“四大名旦”之一,从而为她的艺术人生树起了一个新标志,也确立于她在秦腔舞台上和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尽管笼罩着种种光环,李娟却从不自满。她深知,“艺无止境”,自己要走的路还很远。在日常生活中,她严于律己,真诚待人,刻苦读书,踏实工作。工作中,她从不计名次待遇,龙套宫女都欣然承当,以平和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她在《大漠情》中饰演的女县长,只有几句唱白,她依然认真地体验生活,并写出详细的角色体会。
  为人朴实、不善言辞的李娟还有着善良慈爱的胸怀。一次,李娟正在病中,接到了扶贫下乡演出任务,她二话不说,欣然接受,拖着病体演出后,李娟又慷慨解囊,资助贫困学生。看到接受资助的学生家长那感激的笑脸,看到她充满爱怜地叮嘱受助学生“好好学习,有困难写信”时的情景,在场的人无不怦然心动:有这样闪光的心灵,才是我们时代艺术家的象征。
  德艺双馨是时代对艺术家的期待,也是李娟孜孜以求的目标。她用行动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实践着一个戏曲工作者的使命。
  出处:戏曲艺术. 2008年(合订本)/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编.西安:《戏曲艺术》编辑部,20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