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腔正旦卫小莉


  在新编大型秦腔历史剧《杜甫》中,饰演杜夫人杨氏的演员以稳健、大方的做派,细腻、传神的表演,高亢、委婉的唱腔,端庄、靓丽的扮相得到了观众及业内专家的一致肯定,她就是供职于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的国家二级演员卫小莉。
  对于省城的观众而言,卫小莉是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但在数百里外的渭南市,她却是家喻尸晓的明星。从十岁开始学艺,至今已经二十多年,戏曲艺术已成为她生命的重要部分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小莉在渭南主演过不少戏,也得到了许多荣誉,如《五味什字》中的田麦香、《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梨花、《涝池岸边》的仙草、《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等等角色都获好评,荣获中国秦腔节优秀表演奖、中国红梅杯金奖、省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多项奖励,200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光荣称号,并当选为陕西省九届政协委员、渭南市第二届政协委员。
  出演碗碗腔经典剧目《金琬钗》,分饰剧中崔艳娘、丽娘两个角色,是卫小莉加盟省戏曲研究院后的第一次亮相。研究院严谨细致的艺术风格令她痴迷,浓郁的学术氛围更使她敬仰,但毫不讳言的是,她也感觉到了极大的压力,过去在渭南时鹤立鸡群般的优越感消失得无影无踪。尤其是眉碗团此次重排该剧,肩负着发掘、抢救濒临消亡的碗碗腔剧种的重任,意义非凡,而她又在剧中一人饰演两角,既崔艳娘、丽娘姐妹,难度更非同一般。知难而退不是小莉的性格,她选择了勇往直前。
  平心而论,《金琬钗》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相比之下,人物的个性则显得不那么突出和鲜明。崔家姐妹出身相同,年龄相仿,性格相近,要表现出俩人的细微差别,让观众视觉上无雷同之感,确实是对小莉表演功力的一大挑战。通过认真分析剧本,倾听导演启发,她的思路渐渐清晰。她按两人命运的不同轨迹,分别找出姐妹二人的性格发展规律,设计出符合客观逻辑的心理流程。同时,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不刻意追求两人动作和外形上的不同;驱除自己分饰两角的心理暗示,加速心理转换过程,用最快的时间投入到“这一个”的情绪之中。为了掌握剧中的舞蹈动作,她每天提前两个小时进排练场,在大家还沉睡之时就开始了苦练。经过几个月的刻苦攻关,终于达到了导演的要求。当雍容、娇媚、执着重情的崔艳娘和机敏、善良、礼法严谨的崔丽娘层次分明地展现在舞台之上时,人们不由得对小莉刮目相看。在陕西省庆祝建国55周年暨纪念振兴秦腔2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中,她饰演的角色赢得了专家的高度肯定。获得“优秀表演奖”。
  在《杜甫》一剧中,卫小莉饰演的杜夫人杨氏戏份并不重——总共只有三次出场、三板唱腔;虽然从中年演到老年,却是一条苦线贯穿始终,人物个性无大的起伏。在这有限的篇幅里,小莉将人物演绎得有血有肉,张弛得当。杨氏第一次上场,是带着年幼的儿子给在曲江卖药的杜甫送膳,不料儿抢吃了店小二偷来的烧饼,遭父亲打骂,杨氏为儿求情:“夫君,你就不要再打他了,三儿多日不见五谷,他实在是饿、饿坏了!”一句涕泪交加的辩解,让人们看到了她的贤惠善良和舐犊深情。在第六场,杜甫蛰居草堂,忽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欣喜若狂,欲重返京城,为国效力,却因夫人病重,不得不屈就闲差,附人篱下,杨氏心如刀绞:“老夫强忍心头泣,屈人篱下为老妻。参天大树仰人眉,我只觉悲愤填胸痛难抑!”这段唱腔,小莉在声腔上字正腔圆,韵味浓郁,情感凄凉哀婉,准确细腻,把对丈夫的深情厚意和对现实的愤懑、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杨氏在杜甫当年所作诗篇《月夜》的吟诵声中溘然长逝的情节设置,是催人泪下的一笔,它将杜甫的悲剧命运推向了极致。而卫小莉对杨氏恰到好处的把握和表现,不仅深刻地衬托了诗圣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失意的人生际遇,使全剧洋溢着浓郁的人情人性,也显现出她在表演艺术上的深厚功力。2005年,她凭借杨氏一角荣获第四届省艺术节“优秀表演奖”。
  对卫小莉而言,能融入省戏曲研究院这个名家荟萃的团体并占据一席之地,是幸运,是机遇,也说明了她的实力,人们希望大西北的这位秦腔正旦在以后的演艺生涯中能够更上层楼,给陕西戏曲画廊增光添彩。
  出处:戏曲艺术. 2007年(合订本)/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编.西安:《戏曲艺术》编辑部,200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