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精忠报国 高风亮节——李正华演唱秦腔《岳母刺字》选段赏析


  大千世界,同姓同名者比比皆是。三秦剧坛自然也不例外。在老一辈秦腔耆宿中,就曾有过两个李正华。
  一位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进入西安正俗社的李正华。他是长安人,1908年出生,坐科学艺,工正小旦,拿手戏如《玉堂春》《三拉堂》(即《斩秦英》)、《白蛇传》《彩楼记》等,在当时是颇为叫座的乾旦(俗称男旦)名伶。可惜他因病所累英年早逝,刚刚20岁出头,便永远地离开了秦腔舞台。
  另一位李正华也是长安人,1923年出生于魏寨乡曹壶沟小山村。1935年12岁时学艺,先入易俗社,再入尚友社,后到三意社。抗战时期以秦腔近代戏《黄花岗》的精彩演出而闻名。他在青年时擅长青衣,曾主演《白玉楼》《白蛇传》《五典坡》《抱火斗》《黑叮本》《铡美案》《卧薪尝胆》《三上轿》等戏。中年以后以老旦为主,唱做俱佳,尤以唱腔更见功夫,在《岳母刺字》《放饭》《破洪州》《杨门女将》等戏中均有出色表现,深受观众喜爱和赞誉。解放后的数十年间,一方面坚持舞台演出从未间断,一方面肩负戏曲教学和导演工作,为培养青年演员和繁荣上演剧目,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直到退休之后,还积极参与组建西安老年人文艺协会,满腔热情地深入郊县农村为群众演出。对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事业,更是老当益壮不甘人后。他把自己的一身才艺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热爱他的人民群众。1999年以76岁高龄谢世,至今还让人深深地怀念他。每当李老演唱的《岳母刺字》录音在耳畔回荡时,心头更禁不住涌起一股崇敬之情。
  岳飞是宋代著名爱国将领,中华民族的千古英雄,戏曲舞台上涉及岳飞的戏多不胜举。上自宋元,中经明清,直至现代,诸如南戏剧本《东窗事犯》(全名《秦桧东窗事犯》)、《岳飞破虏东窗记》;传奇剧作《精忠记》《双烈记》(又名《麒麟记》张四维作)、《精忠旗》(冯梦龙作)、《续精忠》(汤志垂作)、《翻精忠》(张大复或吴玉虹作)、《碎金牌》(周乐清作);传统剧目《镇潭州》《朱仙镇》《岳飞大战牛头山》;新编剧目《还我河山》(封至模作)、《满江红》(范钧宏作)等。许多剧种都演出过岳飞及“岳家军”的戏。
  《岳母刺字》原是《翻精忠》(又称《倒精忠》或《如是观》)中一折,系根据北宋沦亡、岳飞被害等史实翻改。故事写徽宗、钦宗被掳,李若水随之同往金营,临危不惧,慷慨死难。秦桧携夫人王氏从金营南归,任平章(相当于丞相)之职,与金兀术多有勾结。抗金元戎宗泽临死之际,将帅印托岳飞代管。而主和派杜充奉旨代帅,一反宗泽所为,岳飞愤而归家。岳母责以大义,促其回营抗敌,并为儿子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秦桧假传诏命,要岳飞放弃抵抗,岳飞拒不奉诏,将计就计大胜金兀术,到五国城接迎徽钦二帝还朝。最后勘问秦桧夫妇,将其凌迟处死。全剧情节虽与史实不尽相符,但其中《交印》《刺宇》《翠楼》《败金》几折,却有戏出情,体现了人民的愿望,因而比较流行。
  秦腔《岳母刺字》的唱腔,是李正华先生老旦唱腔的代表作之一。唱词是这样:
  [苦音慢板]执金针刺儿肉手发抖颤,
  叫一声鹏举儿细听娘言。
  想当年生下儿又遭水患,
  一家人漂流在洪涛深渊。    
  儿的父殁水中尸骨不见,(上板)
  [苦音二六]娘和儿幸遇救才得保全。
  多亏了王员外好心行善,
  赠银两和柴米借房半间。
  可怜我母子们无亲无眷,
  全凭娘勤纺织才免饥寒。
  幸遇着周老师将儿教管,
  教会了文武艺般般俱全。
  承蒙那李亲翁不嫌贫贱,
  许姻眷多帮助才返故园。
  不料想我朝中奸臣满遍,
  勾结那金鞑子扰乱中原。
  掳去了二圣帝沙漠遭难,
  纵胡马侵占了江山半边。
  愿我儿此一去建立功显,
  愿我儿将失土早早(的)收还。
  秉精忠报国家莫嫌艰险,
  必须能标美名万古流传。
  刺罢了四个字头昏目眩……(游弦)
  [带板] 这辉煌四个字吾意绵绵。
  全段24句唱词,为苦音基调,由[慢板][二六][带板]结构而成。李正华的演唱有三个特点:    
  其一,他精通秦腔音律,讲究正字正腔,善于继承借鉴,敢于突破传统。在处理唱腔时发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创造精神,明显地吸收了眉户音乐曲调特点,巧妙地糅合到秦腔旋律之中。如[慢板]第一句“执金针刺儿肉手发抖颤”:“执”字低音起唱,与“金”字拉开距离,“针”字用眉户[老龙哭海]曲调行腔,既打破了秦腔[慢板]首句“猛开口、慢拖音”的一般模式,又符合人物此时此地的复杂感情。儿是娘身一块肉,做母亲的于心不忍啊。因而接下来的“刺”字弱唱低吟,“儿”字高挑上滑,“肉”字略带哽咽,到“手发抖颤”又以平缓抑郁的行腔唱出,把慈母疼儿的心境表现得真切而又细微,可以说是字字感人肺腑。第二句“叫一声鹏举儿细听娘言”:按词组把字排得很开,显得冷静理智,从容不迫,体现了外柔内刚的气质。第三句“想当年生下儿又遭水患”:“年”字低回曲折,有一种不堪回首的凄楚悲凉之感。第四句“一家人漂流在洪涛深渊”:“人”字拖音是鼻腔与头腔共鸣的结合,听韵味有点任哲中的味道。第五句“儿的父殁水中尸骨不见”:“儿的父”三字又用了眉户[哭海]的拖腔,而“水”字则重唱高挑,突出了对水患灾难的愤懑与忧伤之情。这五句唱腔,以稳扎稳打、大起大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气势,如浓墨重彩般地泼洒挥写,造成了人物感情的波峰浪谷,紧扣观众心弦,使人感同受,不由你不往下听。这就是李正华的本事。
  其二,他的嗓音条件并不十分优越,但演唱技巧却相当高超。这主要得益于驾驭节奏的能力和长于处理吐字的功夫,尤其是“课”梆子技巧运用堪称一绝,在18句[二六板]的演唱中达到娴熟精妙的境界。由于唱词全部是十字句结构,好处是严谨规整、句式对应,演唱时比较上口;但处理不好则显得平板呆滞缺乏生气。然而,李正华借重他的“撒手锏”——“课”梆子“课”出了名堂,或“碰板”(顶拍起唱),或“闪板”(弱拍起唱),或“过板”,或“让板”,擒得住字眼,叼得住板路,无论是轻、重、缓、急的小环节,还是断、连、转、接的小润腔,尽得章法,各有妙趣,让较为平淡的叙事性唱腔变得灵动鲜活、多姿多彩,借声传情、熠熠生辉。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唱出了具有个性的秦腔韵味。
  其三,这段戏的基调,是在老旦行当的唱工基础上,吸收了须生行腔的某些特点,排字疏朗舒展,节奏从容稳健,感情沉郁苍劲,意蕴旷远深邃,突出了岳母精忠报国的思想,于平实中体现人物的高风亮节。假使用书法艺术作比较,李正华的唱腔特点很像柳公权的笔意,以劲健为主,趋于清瘦,顿挫有力,神在风骨,重精神内涵,无媚俗之气。古语讲“字如其人”;我们也可说“唱如其人”。李正华先生的艺德人品,秦腔界有口皆碑。他性格耿直、作风正派、治学严谨、勤恳务实。对自己严格要求,洁身自律;对后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称得上秦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但他一生淡泊名利,甘于平凡,清白自守,从不张扬。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堪为当今戏曲演员的学习典范。
  总之,李正华的唱腔艺术,也像他的名字一样:正字、正声、正腔、正韵,洗却铅华,质朴无华。内涵深沉气自华,一代耆宿留芳华!
  2003年6月27日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