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韩丽:我是用心在演戏


  作为一名演员,她清楚地认识到她的天职就是体会人物,表现角色,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为一名已经具备“副高”任职资格的演员,她从不事张扬,总是默默地锤炼着自己的技艺,努力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作为一名有着三十几年艺龄的“老”演员,她给自己的定位是角色无大小,都要用心去演戏。她就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二级演员韩丽。
  韩丽1970年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员训练班,1974年毕业后分配到了眉碗团。工作伊始,她就参加了“农业学大寨”下乡小分队,赴延安演出。由于她在学员班一直扮演革命样板戏《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因此也有了与大演员同台演出的机会。在《痛说革命家史》一场戏中,李玉和的扮演者是当时已经很有名气的吴德。17岁的韩丽和40多岁的吴德要变成李奶奶、李玉和两代人,对韩丽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心理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吴德老师对她循循善诱,耐心说戏,首先破除了她的心理障碍,让她放开,进入规定情景。吴老师告诉她,演员的天职就是塑造人物,还原特定历史环境,要以外在的神似忘掉本来的真实,从而达到外在与内在的统一,既然你是李奶奶,那我就是你儿子,在舞台上我们就是母子,站在舞台上就不要想舞台以外的事。在吴老师的鼓励和辅导下,韩丽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对“演员”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韩丽经常说,她三十余年的艺术成长道路,离不开老一代艺术家的关心和栽培,有了他们,才有了她的今天。八十年代,眉户现代戏《杏花村》、《酒醉杏花村》风靡一时,电影艺术片《杏花村》拍完后,改革先锋文英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瑞芳退休,韩丽顶替了文英的角色。由于李瑞芳所扮演的形象已经在观众的心里扎下了根,观众能不能接受韩丽扮演的角色,韩丽心里不免有些忐忑,诚惶诚恐地接起了这个戏。在老艺术家们的帮助下,韩丽细心揣摩剧本,反复观摩李瑞芳老师的表演特色,仔细分析人物性格,找准自己的定位,苦学苦练,多方求教,硬是把这个戏撑了起来,她的演出获得了观众和同行的认可。在37年的艺术之路上,她先后扮演了《清风亭》中的贺氏、《李逵探母》中的李母、《屠夫状元》中的朱氏、《金琬钗》中的崔艳娘,崔丽娘、《二虎守长安》中的罗培兰、《留下真情》中的叶子妈、《好年好月》中的大庆妈、《陕北婆姨》中的拴牢妈、《九岩风》中的木秀林妈、《杜甫》中的船婆婆、《杏花村》和《酒醉杏花村》中的文英等等角色,得到各方肯定。
  韩丽演戏最大的特点在于她能很好地把握住人物的内在,形神浑然一体,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避免了千人一面的尴尬。这些得益于她对不同角色性格的反复揣摩,不同表现形式的熟练掌握和独到的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韩丽把它们巧妙地运用到角色塑造中来,从而达到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比如,她在《陕北婆姨》中扮演的拴牢妈,当沙尘暴卷走她的孙子虎子时,拴牢妈的精神一下子崩溃了,她疯了!拴牢妈精神上的“疯”与沙尘暴的“风”瞬间融为一起,激发起春秀带领乡亲们治沙的决心。韩丽在这个“疯”字的塑造和刻画上颇见功力。因为这个“疯”是这出戏矛盾冲突的转折点。没有人被大自然击垮的现实,就没法产生人战胜大自然的决心。再比如她在《杜甫》中扮演的船婆婆,是一位在黄河岸边以摆渡为生的老妇人,她被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自愿为杜甫收藏诗稿,直至暮年痴心不悔改。当她亲手把诗稿交到杜甫手上时,剧情的感染力一下子得到了升华,绿叶的作用使杜甫这朵红花的人格张力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韩丽深谙艺无止境,她并没有在昔日的成绩面前裹足不前,而是一直注视着未来。她说她的愿望就是能一直在舞台上演下去,自己的艺术生命能够永不衰竭。愿她能不断超越自我,层楼更上,走出更加精彩的艺术人生。
  出处:戏曲艺术. 2007年(合订本)/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编.西安:《戏曲艺术》编辑部,200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