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腔音乐改革的光辉历程——《黄河秦声》音乐会献辞


  秦腔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蕴含丰富。既有高亢嘹亮、响遏行云、繁音激楚、声震原野山林、绕梁三日不绝、激流扬波、穿越时空,闻者为之变色的神韵;又有龙行虎步,叱咤风云,大起大落、悲苦交集、热耳酸心、感人肺腑,观者为之动容的魅力。她以其粗犷豪放、英雄悲壮、慷慨激昂、挺拔有力的阳刚之气和缠绵悱恻、美妙委婉、柔和细腻、娇情多姿的阴柔之美,扎根西北黄土高原,辐射神州半壁河山,像黄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又像军鼓号角,振奋民族精神,高扬华夏士气,激励着新世纪的黄土高原儿女,创造出彪炳千秋的辉煌伟业。
  戏曲音乐是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剧种的灵魂、舞台的丽饰。随着时代变革,古老的秦腔也兴替嬗变,与时俱进。在辛亥革命影响下成立的西安易俗社,以及三意社、尚友社等其他社团,为了宣传民主思想,倡导社会文明进步,一批志士文人、社会贤达、梨园耆宿,结合编演新剧目,对秦腔传统唱腔进行改良,创造了一些富有韵味的新腔,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促进了秦腔从露天舞台向剧场的过渡,也为各团社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拥有不同的观众群体奠定了基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为代表,包括一些军旅剧团,编演了一批反映抗日救亡与民族解放的优秀剧目,在秦腔音乐与表演上有了大胆的革新与创造,在反映当时的战争环境和现实生活上,从生搬硬套而变革得逐渐贴近生活,顺畅自然,为发展“新秦腔”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建国初期到六十年代,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新音乐工作者们,又在秦腔音乐的板式组合、旋律色彩、时速变化、伴奏技法等方面,大胆吸收民间音乐的丰富素材,着力追求音乐性和戏剧性的有机结合,为塑造不同人物的音乐形象,作出了优异成绩。著名琴师、鼓师、乐师荆生彦、荆永福、王东生、张志福等前辈艺人在其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秦腔的传承革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参谋指导作用。使一大批名家如田德年、刘易平、李正敏、任哲中、苏蕊娥、杨金凤等人的唱腔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秦腔如何反映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生活,展示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精神风貌,体现时代精神及塑造新的英雄人物形象,成为音乐创作上的新课题。在中共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关怀领导下,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以王依群、李正敏、米晞、杨天基、姚伶、萧炳、马生彩、赵季平、杨世科、吴复兴等为骨干的音乐创作群体,知难而进,敢于攻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其他剧种、甚至西洋音乐等众乐之长,尝试运用“主题音乐”贯穿全剧的手法,从唱腔旋律到板式结构,从调式转换到演唱形式,以及多声部音乐技巧与混合乐队的应用上,都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建国以后秦腔音乐继承发展的第二次高峰。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社会、经济、文化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秦腔再次面临着既要兼顾农村基本市场,更要走向大都市参与竞争的严峻挑战。作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音乐创作上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之一,萧炳先生以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发扬敢于超越的艺术胆识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在多部重点剧目的音乐创作中,与他的同仁们一起,探索运用男女声分腔变调、同腔反调的作曲技法建立新的腔体;借助伴唱、合唱、间奏音乐贯穿剧情的形式强化主题;应用丰富多彩的秦腔板式营造戏剧氛围;引进现代科学演唱方法与演奏技巧,为解决秦腔男女同腔同调的矛盾作出了大胆尝试,并取得了长足进步,丰富了剧种的表现力,为拓宽秦腔音乐多声调系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体现剧种风格、展现时代精神方面更趋炉火纯青,将戏曲音乐的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为秦腔艺术的发展立下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在秦腔音乐变革发展的奋进跋涉中,中央院团及地方院校有关专家、艺术家,给予了热情关怀和无私援助,表现了他们对古老民族艺术的深厚情怀,促进了秦腔艺术与时代的同步。他们把许多新的配器技法和演奏、演唱技巧注入到秦腔音乐的血液中,使之得益营养而枝挺叶茂。尤其是中央芭蕾舞团著名作曲家郭石夫、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屠冶九和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指挥家、演奏家刘大东、鲁日融、葛瑞民、赵振霄、强增抗、周延甲、冯淑芳、王向前、薛明、马绍宽、王宗德、闫觉会以及陕西省歌舞剧院作曲家张玉龙、司文虎,歌唱家白秉权、杨华瑞、乔廷秀等倾情相助,勋劳卓著,为现代秦腔音乐史增添了新的光彩。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李瑞芳、任哲中、马友仙、貟宗翰、郝彩凤等一批表演艺术家,与音乐工作者真诚合作,甘苦共尝,把更新更美的声腔传送到千村万户,乃至海峡彼岸、欧亚诸国。并经过现代传媒使秦腔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饮誉九州,名扬四海,为弘扬秦腔艺术竖起新的里程碑。在继往开来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萧炳、杨满元、焦志信、翟志中、栗安印等一批新的演奏家,以他们锲而不舍的刻苦努力,成为板胡、鼓板演奏中的翘楚,也带动了一批年轻的后起之秀,展现了秦腔演奏队伍的新面貌、新气象。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西安已成为国际化的旅游历史文化名城与经济大开发的桥头堡,如何建立适应大都市秦腔的问题又一次提了出来,成为一种历史要求,秦腔再次面临新的抉择:是放弃、回避、逃遁?还是勇于实践、攀登高峰,进行新的理论构建,探索新的发展途径?无疑,西洋乐器的加入,增加了秦腔音乐的浑厚度,丰富了秦腔的表现张力。中西合璧,使其大气磅礴,势如排山倒海,令人荡气回肠,感奋不已。秦腔音乐会将成为满足大都市观众和广大戏迷审美需求的另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为大都市型秦腔的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
  《黄河秦声》音乐会是数十年来部分优秀剧目的精彩乐曲及唱腔汇集,多年来,已在广大专业和业余演员中广为传唱,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同。现在把它奉献给关心支持秦腔事业的广大观众朋友。让我们在回首峥嵘岁月之际,充分领略和欣赏秦声秦韵的魅力与神奇,共同奏出大都市秦腔的新乐章!
  2003年12月5日
  附记:本文与陕西省振兴秦腔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军武合写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