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西府秦腔 古风逸韵——名老艺人张德明演唱《诸葛撑船》赏析


  秦腔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与丰厚遗产的大剧种,从源流关系上说是我国北方梆子戏的“鼻祖”。而它在自己的发展演变进程中,也曾派生出几个分支,西府秦腔就是其中之一。
  西府秦腔也叫西路秦腔、西路梆子或西秦乱弹。形成于明代,流布陕西西部地区,在宝鸡、凤翔、歧山、扶风、麟游、千阳、陇县、眉县、太白等县最为盛行,自清道光、咸丰到同治年间,即有所谓“四大班”“八小班”之说。大约在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前后,周至举人李炳南创建鸿盛班(唱西府秦腔),演员均以“鸿”“盛”二字排名,曾演出于四川、甘肃等地(后于1953年落户甘肃天水,更名为天水市秦腔剧团)。民国初期,西府秦腔又有“八小班”之说,即陇县顺义班(又称小张家班)、宝鸡张万班、凤翔德娃班、宝鸡天用班、顺义班、王家班及其他两个匀和班,活跃于西府所属十余县,艺人多达数百人,演出剧目四五百本。
  在众多的著名艺人中,张德明先生尤受观众赞誉,他是岐山人,生于1885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15岁时到汉中学艺,后回岐山主持张家大班五十余年,人又称“张班长”。他主工须生,以唱念见长,继承了西路秦腔的传统风格特点,所演《诸葛撑船》《子期论琴》《打骡子》等戏颇具声名。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在西安举行,张德明是大会特邀全省名老艺人之一,被授予荣誉奖状(当时获奖老艺人共有63人),陕西文艺电台录制了他的《诸葛撑船》。这年老先生已是71岁高龄了。
  宝鸡地区专署为贯彻全国剧目工作会议和全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精神,于1956年8月26日起,用6天时间邀请宝鸡、岐山、凤翔、兴平等16个县的名老艺人张德明、李甲宝、魏甲合、孙双钱、晁天民等45人举行座谈会。地委书记和专员到会参加座谈。有感于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戴,老艺人们在一天之内献出珍藏的西路梆子剧本377部、中路梆子(秦腔)剧本97部、乐曲280多个。会议期间,艺人们演出4场21个折子戏,主要有传统剧目《子期论琴》《时迁偷鸡》《桑园会》及保留了传统“吹腔”的《三闯辕门》,还有将武术“小红拳”用于表达复杂感情的《王魁盘城》等。9月6日,宝鸡专署又组织会戏较多的6名老艺人,在宝鸡市进行西路梆子特有剧目及失传剧目的抢救工作。11月19日,宝鸡市人民委员会拨款一万元,成立了宝鸡市西路秦腔演出队。之所以采取这些措施,是因为在长期的历史漫衍中,许多民间班社到解放前夕已经解散,留下来的少数班社也面临种种困扰而难以为继。地方党政领导虽然意识到西路秦腔的潜在危机,也付出了极大努力,可惜收效甚微。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西府秦腔班社基本走向衰落,尽管有些艺人还在,但年老力衰也是回天乏术了。
  不过,少数名家还在戏曲界有所活动,如西府秦腔旦角前辈李甲宝(1907年生,宝鸡县人),1956年参加宝鸡市人民剧团,之后,又和张德明一起到陕西省戏曲学校任教,1964年两人又相继退休还乡。当时李甲宝57岁,张德明79岁。临走时张老不无惋惜地说:“我才找到我的家,咋可叫我走呀!”三年之后,张德明以82岁高龄寿终,为后世留下《子期论琴》《伯牙摔琴》的口述本,还有1956年录制的《诸葛撑船》。这是老先生仅存的一曲遗韵绝唱,因而愈显珍贵!
  这出戏的一大段唱腔,唱词长达58句,全部为十字句结构,由[花音慢板][花音二六]两个板式组成。张德明的声腔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节奏顺畅,一气呵成,有大江东去的气势,行云流水的动感。在欢快、跳跃的旋律中,让人物回首当年事、畅抒今朝情,没有丝毫的拖沓散漫,但又紧而不急、快而不抢,节奏火候恰到好处。实际上是以短、平、快的速度处理大板唱腔,唱了那么多的人和事,却没有迟滞冗繁的平铺直叙感觉,令观众不得不赞叹他在气息控制、吐字喷口上的扎实功力。听他的唱简直就像吃岐山臊子面的感觉,很有西府地域的人文特点,用文雅的话说就是脍炙人口。
  二、声腔古朴苍劲,韵味雄放豪迈,充满阳刚之气。诸葛亮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在蜀汉高层领导集团中,既是丞相,又是军帅,文韬武略,集于一身,政务军事,全盘运筹。《撑船》这段唱,既可以处理得慢条斯理、悠然自得,体现一种儒雅情趣、尽现旷古高土之风,像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中路秦腔那样。但张德明的声腔处理,却极具西路秦腔传统唱法特点,雄浑炽烈、朴实无华、不事雕饰,追求酣畅淋漓的古风韵致,以粗犷刚毅的风格而见长。如同品味陈年老窖西凤酒的清洌浓郁,也像观赏凤翔彩绘泥塑的夸张、凝重与明快,实在是一种古朴美、艺术美的享受。
  三、地域化的语言色彩,促成了剧种声腔特点的体现。记得1952年11月,专程到北京参加中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苏联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吉洪诺夫说过:“民间的东西,一定要在当地人民的音乐语言的基础上来发展。”现在来听张德明的戏,能够明显感觉到,他的唱腔就是在西府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这种语言吐字发音有“人辰辙”与“中东辙”含混的缺陷,但它的乐音基础却是西府秦腔的重要元素,而且还吸收了眉户的说唱性特点,音乐伴奏甚至有乾县弦板腔的痕迹。秦腔传统戏的唱词七字句、十字句最多,好处是方整规律,局限是不够灵活。《撑船》的58句唱词,从头至尾也是十字句一个韵辙唱到底,这就容易陷入呆滞平板。张德明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声腔处理上,时而近于唱,时而近于说,说唱结合,非常灵动,并在个别句子中适当加入虚字,这样就使整个唱腔有了调剂与变化,增强了富有民间说唱艺术风格的音乐色彩,从而达到生气勃发、鲜活多姿的艺术效果。
  2003年11月21日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