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腔发展战略的五点设想


  秦腔源远流长,深深扎根于三秦大地,扩展于西北五省,是西北人民最喜爱的一个大剧种。它历经数百年,兴衰沉浮,峰回路转,生命力是顽强的。因此讨论秦腔艺术战略发展问题十分重要。下面谈谈我对秦腔发展战略的五点设想。
  一、培养、组织、建立过硬的剧本创作队伍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没有相当一批“三并举”的好剧本,要想发展秦腔是不可能的。要繁荣剧本创作(包括改编、整理、移植),没有一支活跃的剧本创作队伍,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培养、组织、建立一支剧本创作队伍。
  我省现在有成就的剧作家很少,专业的、业余的剧作者也不多,而且他们都是分散的,寂寞的,不被人重视的,在社会地位上、生活待遇上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创作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即是他们搞出一些好的剧本,往往遇到重重阻障,也难于上演,更谈不到大力奖励。想提高,剧本创作讨论会开得很少,又没个互相磋商的场所。因此,为了繁荣创作,要像文学那样:对分散的剧作者林要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在物质上、生活上给他们以必要的保证。对于有成绩的剧作者应给以大力表彰奖励。建立每年一次的剧本评奖制度,召开一次剧本创作讨论会,交流经验,评论成果得失。要给优秀剧本以演出和在报纸刊物发表的机会。
  二、发展、活跃戏曲评论队伍
  秦腔要发展,必须以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戏曲是盲目的,也是难以提高的。好不知好在那里,差不知差在什么地方,怎么提高呢?因此,必须建立一支活跃的有水平的戏曲评论队伍。目前,我省的戏曲评论不活跃,一出戏出来,往往有冷场现象,有时囫囵一下,一篇小文章就过去了。对艺术缺乏精辟、深入的评介,不能有力地促进剧本和舞台演出的提高。戏曲评论一是指导,二是宣传。如果说我省的秦腔落后,那么戏曲评论更落后,远远赶不上秦腔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建立一支活跃的有水平的戏曲评论队伍。对戏曲评论也应建立一年一度的评奖制度,对有学术价值的戏曲科研成果,如戏曲史、戏曲评论等,在物质上要支持,给予出版发行的机会。
  三、关于培养戏曲人才问题
  我省的秦腔演员老的大部分已经退出了舞台,中年优秀演员不少,近几年来涌现的一批秦腔青年新秀是十分可观的。对老年演员我们要设法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他们的代表戏要进行录音录相,拍电影。这是一个急迫的问题,不然人故艺失,后悔都来不及。这一点我们要站在三千万陕西人民的立场上,想他们之所想,爱他们之所爱,拨出一定的资金作这一件有深远意义的工作,省秦腔研究会为抢拍老艺人的舞台艺术筹募资金,受到广大人民的好评,但只作了个开头,就遇到严重的资金问题,只好中途停顿。老艺人的舞台艺术对今后发展秦腔有很高的价值,为了发挥老艺人传帮带的作用,必须给他们提供场所和条件,如利用省秦腔研究会这个演员的群众组织,拨一定的经费,给一定的场所,开办一个秦腔讲习所,由秦腔研究会组织,老演员给青年演员讲艺习武。中年著名演员也可以在这个场所传授技艺。
  现在涌现出的秦腔新人,散布于全省各个剧团,有相当一批天赋条件很好,本来是有很大发展前途的演员,但由于他们没有获得良好的艺术、文化教育,疲于演出而渐渐萎谢下去。这是严重的现实问题,也是秦腔发展的长远战略问题。因此,进一步提高现已涌现出的秦腔新秀和培育未来的秦腔新人就摆在我们的议事日程上来了。我以为要发展秦腔,在我省应设法逐步地建立戏曲教育体系,省上可建立一座戏曲进修学院,学制为二——三年,作为深造青年演员的最高学府,各地区、县、乡镇亦可根据自己的条件筹办各种类型的戏曲学校或训练班,实行公办和私办并举,这种金字塔式教育体系,既能解决普及问题,又能解决提高问题。
  四、打破封闭式的戏曲人才的管理制度
  这样的好处是有利于戏曲人才的交流、培养、选拔。现在的戏曲人才管理过死,有的不顾整个秦腔事业的发展,不顾人才的发展前途,只顾本单位的利益,我的就是我的,你那里也别去,窝也要在这里窝一辈子。戏曲界应象体育界一样,建立选拔、输送、推举人才的制度,树立给上边输送优秀演员为荣的风气,并要大力表彰和奖励向上输送优秀人才的单位。
  五、培养观众问题
  观众固然靠艺术吸引,但也需要培养。戏曲是综合艺术,表现手段主要是写意的,虽然是稚俗共赏,但不一定一看就懂并对其发生兴趣。比如:一鞭代马,如果没有戏曲常识的人,就不知道那是干什么?舞台上生角的胡子那么长,那么多,还有的是红的,青年人就感到奇怪。现在农村不识字的老太太为什么爱看戏,一是从小耳濡目染的;二是她从小时就跟着父母看戏,父母给她讲的。连农村大门上贴的秦琼、敬德都是戏曲人物。通过这些她才爱上了戏。我以为培养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要及早抓。这是宣扬继承民族文化的大问题。试想一个人连自己本民族文化都不懂、不爱,还有什么民族自豪感?我是陕西人,我常常以陕西有秦腔而自豪!培养青少年观众并不怎么难,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向青少年普及戏曲知识。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应设立戏曲课或戏曲欣赏课,可放戏剧电视和戏曲录音,大学里可设戏曲专业课,建立戏曲观摩评论组。星期日剧场演出应设青少年专场或母子专场,使儿童从小就随父母接触戏曲,大中小学可进行戏曲演出竞赛,还可与电影、电视一样,演出反映青少年生活的戏曲。我想照这样作下去,新一代的观众就会蓬勃发展起来。
  出处:陕西省秦腔艺术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文集/陕西省振兴秦腔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编.西安: [出版者不详], 198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