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腔名艺人考略之四:李云亭


  李云亭,艺名麻子红,是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关中有名的须生。他先在德盛班,后在玉庆班,是群众最喜爱的演员,尤其是后来在玉庆班,润润子已故去,而润润子的大部分须生戏的技巧都被他学去,因而群众对他的拥护是相当热烈。每逢街巷少人或夜静之时,便可听见尽都是学着麻子红的唱。什么“大堂口把豪杰气炸肝胆”(《拆书》),“伍子胥在马上思念先朝”(《逃国》),“想从前受贿赂尽都是你”(《广寒图》),真是“满城麻子红声”。一般自乐会(票房)的须生也无不以麻子红为标准,多少都得会唱几声麻子红,否则不能算为爱戏或好学!其受人爱慕可见一斑。
  李云亭,长安县西乡秦渡镇(现属户县管)人,大约生于1872年,长陈雨农8岁,乃省城东关中和班(后改九胜班)的徒弟,乳名修德子,因脸有几颗麻子,社会人均呼之以麻子红(秦人好以红字名艺人,如“木匠红、辣子红、四川红、兰州红、酱菜红等”,前后有多少麻子红,李云亭为关中麻子红,东路李江娃称为真麻子红,张顺子称假麻子红,郗德育称兰州麻子红)。其艺私淑润润子,颇有成就。除贫小生外,张班长所能之戏,李均称拿手。尤以身段戏最擅长,唱白的吞口,嗓音的爽朗,精神之饱满,气度之轩昂,学张者虽不乏其人,然得其神似窍奥者,李外无第二人焉。如《拆书》《杀驿》《广寒图》《巡南昌》《破宁国》《宁武关》等戏,可谓一时无两;《伍员逃国》《霍光回府》《八件衣》《大报仇》等亦称独步。后期即搭入陈雨农之玉庆班,彼此互助,交相琢磨,与陈合演许多生旦双重剧目,如《走雪山》《珍珠衫》《傅杨争亲》《进宫背舌》,真是珠联璧合,水乳交溶,可称为空前绝后。陈之演技,即吃透人物性格,又沁进自己的生活情感,入情入理,惟妙惟肖,李受陈化,后来亦极注意面部表情。故《走雪》《送女》,为陈李合作之“绝活”,尤其是《走雪》,一言一笑,一手一脚,都经过他们的细心琢磨。所谓严齿合缝,相得益彰。所以在李死后,《送女》一剧还常与刘立杰合演,而《走雪》一剧,我经过多少要求,终不肯在舞台一现!内行有一句话说:“老搭档”,便是这个意思。陈失去了李,真如失去了左右手,宁可让他的惊世佳作,绝迹舞台,亦不肯将就一试。足证他对艺术的珍贵,也证明李云亭艺术的成就与精湛!也证明了艺人对艺术之艰难缔造,苦心追求,更启发了我们对遗产如何珍视之态度。
  不惟此也,他二人更开辟了丰富节目,创造艺术的大道。如《周仁回府》,本系皮影,经他们的深心挖掘,精心研究,密针细线,由平面改为立体,又注入多少新的血液与神经,成了近世舞台典型精品,多年名伶必备的节目,这不是简单的!须生要学,小生也要学,爱好者与逐利者都注目于此,更将全本《忠义侠》搬上舞台;不仅秦腔,其他剧种如川剧、晋剧也成了看家财产(晋剧本来是另一种演法,阎逢春在西安时全部改为西安剧本与演做方法,曾轰动秦、晋两省,此次也携奔了北京)。可见李、陈艺术创造的影响大矣哉。不只新戏,就是一般舞台常见的戏,给他俩合作后,便另有了新生命与力量,如《状元媒》《打金枝》《玉虎坠》《广寒图》等等。看完后都另有一种观感。这可以看出他们对秦腔的发展与创造有不少的贡献。
  大家都知道李云亭的戏剧表演法多宗润润子,但也有不少他个人的创造,如做戏的贴切细腻,缠绵爽朗,似更优于张派;还有愤慨时的抖须,只用三个指头拈着须稍,一捏一抻,不偏不倚,不紊不乱,即飞向肩后,真是好看。后来的须生多仿而效之,留传至今。还有心思不定,欲行而文止的脚踏三锤(即走前三步)忽而停止,又大方又飘逸,又好看。“拆书”兄弟跪地告别时“眼巴巴我弟兄就要分散”的喝场向后一个跌坐,倘有不慎,便会将衣服坐破,但他早于跪地时将宝剑插进后边靠底下,在喝场时暗用宝剑将后靠肚往开一挑,遂即坐地,既轻便,又好看,且不坐衣裳。诸如此类,在表演中找出多少窍门。难怪后辈都向他学习,实足为后世法,至嗓音亢爽,口头有劲,足下利落,身上好看。人谓其天生良才,一对俊眼、两道秀眉,通鼻梁,长脸膛,挂上须子,特别起眼。无论靠把、官衣、蟒袍、箭衣,无论黑胡、白胡、官员、平民,均善演之,称专才焉。
  他于1912年(民国元年)易俗社开办之初,即被聘入易俗社充任教练,第一班学生之须生杨启华、左醒民、田养民等皆受李所教育,都有成就。当时易俗社以社会教育自负,很少上演传统剧目,没有专任编辑,大多自编自排自演。故李云亭曾导排创作剧本《陈家谷》《开国图》《崖山泪》《卜式传》《争座战》《孝陵卫》《将相和》《方正学骂殿》《马嵬驿》《巴里西烧磁》《蒙恬拆书》《四林湖》《牛肉案》《豚尾记》《孝子金》《新观音堂》《美人毒》《忠孝谱》《亡国恨》等不下20出。1915年离易俗社入榛苓社,1917年又人三意社(当时名长庆社)充演员兼教练,1921年(民国10年)病故西安私寓,享年只49岁。天不永年,惜哉!
  (原载《西安戏剧》1957年第15期)
  出处:西安艺术. 2010年(戏剧家封至模纪念专刊)/西安市艺术研究所编.西安:《西安艺术》编辑部,2010.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