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心灵贴近 表演创新——谈李梅的乔雪梅形象塑造


  《迟开的玫瑰》中的乔雪梅是一个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当代青年的志向与奋斗精神于一身的崇高女性形象。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从她身上,你能感受到土地的奉献,民族的志气,感受到中华民族脊梁式的人物,支柱性的精神。” “也让我联想到自己走过的路”。它说明,由陈彦编剧,由李梅所再度舞台创造的乔雪梅形象,已得到广大观众和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并成为青年艺术家李梅同志戏曲舞台生涯的一块重要碑石。
  尽管已经有二十多年的从艺经历,在此之前李梅已以自己扎实的功底和宽阔的戏路,在多部传统古装剧和现代戏中成功扮演过多种女主角,成为所在院团的台柱子,并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但是面对乔雪梅这个至柔至刚、至善至爱、寓传奇性于平凡的日常生活的全新形象,她还是感觉到了这是对自己的一次巨大的挑战。经过认真反复钻研剧本,她先是分析了乔雪梅表演的主要难点,然后调动自己的全部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舞台表演经验,针锋相对地找出能够准确把握人物心理和情感行为的表现路径。
  首先,乔雪梅形象的难以驾驭在于她的个性心理极为丰富复杂,棱角分明,反差极大。如柔弱与倔强的对比,善良与刚毅的对比,稚嫩与成熟干练的对比等等。因为有前者,她才能在生活与命运的沉重打击面前,体验到人生挫折后的痛苦,事业的失落,因为有后者,这个弱女子才能一次次从痛苦中奋起,走上一条自立自强的人生之路。然而,在这些相反相成的性格中,起决定作用的都是她一难当前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至善至爱,是她勇于承当的“大姐精神”,而李梅自己恰巧也是家庭三姊妹中的大姐,她虽然没有乔雪梅那样的经历,但对弟妹之爱,有时也到恨铁不成钢的地步,却是她并不陌生的心灵体验。挖掘自己的心灵体验,使她豁然开朗,并终于找到了角色乔雪梅的内心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一次次从柔弱走向刚强,从迷惑走向清醒,从稚嫩走向成熟,进而攀登上平凡而伟大的新的人生境界。
  其次,是乔雪梅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的反差,作为一个从19岁到36岁的青年女子,从生理上她始终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姑娘,形体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差异,但是从心理上她却经历了由风华正茂的高中毕业生,到工人,到家庭主妇,到准母亲角色,到事业的女强人的巨大变化,而且两场中间的戏剧时间间隔只有两三年。这对李梅来说,也是一个难题。服装、化妆设计虽然能帮上忙,但重要的却是演员自己的能动体验所表现出的细微差异性和角色的内在统一性。
  所幸的是,性格同乔雪梅一样执著倔强,追求艺术完美的李梅终于从动作、语言到行腔的细微点上,找到了一条既体现差异又表现出内在统一的人物创作之路,将乔雪梅从少女时代的清纯娇嗔,到陷入家庭种种矛盾的世俗琐碎,到成长为一个干练成熟,富有时代感的当代女性的成长历程,阐释得血肉饱满,魅力四射。如第一场,当姨妈提议雪梅放弃上大学时,李梅用摇头,拧身,急促而坚定地“不,我要上大学”,将一个少女的不甘和内心的抗争,展现无遗。第二场,下班回家、手提菜篮的乔雪梅脚步匆匆,出入于厨房、父亲的摇椅之间;尽管要为弟妹们做饭,但面对父亲的呼唤,她还是使自己沉静下来,以跪姿和柔声来安慰烦躁不安的父亲,体现出为生活所磨练出的干练。第四场,当弟弟因失恋而选择了自暴自弃时,李梅用云步、蹦子到飞身、卧鱼等一气呵成的高难度动作,充分表现出乔雪梅的惊愕与内心痛苦。尤其是在打了弟弟一巴掌后,乔雪梅先是自己先愣了一下,继而痛苦、怜爱、后悔等面部语言相继出现,将她恨铁不成钢、五味杂陈,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震撼人心。
  唱腔是戏曲艺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李梅于此可以说是得天之赋。但是唱腔的意义,不只在于润涩、婉转、高低,而在于依据此情此景、人物心理情绪变化所表现的声效塑造能力。李梅正是自觉意识到声效塑造意义的优秀演员。如第一场,她用发声位置的前移,略带气声的拖腔,犹如燕语莺啼,表现出少女乔雪梅对事业前途的憧憬。第三场,当乔雪梅为了养妹放弃自己成人大学学业,并鼓励她时,李梅则运用了脑腔共鸣和发声位置的后移,传达出随着年龄增长,主人公心理的成熟和宽厚仁爱的胸怀。第四场,在冲动之下,打了弟弟一巴掌后,乔雪梅的那段唱腔更是以鼻、脑、胸腔共鸣的激情吟唱,表现出或哽咽不能语,或高亢跌宕,悲伤不能抑止的情绪。以高抛低迴,层层递进,既遵循剧种板路,又大胆突破板路的演唱,将人物的情感推向极致,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感染力,引起观众深刻而热烈的心灵共鸣。以情带声,是李梅一贯的艺术追求,而她对声腔塑造技巧的老练驾驭,游刃有余,既说明了她非凡的声腔功底,又使广大观众从她的演唱中感受到戏曲艺术的无限魅力。
  李梅曾经多次说过,饰演乔雪梅的形象对她来说既是一个艰辛的历练过程,又是一个向主人公的学习过程。一路走来,感同身受,时常有牵连不已的快乐与激动。我们相信,以自己的聪敏和刻苦好学,李梅必将登上更高的人生和艺术境界。
  出处:戏曲艺术. 2008年(合订本)/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编.西安:《戏曲艺术》编辑部,20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