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腔“王子”李东桥黄肌瘦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中,大型秦腔新编历史剧《杜甫》榜上有名。此项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杜甫》艺术高度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主演李东桥表演艺术的肯定。李东桥在该剧中再一次以他那声情并茂的表演、高亢深沉的嗓音深深折服了广大观众,也再次以他深厚的艺术功力展现了秦腔“王子”的独特魅力。
  刻苦学艺
  李东桥12岁学戏,13岁登台,14岁担纲主演,23岁便获得了所有戏曲演员梦寐以求的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成为西北戏曲界第一个“梅花奖”获得者。此后,更是在多部大戏中担任主演,其出色的表现广获盛誉。各级表演奖的奖杯和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委员等桂冠亦接踵而至,可谓功成名就。但是,李东桥自己和了解他的人却深深知道,这一切荣誉的获得并非一蹴而就,其间承担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汗水和心血,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苦磨练。
  李东桥出生于陕西户县一个普通的家庭里,12岁进入户县人民剧团学艺。戏曲行道讲究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天生有着一股不服输性格的李东桥为了在学校里冒尖,早起晚睡,喊嗓子,压腿,扎花架子,苦练基本功。戏是苦虫,“吐字不清,道字不明,等于钝刀子杀人”。为了练就一副好嗓子,李东桥每天三更灯火五更鸡地苦练,反复多遍地念,常常累得是口干舌燥,嘴唇发木,舌头打不过弯来。为了纠正吐字发音,他经常曲不离口,不管走路、吃饭都哼着、想着、揣摩着,非到满意不善罢干休。在练好行当基本功的同时,他还有意识地广泛涉猎文学书籍,精心研读专业理论,不断强化自己的文化积淀和艺术修养,以增强对艺术真谛的理解力,对戏曲表现的感悟力,对人物塑造的创造力。
  由于李东桥刻苦攻学,善于钻研,在剧团老师的严格指导下,很快练就了一身文武兼备的扎实功夫,唱念做打俱臻上乘,先后在《智取威虎山》、《黄鹤楼》、《杀狗劝妻》、《三岔口》、《断桥》、《五典坡》、《金琬钗》等剧中担任主演,一跃成为户县剧团的台柱子。其英俊的扮相,扎实的基本功,精彩的唱念做打,潇洒自如的表演,以及舞台上自然喷薄而出的撩人的艺术魅力,逐渐使他崭露头角,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并引起了陕西戏剧界的广泛关注。
  一举成名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84年李东桥跨上了人生和艺术的新台阶,被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主演《千古一帝》中的秦王嬴政。对他而言,这不仅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李东桥不愿意放弃这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毅然接受了任务。
  《千古一帝》塑造了一位既有卓越胆识、雄才大略而又暴戾专横,同时兼有普通人的儿女情长的君主形象。秦王嬴政为图大业求贤若渴,当大梁布衣尉缭进献富国强兵之策时,他欣喜异常,立封尉缭为国尉而师事之。但当尉缭佯狂索要他的爱妃魏姬时,他旋即雷霆震怒,顿生杀机,然转念思之,江山与美人孰重孰轻,便克己忍辱,割爱纳贤。当战功卓著的奴隶将军黑剑为镇压叛乱而杀其胞弟、囚其母后时,他在震怒之下亲刃黑剑,而当发现屈杀忠良时,又痛悔不已,并将这种愧悔迁怒于两个尚在襁褓之中的胞弟而虐杀之,继而贬囚母后而又跪送之。为了准确地刻画嬴政独特的性格特征,李东桥从开掘人物心理动机的戏曲手法上入手,调动多种艺术手段进行表现。外形上,以武生俊扮、昂首挺胸的特定姿势,显示秦王顶天立地、傲然苍穹之气魄;动作上,吸收了小生表演的潇洒飘逸和须生的沉稳、刚劲,又揉进了花脸粗犷而幅度较大的动作,以大幅度的形体动作和充沛的感情,将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活动加以外化;唱腔上,以洪亮、厚实、醇厚的嗓音,唱出秦始皇的王者之风以及内心的煎熬和震颤。李东桥淋漓尽致的发挥,满怀激情的表演,将有着复杂性格特征的“这一个”帝王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千古一帝》赢得了观众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1985年该剧进京演出,轰动京城,荣获文化部戏曲调演的大奖及十一个单项奖。1992年。《千古一帝》应邀赴日文化交流演出,在日本东京、大阪等14城市巡回演出26场,场场爆满,轰动扶桑。后又在西安连演100多场,写下了秦腔在新时期的辉煌历史。李东桥在《千古一帝》中的成功表演广获赞誉,著名作家贾平凹称赞其有“王者风范”。李东桥因此而获得主演一等奖,并成为西北秦腔界的第一枝“梅花”。
  李东桥由一个县剧团的学生,一跃而进入省戏曲研究院的主演行列,成为全国戏曲青年演员的佼佼者,成为驰名大西北的秦腔生角演员。
  探索不息
  如果说天才与悟性、勤奋与刻苦的结合,造就了李东桥昨日的成功,而艺术上永不知足和不懈攀登,才是李东桥的理想和追求。跨进艺术精英行列的李东桥,艺术上并未止步,他坚守阵地,目不旁鹜,执着而坚定地抒写着自己的艺术追求,陆续在秦腔剧《游西湖》、《恩仇记》、《千古一帝》 (第二部)、《赵氏孤儿》,眉户现代戏《留下真情》,华剧《真的真的》、《法门轶事》等二十多部本戏中担任主演。
  2005年大型新编秦腔历史剧《杜甫》出炉,第一次以戏曲的形式将“杜甫”形象展现在舞台上,这无疑是一个崭新的领域。而演绎这样一位“诗圣”光辉而复杂的悲剧人生,对演员而言不啻是攀登一座遍布荆棘的山峰,弄不好就会涂污了自己以前的美好形象,具有相当的难度。但是,李东桥深知,艺术的生命正在于新,只有不断求新、求变,艺术才能发展。他不愿意在演艺生命中只是在一类角色上进行数目的积累,而是希望突破已有角色的限制,在不同的时期里创作、呈现出不同的人物形象。于是,李东桥欣然领命,开始了艺术之峰的又一次超越自我的艰难攀援。
  表演中,李东桥将人物的塑造分解为了四个层次。第一,杜甫与好友足临泰山,意气风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演中注意区别杜甫与李白的不同,李白飘逸出世,而杜甫沉稳内敛。不用大幅度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情,只以吟诗来表达诗人气吞山河的气质。第二,杜甫沦落街头卖药,腹中无食,却保留着文人的自尊和清高。至娇娘出现,杜甫无力相助,在深深的无奈和悲凉中杜甫沉湎于酒。通过这一层次,着重表现杜甫由充满激情、自信到失意、落魄,对现实产生怀疑、不平的心理流程。第三,幼子夭亡,战乱被俘,好友变故,国破家亡……。诗人屡遭不幸,但却慷慨悲歌,写出了《三吏》、《三别》等一生中最重要、最精华的诗篇。这几场戏中,李东桥用饱满的情绪,激昂的唱腔,大幅的动作予以表现。最后,杜甫耄耋暮年,流离失所,却巧遇娇娘,皇帝赐官。诗人决心焚诗稿、赴官任之时,娇娘以死相谏,令他大喜大悲,再次经受心灵煎熬。在处理这场戏时,李东桥力争表现杜甫精神的游离、心灵的挣扎、情感的大开大阖,到最后幡然醒悟的转变过程。最后以“文章不为轻薄事,笔墨只哭世艰难。为天下苍生呼与喊,做鬼魂亦留民间!”的唱词将全剧推向了高潮。
  杜甫的出色表演,为李东桥带来了事业上的又一次“高峰”。《杜甫》先后参加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陕西省艺术节、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北方片)展演。李东桥的表演天赋在该剧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和展示,这是秦腔艺术的魅力,也是演员的魅力。
  在三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李东桥始终以淡雅的做人原则,用辛勤和汗水抒写着他秦腔艺术的波澜壮阔。现在,李东桥已经走上了被誉为“秦腔最高学府”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的岗位,成为秦腔新一代的领军人物,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了。衷心祝愿他在斑斓多姿、争奇斗妍的秦腔百花园里,再创辉煌。
  出处:戏曲艺术. 2008年(合订本)/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编.西安:《戏曲艺术》编辑部,20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