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腔《杜甫》值得大赞一笔——中央委员、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的信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马中平的批示


  马中平同志:
  近好!五月十日有幸在京观看新剧秦腔《杜甫》,为之感慨动容。一首千古绝唱的好诗,一部振聋发聩的好戏,其震撼力是不可低估的,其影响将是久远的。秦腔《杜甫》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艺术,呕心沥血,精益求精,超越传统,推陈出新(当然还有进一步完善之必要)。音乐、唱腔、唱词、布景、演员情感与演技浑然一体,展现出史诗的品格和诗剧的神韵,给人启迪,发人深省,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又使人得到精神洗礼和美的享受。我相信,这部戏将成为秦腔剧中的经典之作,载入史册,久演不衰。
  秦腔《杜甫》将秦腔、眉户、碗碗腔、现代歌剧的优势融合得恰到好处,既不失传统秦腔的高亢豪放,又展现剧中人物的情感跌宕和哀婉悲愤,刚柔相济,雅俗共悦,真切动人,回味无穷。这种对秦腔传统戏剧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值得大赞一笔的。
  秦腔《杜甫》的成功,其实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创新和发展。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真善美的艺术追求,蓬勃活力的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继承、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如此,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超越传统,才能嫁接出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硕果,才能一扫浮躁光怪的迂腐之气,才能塑造出为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也才能创作出具有不竭生命力的传世之作。
  我为三秦大地能够创作出像《杜甫》这样的好戏而感到鼓舞。优秀文化需要强力扶植,社会舆论需要有力引导,文化艺术需要推陈出新,真善美的至高境界需要更多有识之士鼓与呼,千古绝唱、经典之作需要无数甘于寂寞、情操高尚的文学家、艺术家去辛勤劳作。朴实善良的人民需要真善美的精神食粮,就像剧中唱词所说“为我百姓父老歌”。
  最后,请您转达我——一个陕西乡党对剧组全体人员,对编剧党小黄、演员李东桥等的亲切慰问。
  顺致
  敬礼
  张维庆
  2006年5月11日于北京 
  出处:戏曲艺术. 2006年(合订本)/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编.西安:《戏曲艺术》编辑部,200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