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西四年来之戏剧


  这个题目,看来平谈,认真做起,却非易事,以世界眼光、用科学方法,凭公允批评,作详细叙述,非十数万言,不克竟事,只就十九年至二十三年情形约略说之,聊备一格可也。
  戏剧范围甚广,内包甚富,就陕西(实即西安)情形,分类如下,俾便谈述:
  (甲)歌剧OPERA
  大戏(自动剧)
  皮黄
  秦腔
  汉二黄
  迷胡
  小戏(他动剧)
  皮影
  梆子腔
  碗碗腔
  窝弓腔
  傀儡…梆子腔
  跑台…梆子腔
  提线…线胡腔
  (乙)话剧DRAMA
  学校团体
  社会团体
  (丙)电影MOVIE
  有无TALKINCIPCTURE
  无声SILENTPICTURE
  (丁)票友AMATEUR
  普通
  秦 腔
  皮 黄
  汉二黄
  学生
  秦 腔
  皮 黄
  陕西面积甚大,各县均有固定戏园,或流动戏班,欲概行叙述,事实上甚难做到。盖一人足迹,不能同时行遍陕西,故本文以西安占最重要。而西安亦各有其历史之段落,进或退之痕迹,原无显著之分析,种类繁多,各自为政,笼统殊不易言也,大致呈一种离心力现象,环境之对戏剧,一方希望极高,一方倾向极低,两种极反对势力,各拽戏剧以走,故戏剧之进展,受很大阻力。上焉者费尽死力,收效绝微;中焉者徬惶歧路,无可适从,下焉者同流合污,趋如魔途。伊谁之昝,观众程度过低也。故吾们作戏剧运动。一方改良戏剧,一方仍不要忘记改造观众,提高其赏鉴能力,庶不致离观众太远,致成曲高和寡。几次打击,必致向现状投降。盖他种艺术,只要本身持有主义,行有方法,无防孤独前进,求知竟于千百年后而“戏剧”之成功,万不能离开现代与观众,无现代,无观众,即无戏剧。故演剧至少限度,不能与观众思想冲突。现代统非国立之剧院,以经济原故,根本离不开营业,在此两方矛盾的观众之下,谋戏剧之发展,难矣。兹述其矛盾于下:
  (一)中国歌剧不变形式,决不能用布景。逾写实而不逾实,至破坏了中国剧之组织,减损了中国剧之美性,故有识者正谋废弃布景,而一般人,反趋之若骛。以西安八不合之古式舞台,硬插入些六不象之纸扎画片,使演者无法演做,使观者不能卒观,此矛盾其一。
  (二)组织,野蛮、残忍、火爆,皆现代艺术之所摒弃,实亦为秦腔之缺点。钢刀铜铡,逾演逾烈,火烟血采,日趋日甚,人们“神经”,越刺激越麻痹,人们心腹,越观摩越残忍,演员技艺,越鼓励越过火。无论若何情节,一味以紧张称胜,论沦饰何角色,一味以火场见长。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至不可收拾。(沈和中即中此魔)有识者方思廓面清之,而一般人反嗜之成癖,此矛盾其二。
  (三)戏剧技术,门类甚多,唱、念、做、打、扮、饰共分六门四十八类,(仅袖之一类尚分72种,足之一动尚分53样,其他可知。)须面面俱到,样样俱佳,方称完全上等角色。西安现象,往往一雏伶出台,一切幼稚不堪,只听嗓子宏大响亮,便捧之上天。一旦的演艺,或仅工笑,或仅善哭;或唱好而念不佳,或文擅而武不能;而尊之为神,称之为圣,盲目鉴赏,感情用事,黑白每为颠倒,常见台上荒腔走板,遗句忘字,方自惭不敢抬头,而台下乃报之以雷动之掌声,如此南其辕而北其辙,焉望进步哉!此矛盾其三。
  (四)剧场最忌台下光亮,人声吵杂,秩序不整,时间过长。吾人正谋远逐渐改进,乃有人反喊嫌黑,或高声谈话,叫买零食,厌烦对号,要求加戏。岂非开倒车乎!此矛盾其四。
  (五)一个正当角色,呕尽心血,研得两句绝调唱工,刻心经意,做出一个适当表情,最值推崇与赞扬者,观众决不理会。乃一个丑角毫不合剧情的做个鬼脸与怪声,或一个旦角来个决不需要的妖媚之笑,反轰动全堂,齐声喝采。诸如此,戏剧何由而进步乎!此矛盾其五。
  (六)思想纯正情理圆通,表演适度的戏,觉得平常,而神奇鬼怪,荒诞不经,唱做淫亵,服饰离奇的戏,倒卖满堂!夫有几个洋钱作对的戏园经理?这是戏剧求进的当头现象,此矛盾其六。
  以上不过略略举例而已,类此者正不知凡几。此即陕剧(不止陕剧)走上世界戏剧水平线之绊马索,亦即四年内陕剧之成绩。正面观之,似有进步,侧面观之,不胜浩叹也。今后倘不规定目标,立定脚根,领导观众,迈力前进,再受电影排挤,势必回到坟墓中去也,慎之哉!兹分述各戏于后:
  甲、歌剧
  (A)自动剧
  (1)秦腔
  一、易俗社 创始于民国元年,至今戏剧科已毕业七次,学术科高小毕业六次,初小毕业九次,现以演戏分两组;甲组多为第一至第七班毕业未离社之学生,乙组皆第八第九及第十班未毕业学生。社长由社员中选举,十九年至二十年夏为胡文钦,二十年秋至二十一年冬为刘介夫,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又为胡文钦。内容规模宏大,组织整齐,历史悠久,成绩卓著,确为全国首创第一戏剧教育学府。秦腔之不流为江湖卖艺小班,而打入国人意识中,易俗社之功也。社员率皆文人,剧本多为自编,除前曾奏艺汉口外,近四年内复有河南、山西、山东、河北之行。北平为中国戏剧惟一盛地,而能争得隆誉回陕,秦腔赖以增荣焉。再就近四年分述于下,(剧本)除前编二百余种,计新出有《五台案》《正雅园》《恢复朝鲜记》《泾惠渠》《商汤革命史》《武王革命史》《娃变南瓜》《亡日影》《离婚书》《阿毛传》《萧山秀才》《秋风秋雨》《唾骂姻缘》《赤车驷马》《扶余国主》《水淹下邳》《奇双会》《龙门寺》《赤壁鏖兵》《岳家庄》《白罗衫》《渔家乐》《蝶哭花笑》《上源驿》《锦上花》《煮豆燃箕》《乐嘉城》《淝水之战》《上翠楼》《花蕊夫人》《焚屋救艳记》《汜水关》等三十二种。(角色)王天民、耿善民、马平民等原系久已出名,在四年内更有长足进步,王天民久以细腻慰贴,温柔秀雅著称,北平归来,脚下手式,更见考究,嗓音尤觉清雅缠绵。惜只宜闺阁,不擅活泼刚毅未免美中不足。虽然不博而确精,大可谅也。耿善民作风台步,迥异畴昔,虽有抄袭皮黄痕迹,确已脱尽秦腔之粗俗气,尤以饰历史名人为擅场。老派决不可及。惜嗓音近沙,能剧太少!马平民天赋既厚,学力尤强,机警善变,无所不能。(余前在《西安日报》“戏剧周刊”马之专号内作一马平民传,论之颇详,可参考,今不多赘。)北平游回,技术更见精进。诚为陕西近代戏圣“润润子”以后惟一人才,论艺在刘箴俗、王天民以上,而享名远不逮焉,社会之风尚可知矣。新出角色有花衫刘文中,手眼身步法,极有规矩;唱念做扮打,俱备典型,水袖工夫,尤所优长,容貌身材,亦恰好一个花衫。惟年齿尚幼,舞台经验尚少。面部表情,稍嫌不足。但为人厚重,做事敬诚,倒嗓时倘能善为保管摄护,将来之享大名、成大业或为此人。小生庄正中天赋姿质,超人一等,故进益速而享名早,文武唱做念表,项项精到,身段台步扮象,色色俱佳,能戏极多,种类最全。(雉尾生、扇子生、纱帽生、靠把生、贫生均能)民二十后,连演名剧,声价突增,弥漫九缄,以小生而演大轴,且绝大魔力,在中国戏剧历史上除徐小香外,颇不多见!两三年中与近年素称戏剧中心之旦角分庭抗礼,亦大足自豪矣!趁此际会,努力勿懈,正大可乘长风,破千里浪,做一代有数人物,孰忆道高一丈,魔高丈二,正为享名之故,从此恶劣诱力,排山倒海而来,以一年未弱冠孩子,未具金刚气魄,更无铁汉精神,何能抵抗,敢云征服,恶浪一卷,已被吞去。故今已大非昔比,惜哉!小旦王月华,仗着歌喉,趁着潮流,异军突起,一本《蝶哭花笑》居然大红大紫,一本《殷桃娘》竟誉遍长安,论其本质,确系佳材,只以未受高明指导,相当训练,根基未固,造诣未深,骤逢异迂,殊甚危险,恐不久嗓起变化,将蹈杨荫中复辙,不可收拾,王生其善处之!小生杨令俗演旦多年,庸庸下驷,今改小生,大露头角,其人天性聪明,面部有戏,既肯用功,复善表情,将来甚有希望。小旦黄执中由旦改生,复由生改旦,玲珑剔透,善使横劲,天生一个花旦材料,近年真正花旦甚少,若能顺其材而利导之,定可大出风头。惟赋性荒疏,不敢必其定成功焉。小生郭朝中,天赋既佳,为力亦勤,学科极好,惟似不近戏剧,只中驷而不能大成。刘清华赋性最敏,本可成就,以小时学无根底,多唱娃娃生,面部身上均嫌松懈,不幸又拨入甲组充当配角,近虽唱几本正戏,皆系补角,从无人教,以故平庸无奇,近兼倒嗓,恐前途无大希望!伍庶民天资虽不大佳,而为人勤奋诚实,倘能始终一致,或可作得道之曾参。雒秉华由小生而改须生,气魄尚可,脚手欠佳,虽幼无根迹而尚知努力,将来可有一席地。(剧场)在昔即为西安最优剧院,自阿房宫影院出现后,退为二位。二十二年夏复重行建筑,改楼座为二层,地基为漫坡,座位为靠椅,厕所台面,一一改良,台下减小灯光,台上断绝闲人,文武场面,概行隐蔽,池内先期售票,对号入座,小贩叫卖,一概杜绝,空气光线,极求舒适,倘再能取消茶水,任人自便,禁止吸烟,另辟房屋,则更近代化矣。
  二、三意社 此亦十数年前产物,乃旧伶苏长泰个人组织,初名长庆社,在钟楼南,后移骡马市,社长初为苏自担任,苏死,为其徒耶金山,经营计度,较苏过之,自来即江湖角色与学生合演。毕业者亦不在少数,今分述之:(剧本)该社虽无固定聘就编辑,以耶之交际手腕活泼,多向之投稿者,除旧有不计外,四年内新出者,不问改篡新编,合计不下二十种,即《十王庙》《十五贯》《鸳鸯坠》《白玉风鸽》《玉堂春》《卧薪尝胆》《雷峰塔》《铃镜奇缘》《千里走单骑》《风波亭》《棒打薄情郎》《自由之花》《刮骨疗毒》《烈女奇案》《日记媒》《双泪痕》《千金一笑》《潇湘梦》《贪婪鉴》《侠义姻缘》等。(角色)旧日角色如阎国斌、王庆民、刘光华、王禄林、晋福长等,四年内当亦自有进步,惟惜无显著痕迹,难于论述。就中以阎国斌之身段冠冕、态度凝重为最,《法门寺》一剧,独步西安。新出角色计有旦角田玉堂,本质尚佳,惜对戏剧无相当之训练与培养,又博而不精,白口一顺边,面部嫌板滞,腰肢较僵直,惟面目白俊,嗓音清脆,前一二年曾倾倒许多观众,风头甚劲,有“甜逾糖”之称,今已大杀。旦角郭育中面部表情似优于田,而扮象却不如田,余则与田相若,盖伯仲之材也。旦角张镜堂嗓音圆润,性情柔静,宜小旦而不适于花旦。该社为排《杀狗》等剧,似非当,如常似含笑,盖缺点也。屈振民表做虽平庸而善唱,嗓亦柔亦脆、亦圆亦润,满工满调,毫不偷材减料。一曲到底,终始不懈。不幸短命,病重而死!小生苏哲民,学艺似较早而进益恰在四年之内,扮象、做表、武工均不恶,嗓子优佳,盖彼初原在小学肄业,学戏时已越过倒嗓时代,故二音亦佳(近年小生能慢板拉腔者惟庄正中与苏哲民二人耳),亦雉尾、扇子、纱帽、靠把、贫生无所不能。惟学戏较晚,无高人指授,身手稍差,腰腿较逊,若能不演丑角,常加练工,就正方家,则得矣。小生姚裕国,资质绝佳,文武俱擅,一出《蝴蝶杯》,很有七分康顿易,此非教练而成,乃偷精学艺也,其聪明可知。以管教欠严,习染浪漫,嗓子一变,派演小丑,今已倒塌不可收拾矣。小生李益中,原一下驷,二十二年苏哲民去北平,姚病倒嗓,人材缺乏,以李代之,一时重要角色,均归之李,于是时势造英雄,居然有人赏赞。小生苏育民,哲民之胞弟,盖三小老板也,亦由学校转学戏,戏尚不多,有乃兄之风。屈振华,扮象武工绝佳;而短于嗓,切于白,盖武旦花旦材也。小生韩桂喜,与育民为伯仲之才,该社除学生外,尚有外聘演员须生和家彦,原为榛苓社学生,学已故须生李云亭,身段台步之佳,易俗社头班学生杨启华外一人耳。嗓虽病宽,而有二音,有时卖力,一声拉腔,沁人心脾。对诸老戏,颇有根底,《杀驿》《拆书》《释放》《劈门》均称拿手。旦角何振中,身段欠佳而嗓甚亮,青衣花旦兼唱,在榛苓学社时,即称霸一时。二十年入三意社,仍视之为台柱,演戏精神饱满,是其长也,然同时即欠细腻熨贴,此二者似不可得兼。二十二年赴兰演唱,冬季回陕,与该社临时帮忙,风头不减当日,现又去兰州。王文鹏忽来忽去,并无长期合同,以久走江湖,适合贩夫走卒阶级胃口,无论饰何项角色以粗俗讨好,难登大雅之堂。盖须生非小丑可比,所饰率皆帝王、显宦、名儒,以三家村乡老态度出之,差以千里矣!所演如《打金枝》之代宗(戏词称明皇恐误矣),《洪羊峪》之寇准,《葫芦峪》之武侯,《探母》之四郎,《斩子》之六郎,村态不可入目(篇幅关系,不能多论,暇当详评之)。正旦杨金声与王文鹏为鲁卫,试观《三上轿》之临去乳儿会打盹,儿之遗尿会惜衣,便可知其做工! 《算粮》之“昨日里回来个薛平贵大姐丈哼……”加一笑,便可知其唱工,恕不多谈。正生陆顺子为近代须生戏圣润润子外甥,虽未亲受教诲,当亦常炙芳泽,尚略俱典型,惟嫌过火,《大报仇》一本,能来二十个“蹉步”即可知其一斑矣。净角张寿全,在此净角式微时代,乃仅存之硕果,一切尚有昔年典型,噪子虽老不衰,《黄决鞭》《打銮驾》等,为其拿手。惟足下笨重、口字含糊,是其缺点。(剧场)在昔为席棚,自二十二年,易俗社改建剧场后,西安空气为之一变,在各家经济范围内,均谋所以改良,此诚好现象。三意社于二十三年春,亦由高台改为低台,池座亦改靠椅,席棚改为铁页顶,惟椅过低,而台仍高,观众有仰头之苦;台上装饰,十分华丽繁琐,有扰乱视觉之弊,然此胜于彼矣。
  三、牖民社 本系榛苓社原底,民十九社长惠君春波因故不管,学生出头自办,亦难维持,兼之十九年冬,旦角何振中,小生程镜生,被蒲城维新社约去,更受影响。二十年乃东走潼渭,荒灾之余,亦无法应付,此而后乃归冯师长钦哉办理,聘教练,招学生,顿易旧观。向分两班,二十一年春甲班来省,寓梁家牌楼山西会馆易俗分社旧址,二十二年又迁至南院门福建会馆。(剧本)除旧榛苓社私本外,多演陕西老本。近力图进取,约人编辑新事,计有《刘大买妈》《义犬乳孤》《瞎跛互助》《取金陵》《同年翁婿》《御乐屏》《岐山鬼案》《安奉铁路》《恢复燕云十六州》等。(角色)有小生颜春苓、王世杰,旦角李笑侬(旧名振声)、姜维新,须生王义民等。多系榛苓学生,视较前均有进境,因聘皮黄武生张小亭为教练。颜常兼唱武戏,王则近染嗜好,不似以前精满。李之扮戏较细,姜则近病倒呛。又有易俗社丑角苏牖民、高全中,秦钟社学生丑角杜干秦、武生郭治秦、净角何境秦。新出学生有尚恒志,由花脸改小生,平妥无疵。申元民专唱武生,尚幼稚,工夫还可。此外有本年新接票友下海之旦角楼启民、傅建民。楼原名英杰,本业汽车司机,以好戏剧,常从梨园子弟游,得会秦腔多出,因私淑王天民之《蝴蝶杯》《柜中缘》等,屈意效之,略有似处。实则健嗓,屈振民一派也。傅名荣启,本在中学肄业,闻其父曾作某军连长。因爱走票,常临时学艺,今日开始,明日即可上台。其聪明有如是,其弊病亦即在此。往往词句未熟,脚窝不知,即敢上台,于是走板荒腔,忘戏词,(一日观楼启民《摘仙楼》亦即犯此。)落得一笑。此票友通病,盖均以戏剧为易事也。近来常常登台,练习时多,已较前进步,而究以票友之故,自较伶人智识充足,故唱做均趋高雅一派。(剧场)二十三年春,大肆兴修。改良看楼,新修抱厦,重建台面,添加布景,座位戏场,焕然一新。一切酷似易俗社,惟较小耳。
  四、正俗社初为毛玉卿弟兄私人创办,营业极佳,因毛氏不善经济,以致常现拮据,外债叠罍,十七八年以还,常发生动摇,二十一年实行倒闭,由任阁臣君接手。东家既已更换,学生亦行四分五裂。此四年内极尽变化,不似前之相安乐平矣。(剧本)四年中内部极形纷乱,故剧本方面,亦无新的供献。《献连环》《二度梅》,皆系老本。(角色)旦角李正敏,虽由二十年大出风头,实则十八年即已露脸,而完美时代,仍在十九年。盖李之长在唱,彼时正嗓音完整,精神饱满,兼善运用,每唱一曲,虽大段亦一气呵成,耳音为之一快。《断桥》一出,唱者虽多,以李为第一。二十年后,即届倒呛,不若从前之盛,然名则大噪矣。韩正满平正无疵,中驷之材。而审美之点,人各不同,外界有人捧场,故韩在该社亦有相当地位。杨正俗、萧正惠,四年前均具叫座能力,四年中为李声名所抑,不得志者有日矣,故近均出社。杨正俗通鼻方口、俏眼倩腮,兼之手脚伶俐、技通文武,本绝好一个文武小生。以无高明教练指导,唱做不得奥窍,只知卖力,故流为箭拔驽张一派,惜哉!靖正恭单工戏甚多,似易造成地位,实则杨鲁靖卫,正负相等也。刘正平之起,正当沈(和中)去杨离,人材大感缺乏,加入本戏,则易露头角,正平其幸运儿也。张正碧年虽幼小,颇知上进,唱做颇肖李正敏。王正熙文材武艺,两俱不弱,兼以短小精干,巧笑倩盼,极易成名,而以嗓不敷用,张嘴凉调,恐为终身之累。此外合同角色,有小生沈和中,出易俗后,入政界,曾供职粮秣总监部,及民政厅。后地位被挤,复反本还原,仍理旧业。先与小旦张俊民在三原新民社,二十二年搭入正俗。在科时艺名俱隆。以全美时代已过,不易讨好,遂染江湖恶习,一味以紧张见长,二十四分卖力,以冀台下报以采声,于是越紧张越叫好;越叫好越紧张,甚至《详状》之徐继祖,亦筋张脸红。《黄鹤楼》之周瑜,直似张飞。从此由乔木而入幽谷矣。本人与沈甚熟,曾面告之,而不见改,此职业戏剧家之可悯也!虽然经济有赖而盛名受累,殊花不过账,今与和家彦赴甘肃新兴社。须生萧顺和原榛苓学生,搭入正俗已近十年矣,资性不高而甚笃实,艺亦如之,大纯小疵,平正稳妥,惜能戏不多。花脸王庚寅亦入该社多年,铜锤,架子,一齐演唱,惟博而不精,口字模糊,较张寿全尤甚,千计经子切,一塌糊涂,且爱玩笑,不居何剧何角,高兴时大开其搅,直以演剧作儿戏,殊属可恶。(剧场)先在南院门,福建会馆,因该馆被牖民社租定,乃迁至梁家牌楼,山西会馆牖民社原址,一切仍旧,毫未改良,盖营业常不景气,内部又不稳定,无力亦不暇及此也。
  五、新声社 为二十一年易俗社出社学生刘毓中所组织,先在钟楼南银匠会馆,后迁甘肃会馆。刘毓中,本在秦钟社当教练,秦钟在三原因故解散,刘乃进省城招集之,有名者概入其网罗,改名新声。二十二年赴宁夏,现又由宁夏转兰州,因系本文四年内产物,故并及之。(剧本)除社会旧有老戏外,多为易俗社剧本,虽有数出自编,皆秦钟时代之作,新声为日不多,故无贡献。(角色)须生刘裕秦、姜望秦、李琼钟,小旦王应钟、姜瑶钟、刘易秦,小生王斌秦、张振秦等社会久已知名,无若何进步,亦无若何退步。惟刘裕秦、李琼钟艺较有进,名亦较张著。新进有正旦崔晓钟,以唱流俗嗜瘾之《五家坡》,大有人为之捧场。小生曹保秦年龄正冲,嗓音清亮,似亦渐露头角。此外有席子才者,本充该社书记,近墨者黑,熏陶渐染,大犯戏瘾,遂实行下海,唱丑角,尚不恶。(剧场)东迁西移,因陋就简,无可谈论。
  六、维新社 乃蒲城戏班。成立已有年日,十九年何振中、程镜生,即系搭该社。二十一年短期来省,在南桥梓口小庙内,后移莲湖公园。(剧本)概系江湖老戏,因无编辑,故无新著可言。(角色)学生旦角有周俊华系省南某村子弟,十九年二十年冬回家之便,曾在三意客串《断桥》,嗓子正好,技艺平常。二十一年来省,恰逢倒呛,亦未掷出“正快”,以观摩之故,扮戏大见进步。小生贺吉庆,先期亦曾在三意社演唱数月,后又回归本社。资质尚佳,学艺平常,论技则应有尽有,似含羞,不敢放胆做戏,只中驷材耳。王维民本三意社学生,原名王富贵。以前辈人员拥挤,致使无用武之地,不过配配关公之马童。脱离三意后,在三原某社,后又入维新,演《黄逼宫》、《黄鹤楼》等剧,颇为台下所欢迎。英气勃勃,前途殊甚光明。离西安后,消息杳杳,不知究竟。正旦孙玉华,年龄幼稚关系,尚不懂戏。因能唱红极一时的《五家坡》,竟群起而捧之,实莫明其妙。(按《五家坡》一剧,思想、结构、修辞、情理)无一可取,只以唱句繁重,陕人看戏程度过低,专好听唱。初由武振华唱起,杨金声唱红,嗣后何振中、李正敏、屈振民、杨荫中、魏英华、崔晓钟,孙玉华,谁唱谁即有几日红火。推而至于高致中、金元宝、刘金声、范醒华,也要讨台下几个掌声。真正怪事!须生赵炳兰,本在富平秦镜社,河北各县人多称道。省城人材荟萃,如赵者车载斗量。然身上开展,《悔路》等戏,亦不难看。但眇一目,演戏不敢抬头,是大累也。(剧场)短期演唱,务不及此,故草陋不堪言。
  七、新民社 为毛金荣所组。本在三原,二十年十一月来西安,在钟楼南银匠会馆,为日不多,仍回三原,盖与秦钟社对调也。剧本剧场,决谈不到。(角色)须生为毛金荣,粗俗火气,更甚于王文鹏。小生沈和中(在正俗社栏谈过,此不赘)。旦角张俊民,乃易俗社学生,在易俗社则人材众多,无用武之地,一入他社,顿觉格外生色,曾与沈和中排《凤仪亭》(即正俗社之《献连环》)配搭适当。小旦韩启民,孩提即在东关演唱,外号六岁红。痰迷者大有人在。今年岁长大,技犹似昔,而无人迷矣,则所迷可知。须生韩崇喜,乃毛之弟子,俗火不减乃师,而技艺更差一等矣。
  八、西安剧社 乃汉二黄票友名鼓手陈兰亭集资所组织,在梁家牌楼甘肃会馆,计划甚大,目的甚远,只以世界上原来事实与理想过远,为日不多即行解散。小旦为王朝鉴,乃南山某班童伶,二十年初来省,在城隍庙后门,范醒华等所办小戏园内。秋后为西安剧社所聘。材本中驷,兼以倒呛后尚未复原,当着旦角中心时代,何得负起重任。故不久班即解散。须生刘金荣,本属青年。幼且在东关某校肄业,亦火炽一派。初原在河北秦镜社学习,后赴兰州献艺,为某小宦所悦,以女妻之,又助款赴沪汉留学,参观皮黄甚多,模仿贯大元,微有似处。花脸梁得祺,脸谱甚佳,戏剧亦有根底,《打王强》《绝禄岭》等,均称拿手。
  九、大观社 乃陈雨农旧年门弟子李倩云(乳名海娃子)所办,所有须生郑生云、正旦金元宝、小旦姜玉华、花脸大麻子、小生崔清海(乳名格儿)皆无叫座能力,不久即行他去。
  十、益民社 未悉何人经理,久在咸阳演唱。今夏来省,在银匠会馆,并无江湖角色,学生有小生唐理民,旦角何玉华等,年龄过小,尚在学戏时代,幼稚不堪言状。
  其余零星小戏园,时来时去,忽组忽散,不复记忆。临时角色有小生程镜生,系富平秦境社学生,与小旦傅镜俗、赵镜兰。须生赵镜南、丑角许镜民、花脸李镜奎同科,后入榛苓,又搭维新、再转榛苓,二十年冬为兰州新兴社约去,回陕时亦常在各社客串,二十二年秋病故兰州。按秦镜社学生,艺均不弱,花旦傅镜俗其前例也,人多知之。程善演靠把小生及雉尾小生,《黄逼宫》《截江》二剧,逮无第二人也。《长坂坡》《反大同》《状元媒》亦极佳。嗓音清脆嘹亮,工夫颇有根底,尤擅翎子工夫,三起三拉,掏转迥旋,能随人意。《黄逼宫》一剧,翻转回复四五,无—重身段。《截江》扎靠挂剑,且念且唱且舞,亚如昆腔“火判”,靠旗不乱,剑穗不绊,足见工夫。此二剧就余所见,以程为最,近年陕西恐无出其右者。又善亮相,《长坂坡》下场,绕腿耍花接枪,又干净,又爽利,确是上手。惟扇子戏及贫生戏较逊,是天生人故不予以全材耶!正旦刘金声,乃一老江湖角色,年约五旬有奇,扮象做工,整个一老年村妇,惟嗓甚坚实,高低宽窄俱有,(当此学社时代,唱戏极早,倒呛关头最不易过,率多病嗓)一口泼唱,大足解却一般嗜唱者之脾胃,故常掌声四起。净角杨鸿声,中途学戏,他不足言,惟有嗓耳。
  (2)皮黄 西安皮黄最为衰落,尤以近四年为甚,三日塌台,五日扣锅,戏院名目虽多,率皆韩庆奎一人包办,而股东易人耳,大烟经费稍充即故技复萌,无论何等角色来陕,均受其坑,十日过后即想法减发包银,否则不为之唱戏,拉几个小班妓女充数,既不开戏份,又乱撒红票,每次组织,鲜有能延至三月以上者。即演亦不过数元,或十数元收入足矣。虽有新舞台、共舞台、豫风舞台、国民戏院、秦光戏院、春和戏院等名目,无一可记者。至剧本更无可言,《狸猫换太子》《死人偷洋钱》,简直是乱贼打鬼。近日新来张玉亭一帮充外江,不以好角色号召,而以新本戏自豪。不过是《铡判官》《铡凌芬》《秦始皇吞六国》《石头人招亲》等,神奇鬼怪,大唱联弹耳。前后来过角色,以旦角新桂兰,武生葛燕亭较佳。新系坤角,兼唱青衣花旦,确为北平约来,曾一度与武生李万春、老生王文源同台于北平第一舞台。虽唱前码,究竟地道。扮象、身段、嗓音、唱腔、念白、表情不失大雅。《打花鼓》《汾河湾》《玉堂春》《梅龙镇》等颇有是处,为历来到陕之第一流人物(闻近更学《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廉锦枫》《得意缘》等剧,在济南演唱),葛燕亭本为葛文玉胞侄,艺有来源,毕竟不弱。虽亦间唱外江戏目,而《水帘洞》《艳阳楼》《长坂坡》等确系北京路子。高条身材,白净面目,手足伶俐,口音纯正,适一武生人材。他如张振升、刘金元、高桂芬、樊荣卿等逊一等矣。至苏艳芳、云笑楼、美丽娟、崔艳霞、韦红梅等等,又差一等。其余如外行不够之郝雅君等,更不足道矣。最近新到多人,除韩志樵,为北平坤伶韩月樵妹,系一北平角色,但工力太弱,气派不足。其张玉亭、小玉亭、张慧琴、张少燕、靳兰春皆来自河南“外江之外江”。二亭系男伶武生。玉亭嗓哑不成声,小玉身上怪不成样。慧琴、少燕乃杂牌坤角。所有青衣花旦老生小生武生老旦,无不演唱。艺术专一目不工,况杂办乎。杜艳琴唱花旦,靳兰春唱古装,虽常唱戏,实系妓女。于钟楼南银匠会馆演唱,尽唱本剧,恃以叫座者有《秦始皇灭六国》《铡凌芬》等,南大街新修马路,上座较昔为优,看能否长久下去?
  (3)汉二黄 汉二黄者,汉调二黄也,在昔秦人呼皮黄曰徽班,呼此戏曰二黄。今以二黄之名,与平剧皮黄相混,乃名之曰汉二黄,盖皆陕西东南接近湖北之商县、镇安、洛南、白河、山阳等县人学之,腔调近于湖北之汉调也。锣鼓,身段,脸谱,则已完全秦腔化,约为汉调秦腔之化合物,或汉调受秦腔影响后之变化物。清季末叶,盛行一时,八旗子弟与士绅辈多好之。名角辈出,名剧累见,今已没落至不堪言状,近年虽有人极力提倡,然屡起屡仆,终不可立足。虽因无好的演员,而本身亦大有改良必要,身段粗陋,腔调简单,演唱迂缓,武技全无,根本原因也。兼之剧场污秽,戏箱破烂,高人实难入座。以视江湖秦腔,尤膛乎其后,乌足与省城各大戏园抗衡哉!受天演淘汰,当然之理也。可惜多少成本大戏,北平之已失传者,亦随而淹没,其近年之演员,如张鸣鹤、张鸣顺、山鸣歧、吕安奎、刘鸣祥、赵鸿喜,皆下驷之材,不足与论。学生有刘子俊演旦角,既蠢且笨,嗓细如蚊,劣不可言。刘子胜唱小生,风韵犹佳。后兼唱《四进士》之宋士杰、《古城会》之关公、《铁公鸡》之张嘉祥等,一人之精力有几许,日事戕贼,其材终必被毁。虽尚有什么庆义社、中兴社,现今流落外县去矣。
  (4)迷胡 亦称曲子,或曰花姑。完全雏形时代戏剧。乐器极其简略。文场面只有三弦、胡琴,全班不过二十人。剧情十分简单,班中人物数目极少,且多代角(一人饰数角之意)。以久流于僻野乡村,故多淫词滥句。然表做亦有动人者,妇女落泪,概属常事。以取法乡人生活,适应农人环境,乡村甚欢迎,城市鲜所见。二十一年秋有所谓西秦社者,来省在山西会馆演唱,为日不多,复又他去。著名叫座之本戏,为《刘全进瓜》(《李翠莲上吊》),上油锅,真上吊,大游地狱。《狐狸缘》(即《梅降雪》)《火焰驹》(即《李彦贵卖水》)《大劈棺》等,此外有《伐子都》《黑风洞》《铁角坟》《湘子传》等;折戏有《相面》《卖妙郎》《三疑计》《清风亭》《起解》《杀狗》《哭五更》《戏叔》《雪梅吊孝》《雪梅教子》《哭道庭》《药毒》《阳谷传》《张连卖布》《五更鸟》《送京娘》《郭举埋儿》《药王卷》《捉老虎》《烧窑》《三度》《打灶》《花亭会》《双官诰》《打母》《送米》等……。角色有杨生华、下店红、打豌花、冻冻娃、刘崇义、万忠贤、寇金华、伙计红(后改秦腔正旦名孙举贤)等。
  以上乃四年内之分述,今再合总述之:
  (一)营业状况 陕西近年荒旱连绵,百业凋零,戏园亦呈一种不景气现象。就中以易俗社票价大(五角),座位多,收入亦较优。然局面大,人数众,开支多,经济亦不如何裕如。次三意,次正俗,又次牖民,又其次为皮黄班。
  (二)新出剧本 易俗社三十余种,三意社二十余种,牖民社十余种,正俗社新排旧戏二种,无新编。他社无新出。
  (三)新进角色 易俗社有刘文中、庄正中、王月华、黄执中、杨令俗、刘清华、王蔼民、郭朝中、伍庶民、雒秉华、徐抚民、杨问俗、李正华、孙履中、车裕民、荣钟易、米冬华、赵桂易、萧润华(无正戏者不记);三意社有田玉堂、郭育中、张镜堂、屈振华、苏育民、韩桂喜、屈清杰、李益中、王庆林、安毓秀、吴际民、韩富民、白彦卿等;正俗社有张正碧、王正熙、刘正平、靖正谦、李正云、李正中、张心锁、王正连、王艺秦、吕正燕、粟艺庆、霍艺鸣、张艺声、贾艺民、载艺堂、赵艺城、张艺中、李艺恺等;牖民社有尚恒志、陈棠民、郭安民、庞蕴民、王永民、胡醒民、李兴民、李树民、申元民等;新声社有崔晓钟、曹保秦、姚茂秦、汤秉中、辛银钟、张旭钟、赵润秦等。
  (四)没落角色 易俗社有杨实易、侯祟华、范钰华、陆三民、杨荫中、罗蔚中、何相国等;三意社有段毓华、杨苓华、杨兴华、骆彦芳、姚裕国、岑毓民;正俗社有萧正惠、张正蓉;新声社有孙韵钟、胡世钟等。
  (五)故去角色 易俗社有魏英华、康乐易、张宜民、屈怀易;三意社有朱俊卿、屈振民;榛苓社有程镜生。
  (六)故去教练 易俗社有党甘亭、呼廷鑫;三意社有陈得玉。
  (七)故去编辑 易俗社有李桐轩、孙仁玉。
  (八)通有缺点 剧场不肃静:查票,收票,茶役,看坐来来去去,看客不胜其扰,甚至小贩叫卖,招待呼喊,高声谈话,碣碰茶壶,大吸纸烟,种种恶习,均足冲破演剧浓厚空气与妨碍他人观听及卫生。一半是戏园设备不周,一半也是看客不守秩序。固是演员的不利,实是看客自己的损失。盖目的为看戏,诸多搅扰,焉能看得好戏,岂不是大损失吗?最好对号入座,凭卷入场,取消喝茶,另备吸烟谈话室。
  (九)时间过长 现代人事复杂,工作繁多,时间每感不敷,而西安剧园情形,平均6点开戏,11点散戏,已足够五个钟头,乃尤有长于此者。兼之开戏时间无准时,看客预先占座,戏散归家,前后至少要6个钟头,耗去人工作时间,十分之六,无怪看戏者不甚踊跃!最好每场以三时半为限,再一律准时开戏,先期售票,对号入座,庶几适合于现代人之生活矣!
  此外四年内尚有从来未有、甚形特别可记者数事:
  (一)对号入座 此为近年国外已行,国内有心改良戏剧,众口同声之主张。既可整齐剧场秩序,又可节省看客时间,复可减去茶客占座流弊,便利戏园稽查票数,省却许多无为争执,免去一般戏氓揩油。易俗社决然行之,可谓识力过人,吾知此后必有继而行之者。
  (二)团体捧角 无论于戏剧有无益处,在戏剧历史上,总算一特别可记之事。四年前虽有范团(捧范钰华)之名,只最短时间,且系口头称谓,并无事实。至李正敏则有公然组织(敏社)。是否真有所谓主任、秘书长、侍卫长……等其人,而报纸则不断有此项消息之登载。继此而起者有所谓“宣文社”,“庄刘拥护团”,“保魏队”,“保荫司令部”,晓钟社,天香院……。或久或暂,亦如平沪之风气。至对于戏剧前途,与该演员艺术之损益,则视其团体组织之目的及方法耳,不能概论也。
  (三)公开交际 从来陕伶交际,均私相往还,在此期间有用本人(李正敏)名义招待新闻界,及致函各团体请托事件者,在陕亦似属创举。
  (四)票友下海 秦腔票友,自来多有,然皆清唱(秦人名之曰自乐班),绝鲜上台彩唱者,“秦人名之曰挂衣”。近十年来,皮黄票友多于公益事体上台献艺,且得隆誉,故秦腔票友对彩唱亦多热衷,四年来渐亦上台表演。或以职业难寻,或以嗜好过甚,有决然舍去研究与消遣意味,而实行搭班挣钱,过其伶人生活者。楼英杰“现改名启民”,傅荣启实开陕西之先声,今后继此而起者,恐大有人矣。
  (五)重心改变 自来戏班,多以须生作柱石。自民元易俗社起,旦角辈出,最易招致。故编辑编剧亦多趋重旦角,从此相尚成风,各社亦多仿效,二十年来遂养成旦角中心制度,其余角色概附隶于旦角翅翼之下,久则自然,社会或园主亦以为非一领衔旦角,几不足以主班。近几年来,此迷信心理,似已打破,盖庄正中在一个时代曾领袖一班唱大轴,沈和中以一本《献连环》能叫满堂,苏哲民去后,《玉堂春》曾为之减色。可见只要有相当艺术,俱能号召观众,杨小楼、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等未尝依傍旦角也。
  (六)演员荒荡 文明越进步,道德越退化,此一定不易之理乎!前些年固然不能说莫有坏人,的确其有现在之多之甚!以近四年之梨园子弟之荒荡征之而更信。管理不严,固不能辞其责,而社会诱惑力之大之多,亦实不可思议。稍一知名,诱惑四起,流氓、暗娼、女看护,甚至女学生百方引诱。用其他方式与直接能来往者不计外,直用书信达情者月必数起。且有特设机关代人介绍从中骗钱者,世事曷胜浩叹!夫诱力、流氓、娼妓……为社会整个问题,不易解决,惟愿各社负责人员对于学生严行整理,切实教育,庶免误人子弟,害人父母,兼扰及社会也!是望!
  (B)他动剧
  (1)皮影 皮影乃刻牛皮作人影,撑之以竹签,舞动表演于马尾织治之白幕后,透以强光,可见五彩人影,均于夜间为之,约分三类:
  (一)梆子腔 (即秦腔)乐器唱法与大戏秦腔同。在昔逢小庙神会,及小家宴会多有之。与傀儡剧并行,昼则傀儡,夜则皮影,无单独表演者。两昼三夜,不过纹银二三两。近几年来,城内殊不多见。
  (二)碗碗腔 只演夜戏,不演昼戏,囗囗数种,有省城、渭北、同朝等之别。省城者仍与傀儡并行。班内组织人数与梆子腔同,惟乐器不同。除鼓板,胡琴等外,重要者为碰钟(铜治,如五六岁小孩拳头大小,有柄,以铁签击之)、三弦、月琴。唱时尾腔有同声附和者,亦殊受听。近已不常见。剧本有为大戏所无者,如《铁钉床》《王翦灭六国》《鸳鸯楼》。渭北皮影之素甚著名,盖以其剧文雅也。有所谓《李适山之十大本》。其人李姓,芳桂其名,渭南李十三村人,乃清季乾嘉时代之举人。雅好戏曲,尤善皮影。所著有《万福莲》《白玉钿》《金碗钗》《紫霞宫》《春秋配》《十王庙》《凤箫媒》《火焰驹》等十部剧本,结构紧严、辞藻雅致,在昔颇为难得之选,风颂一时,皮影剧名,亦为之以彰。善唱者有森苗子、一杆旗等,字正腔圆,常人不可及。闻该等系不第之秀士,愤而走此。在先多闻名而不得见,近数年有在省组戏园者,前后数起。森苗子已故。所谓一杆旗、胡双牛、十四红等已听过,唱腔与表做均有足佳者,惟好腔不甚多耳。文武场面,乐器共十余件,仅以三数人掌之,而应付裕如,殊足称道。惟正角重唱,不分生旦净丑,概归一人,其制不佳。按一人之聪慧精力,能有几何?分工而任,尤不能精,合数工归一人,岂可胜任乎,况前后延长,至四五小时,无怪每戏前部过于纡缓,其势有所不能不尔也。结果使前部戏曲异常松懈,后部虽有佳作,其奈观众不能卒听乎。此昔日有闲阶级之娱乐,决不适于现代!其不能竞存,宜乎哉!十大本外,有《周仁回府》《燕子笺》《抱妆盒》《水月庵》《香莲珮》《钗钏》《八义图》《兴汉记》《赠锦袍》《木南寺》《双枪会》《九莲灯》《鸳鸯被》等。同朝班未来省城,其情形大致类此。
  (三)窝弓腔 此腔行于三原一带,省城未见,其唱音多出自鼻腔。亦殊耐听。其动与打武归一人掌管,所谓“捉签子者”,极力模仿大戏,其技亦甚巧。与渭北同朝,同有以此出名者。
  (2)傀儡 系木制人头,如成人拳头大小,口眼且能动,以木撑之,外着头盔戏衣,一如大戏。惟有上部而无下部,外角无腿靴,旦角无裙足,演者手撑傀儡高举,掩自身于布幔内,效戏中之动作惟肖,唱为梆子腔,常与皮影相辅而行,仅演昼戏,因社会繁华,大戏园林立,近不多见。
  (3)跑台 系傀儡之有足部者。常制台面衣物,较傀儡为讲究。唱亦梆子腔,昼夜兼唱,无皮影。省垣有外号四楞子者善唱秦腔,学已故之须生李云亭,惟不擅身段做工,乃组跑台一班,以之营业并过戏瘾。民国二十一二年曾于南院门院门巷设江东社戏园,亦间演皮影。因售票过昂(二角,三角),未能长久。
  (4)提线 秦人名之线胡戏,唱腔锣鼓与梆子截然不同。盛行于陕西之东部合阳、朝邑一带。其制与平汉相同,身体为扁平形。不如西洋之立体为动看。演做较平汉为逊,无论意大利国矣,宣统年间曾来西安一次。近年未之见,然在朝合,依然盛行也。
  乙、话剧
  话剧在中国除最早之春柳剧场外,尚无职业团体。(有职业性质之团体,乃游艺园式附属之所谓文明新戏)最近始有旅行剧团者,在平津流行表演,陕西文化,自来落后,故话剧亦只有爱美的组织。尚分二种:
  (1)学校团体 此为各校学生课外作业之小组织。在前不过为纪念会或其他庆祝事件临时组织。随过随散。近几年始有长期,但以少有专门人员指导,无相当研究练习,及适当舞台与布景,不易得绝好成绩。中等以上学校,如高级中学、中山中学、第一中学、第一师范、女子师范,均有之。小学如同志小学及各附属小学亦有,然更简陋矣。就中以中山为佳,指导系戏剧专家刘尚达君(前北京艺术学院戏剧系学生),演过之戏,有《醉了》《父归》《可怜的裴迦》《屏风后》《一片爱国心》《裸体》《艺术家》《江村小景》《压迫》《五奎桥》。曾在该校之“二中文艺”月刊二十四年十一月号出过一戏剧专刊。其次为高中,盖该校长唐得源君为北平清华大学学生,话剧、歌剧,均有过深刻之研究。督责指导当有把握。演过之戏,有《醉了》《屏风后》《可怜的裴迦》《一只马蜂》《旱灾》《鹡鸽痛》《父归》、《飞》《二阳之死》《到城里去》《压迫》《名优之死》《新闻记者》等。
  (2)社会团体 乃私人联合所组织。最著者为“双星剧团”(本为三原第三中学学生所组,以其曾来省借地表演,不限于校内,故列在此),指导为刘尚达君,与其北平艺院同学李瑞阳君。二十年曾来本省,在山西会馆,民乐园数处表演,演过《法网》《醉了》《父归》《白姑娘》《屏风后》《兰芝与仲卿》《新村正》,誉论很好。回原后,未闻有声息。“血花剧团”,公演次数很多,演员对本剧,尚称忠实。但公演次数,均参有歌剧,及秦腔,其意原为藉重,实则扰乱戏剧空气。盖歌剧话剧,观众对之兴趣不同。有为话剧而来者,腻烦歌剧,为歌剧而来者又讨厌话剧也。一时繁嚣之声,均受影响。然在此状态之下,能有三四次之公演,其勇气已堪佩服矣。后以各人职业变化,无形解散。计演过之戏,有《新闻记者》《青春的悲哀》《五三血泪》《兰芝与仲卿》《卧薪尝胆》等。又有“黄河社”者,本数青年文艺组织,亦曾公演戏剧数次。为日更短,即不闻其消息。又有“时代剧社”,仅排演数次,未见公演,即烟消云散。民众教育馆,刘尚达长馆时,曾有“民众剧社”之组织,公演过《一片爱国心》、《可怜的裴迦》《不识字的母亲》,在西安日报出过“民众剧刊”十五期,广撒戏剧种子。近日长安县党部,新组民众剧团,指导仍为刘尚达。考陕西话剧历史,发始东关景龙学校,次为阎甘园家庭,再次封至模、马公韬等,再次为各学校,各团体,本四年内以刘尚达努力为多,亦以刘尚达收获为丰。总之,话剧在陕西(其实不止陕西),最近将来,尚不能与旧歌剧争长短。一因无长期坚固组织,二因无较好人材,三因无完美剧场,四因无完全设备,五因无适合布景与灯光。我们不敢有过奢的希望,只希望不断的努力向前,一步一步,自会到了理想的境地!
  丙、电影
  (1)无声电影 七年前似已有之,曾于某游艺会上见过,彼时不过雏形耳,直同不清亮之活动幻灯。影院之设,盖始于民国二十年矣。
  (一)先声电影院民国二十年发现于盐店街之五省会馆。发动机乃汽车头,放映机乃倒箱式旧物,原系租来。虽光不足、片不佳,然已备影院之形式。不久倒闭。映片为《定风珠》、《孤儿救祖记》、《黄孝子寻亲》、《薛仁贵》等。
  (二)秦光电影院 “先声”倒后,有人另组,改名秦光,一切似见进步。光既较好,片亦渐佳。而《火里英雄》《娼门贤妻》《桃花湖》《碎琴楼》《西游记》等,亦相继来陕,西安人士之嗜电影从此始矣。片佳则售座亦佳,似已有相当之认识矣。
  (三)民众电影院 二十一年夏西安有人与郑州民众电影院相识,乃合谋由郑转片来陕,片价大省,故票价亦甚低。地址在钟楼上。后以不慎,燃烧影片一段。观众一时纷扰。于是舆论哗然,以为钟楼乃陕西有关文化之古迹,不宜招租影院危险事业,因而地址发生问题租典,一时无适当剧院,建筑又无充足财力,遂行停闭。映过片子有《三箭之爱》《狗侠救主》《银汉红墙》《疑心荡妇》等。
  (四)国民大戏院 亦系民国二十一年创办于五味什字中州会馆,磨电放映各机器,均系租赁,兼以技师不高,一切筹备完竣,乃发不出电来,迁延多日,电虽发出,又模糊不清,种种不好现象,故随开幕,随又停演。前后不过十余日,后又改演皮黄杂耍,亦不能维持,从此淹没无闻亦。
  (五)阿房宫大戏院 武少文、封至模等创始于民国二十年8月,筹备、建筑、购机、装置,二十一年6月始行开幕。资本既大、设备亦周,房屋中西合璧,一切之一切在西安总算开一新纪元。开宗明义第一片即联华之《恋爱与义务》,其次《桃花泣血记》《故都春梦》《野玫瑰》《乱世忠臣》《罪恶之街》《亚洲风云》《母性之光》《归来》等,多国内外佳片。
  (六)易俗社露天剧场 民国二十一年系与秦光电影院合作,为暑天临时性质,映片有《刀下美人》《血泪黄花》《黄陆之爱》《滑头公爵》等。二十二年自租机器,由阿房宫转租影片,映过有《红泪影》《银幕艳史》《爱情与骨肉》等。二十三年完全自办,映过之片有《现代一女性》《残春》《铁板红泪录》《春光情波》《盐潮》等。
  (2)有声电影
  (一)西京大戏院 二十三年7月有西京电影院发现,盖为有声之始。惜机器乃开封倒闭某戏院之旧物,累开累坏,两月有余,始收拾完妥,然以旧物之故,仍影不清而声不亮,时为暑天,临时借租青年会空地搭棚,后天冷移至该会礼堂内,以座位无多,人数敷出,又行停止。近于中山大街租地建筑院址,闻有二十四年元旦开幕之讯。已往演过之片有声无声计有《胭脂市场》、《自由之花》《啼笑姻缘》《野人国》《海京伯大马戏》《为国争光》等5种。
  (二)阿房宫大戏院 自西京大戏院映演有声后,阿房宫亦极力筹备,购买新机,加装有声。九月十三日实现。首部为《蓝天使》,以次《冰岛遇险记》《民族英雄》《科学怪人》《非洲风光》《龙虎门》《飞船》《国门之战》《金刚》等,惜皆为外国片。闻近已安妥几家国片,尚未来陕。
  (三)民光大戏院 民光大戏院之宣传已六七越月矣,在马坊门,房已修成,千呼万唤,终未见开幕。近亦有二十四年元旦开幕之讯,未悉能实现否。
  丁、票友
  陕西之有票友,虽不能说出确切时代,但由来久矣,尤以前清八旗子弟为多。亦分三支,分述于后。
  (1)秦腔 亦设票房,名之曰某某社,某某会。个中人谓为耍会,普通人呼之曰自乐班。生、旦、净、丑、鼓板胡琴,各有名手。然皆清唱,决鲜彩唱(内行名曰挂衣)。尽有唱、念俱佳而终身未上台者。近四五年来,大有转变,票友多青年,因见皮黄票友多演义务之故,亦颇热中彩唱。终以急于就章之故,居多生疏。多无师承,概由听看薰陶而来。甚有今日念词,明日上台者,聪明故聪明,殊胆大之甚矣!尚有研习者不计,已为人知者,小生有赵炳山、施葆璋、符尚义、沈德炎、余子谋。旦角有楼英杰、傅容启(二人已下海)、刘明沦、谢作民、阎仲明、赵子庄。须生有赵五峰、薛得中、施钟秀、梁学智等。丑角余宏业等。能戏以赵、施、阎等为多。计赵有《黄鹤楼》《折桂斧》《激友》《周仁回府》《蝴蝶杯》,施有《黄鹤楼》《蝴蝶杯》《杀狗》《藏舟》《三回头》《详状》等。阎有《蝴蝶杯》《藏舟》《献杯》《三回头》《柜中缘》《柳公馆》《慈云庵》等。刘有《春闺考试》《书堂合婚》《二进宫》《教子》等。就中施为多才多艺,小生、须生、彩旦,丑角,无不能之。近又有民众剧团,属长安县党部,秦腔部多为上列各人,外又有刘都雅,习须生,王子刚,习正旦。
  (2)皮黄 票房在前只一处,虽名有“嘤社”、“广益娱乐杜”、“和众票社”等之变换,会员多系原人。近四年以和众票社最称著名,内多名人。率皆亲炙戏教,深有研究,唱做俱佳,文武并擅,平津驰名者亦不少。计老生有王颂臣、曹国华、李游鹤、杨望尼、王杰三、陈介伯、何少舫、吴瑜仲、杨增祥、李梧轩、陈季愚、晋小泉等。旦角有蒋剑秋、王鼎臣、张宽贤、李瑞麟、闻韵韵、柴佩如、封至模等。小生有李逸僧、陈介伯、花脸有陈介伯、赵冠青。武生有李鸿钧(十岁),周周人、赵冠青、凌石逸。丑角有李逸僧、陈介伯、魏子宾、陈即予。老旦有纪书元、李樾村等。能戏以王颂臣、李游鹤、封至模最多,约五六十出。其次曹国华、陈介伯、李逸僧、杨望尼、蒋剑秋、王鼎臣,计三四十出。至少亦不下十余出,率皆全头全尾,整本大套。如《探母代回令》《翠屏山代杀山》《乌龙院代杀惜》《珠帘寨代收威》《浣花溪代擒寇》《一捧雪代探监杀场洞房》《定军山代阳平关》《御碑亭代金榜乐》《穆柯寨代烧山斩子》等剧。且有自编自演者。戏班名伶,多往就而请教焉。所作公益亦最多。稍大之游艺会,无次无之。且有自动为公益事体筹款者。故社会多乐道之。
  又有“公余联欢社”者,二十二年冬成立,除少数和众票社会员加入外,多为各机关职员,人数极众,多为初学。计有老生冯文婷、陈玉麟、何佐青、张纪周、李忠良、田仲禹。净角李静庵、白炳炘。丑角魏子宾。旦角谢作民、郑绮兰。
  (3)汉二黄 从前蒲城、三原多有,以近年戏班没落,票友亦无起色。已无票房之设,更谈不到新进人材。如净角范虎臣,须生李华池、张九如,老旦方云卿,鼓手陈兰亭、王子青皆多年老人,近来不堪凋零。此数人者或因义务,或则打炮(即客串),亦常现身舞台,与昔年风气不同矣。盖受皮黄票友之影响也。
  (4)学生票友除社会有此组织外,各校课外作业,亦有此项组织(即歌剧部),与话剧并行。惟只有秦腔、皮黄,绝无汉二黄及其他(孤儿院虽有迷胡,但迹近小孩玩耍,并无艺术意味),而秦腔尤盛。皮黄以高中为最佳。男生有李树枫、唐佛钟等。女生有景荷荪、李树萧、邢华、王荣华等。校长唐得源系清华学生,亦颇善老生,《探母》《捉放》《五家坡》《宝莲灯》等皆学自北平名家,允称拿手。教员王子刚亦极好之,常彩唱焉。第一中学有王时斋习花面,自幼即会唱,能戏甚多,曾一度加入“广益娱乐社”。刘家淦习念做武生,唱过连环套。秦腔亦有高中为盛,男生段骧、武慰祖、管德慧等习须生;阎金生(先在中中)、王世璠习小生;冯禄林,xxx,xxx等(忘记姓名)习旦角,女生景荷荪、段佩秋、周景琳、苏幼兰、李树萧、梁宇文习旦角,史玉梅、李学芬习小生。唱过之戏为《折桂斧》《男绑子》《镇台念书》《走雪》《探监》《奇双会》《葬花》《蝴蝶杯投衙》《三堂会审》《打金枝》等。其次中中,阎金山(后住高中)、杨少东习小生,史振镛、郭春泰习旦角;唱过之戏有《折桂斧》《激友》《三回头》《慈云庵》等。第一师范有须生马天成,旦角张天麟。唱过《杀驿》《慈云庵》等剧,女子师范有陈碧霞、姜桂贞、李云琴等:演过之剧目有《三回头》《杨氏婢》。以上总算将陕西近四年戏剧,说了个大概,除秦腔外,更是大概之大概,然而我们总能藉此道知一些陕西戏剧的情形。再将他整理—下,有几个可记之点:
  (一)话剧由学校打入了社会 从前话剧不过学校内开开纪念会、恳亲会,近年来已比较进步,形式、内容,均渐像那么回事。近者更不藉游艺会而直截在社会公演,或竟卖票,社会不惟不觉怪异,而多有买票而观光者。
  (二)歌剧由社会攻进了学校 在先知识界多菲薄中国剧,而一味欢迎外国货——话剧,近年来全国名人及国外均极重视,故陕西人态度亦变。先是各校渐有演唱,最近则国货与外货一视同仁均在校内表演矣。
  (三)外埠剧园来省多归失败 省会为一省人文之荟萃,一切当然较多进步,不仅剧场,行头为佳,即剧本与演员艺术亦高出数倍,故凡外县来省之剧班或个人,均归失败,狼狈以去。
  (四)电影势力日见扩大 凡百事体,后来居上。戏剧亦复如是。电影在各种戏剧中位新兴艺术。其他各戏内之重要质素及引人之点,电影无不备具,兼有自身之新发明,故势力来得最大最速,不论美国之好莱坞,即中国之上海一隅,电影院不下四十家,陕西仅有四五年历史,前后已有六七家,现存者仍有三家。此后中国歌剧本身,倘不振奋努力,革短增长,恐要被电影挤倒。
  (五)行头扮像多有改变 中国歌剧,固为古装,但因时代潮流,亦时时受其变化;更兼各人嗜好不等,同一服装,各人之色泽、样式、图案不能尽归划一。至改变后之合理与美好,因审美程度之高下,常有进退之别。陕西四年来,以旦角之扮像服装多见进步;武生之服饰举动,多邪道。旦角除票友外多自易俗社发起,民二十刘文中之《水淹下邳》《奇双会》等戏,均贴花鬓,梳长头,(旦角额际及耳边所贴之发绺,秦腔名曰鬓,皮黄名曰片子,在先均为两绺,交叉而贴,额上留一尖空,名曰齐鬓,现在为四绺大鬓,七绺小鬓,额上贴成七个小弯,耳边为两直形。名曰花鬓)。近由北平回陕,则全改花鬓,梳长头。李正敏仿而效之,亦贴花鬓。三意社至今,尤系齐鬓。但大头(即脑后之发髻),已较前改良。服装在先多为花缎来做,正俗社连披蟒都用花缎自己作,殊嫌粗恶。近来不惟改为刺绣,且多购自平沪,讲究多矣。武生则多受自本地外扛皮黄班,花靴素帽,懒扎巾,大后兜,难看极矣。
  (六)社会态度渐趋重视 在先固多好之者,然皆以娱乐视之,绝少以文学与艺术目之者。近年知识界渐多研究,各报且于副刊上辟一位置,以备人士之研究检讨。如小言报、西安日报、新秦日报、青门日报、文化报均曾有一度之红花热闹。此后或当更有进步。戏剧前途,殊甚光明也!
  (原载《西安民意报》)
  出处:西安艺术. 2010年(戏剧家封至模纪念专刊)/西安市艺术研究所编.西安:《西安艺术》编辑部,2010.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