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大义凛然 大气磅礴——王玉琴演唱秦腔《杨门女将》选段赏析


  秦腔舞台上的佘太君,热血丹心气贯千秋;梨园生涯中的王玉琴,德高艺精名震三秦。艺术与人生的有机化合,角色与人物的自然融会,使王玉琴唱红了传统名剧《杨门女将》,演活了巾帼英雄佘太君。
  当人们看罢王玉琴的精彩演出,为她的高超技艺而拍手叫绝的时候,总觉得这位“大把式”的一切似乎与生俱来,而常常淡忘了她的艰难跋涉之路。其实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清楚了解历史,才能深切认识现在。
  王玉琴祖籍商县,出身梨园之家,1932年生于西安,乳名女娃。其父王绿林,原先是三意社学生,工花脸行当,三十年代末又到集义社从艺,时间不长,因劳累吐血而告别舞台。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年仅9岁的王玉琴,只好继承父业,拜师学艺,在屈振华与曹安民(其父师兄)门下,学演青衣正旦,12岁登台即初露头角,父亲病故后,集义社也因经济困难而解散。在那动荡不安的艰难岁月,王玉琴跟随师父走江湖,先后在渭北的沛风社、易风社、维新社、明正社搭班演出。解放前夕,经何振中先生引荐,加入了由集义社更名的尚友社,才有了相对稳定的从艺环境。
  王玉琴的身世与经历,决定了她从小就有一种刻苦好学的精神,加之艺术上也有一股灵气,因而深得前辈师长的喜爱与关注。在集义社,屈振华为她排了开门戏《断桥》《柜中缘》和《花亭相会》。在明正社,韩启民、申正昆、魏正风等,为她指导排演的是易俗社的戏,如《夺锦楼》《翰墨缘》《人月圆》等。在尚友社的大量剧目,主要是由著名导演惠济民、陈尚华排导的,其中传统戏如《血溅雨花台》《邵巧云》《卧薪尝胆》《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白玉楼》《白蛇传》《白沟河》《铡美案》《杨门女将》《三娘教子》等;现代戏如《党的女儿》《金色道路》《三月雨》《沙家浜》《杜鹃山》等。她以激昂苍劲、浑厚凝重的唱腔特色,纯朴自然、端庄豪放的表演风格,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长期以来,在三秦舞台乃至西北地区享有盛誉。在传统剧目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青衣戏《三娘教子》、老旦戏《杨门女将》,称得上熔古铸今,炉火纯青,达到了自己新的艺术峰巅,多为中青年演员后学者所仿效,广大戏迷朋友也竞相学唱。应当说,这两出戏的唱腔已经形成了王玉琴的声腔艺术特有风格。
  这里单说《杨门女将》。秦腔剧本是根据同名京剧移植;而京剧作者范钧宏、吕瑞明在编写剧本时,又曾参考扬剧《百岁挂帅》,其故事与梆子系统剧种原有的《十二寡妇征西》相近。现在流行的秦腔《杨门女将》,观众早已非常熟悉,我想用一首诗来概括:
  卫国靖邦驱妖氛,碧血丹心四代人。
  灵堂斥奸非私恨,校场誓师振铁军。
  巡营何惧秋霜浸,探谷破敌韬略深。
  巾帼英豪风骨劲,杨门女将中华魂。
  诗中所说“灵堂”“校场”“巡营”“探谷”“破敌”,均为戏里主要场次。而“灵堂”一场佘太君的大段成套唱腔,最让人心魄震撼。全段30句唱词,由[七棰带板][花音拦头][苦音慢板][苦音二六板]转[双棰]等板路结构而成,大起大落,浑厚雄劲,跌宕有致,顿挫分明,刚中寓柔,柔中见刚,感情色彩浓烈,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宗保捐躯,边关告急,国家安危,系于一旦,佘太君忍痛请缨,力主抗敌,誓与辽虏血战到底。而畏敌如虎、企图妥协的主和派代表王大人,则无端猜疑佘太君,扬言主战出征是为报私仇。被激怒了的百岁老人拍案而起,针锋相对地直言申斥,由此而引发了唱段。
  首句[七棰带板]:“一句话恼得我火燃双鬓。”起势突兀,激愤高亢,如同火山爆发、熔岩喷射,势不可挡;从调式属性上说,既非花音,又非苦音,而是介乎于两者之间的硬音。而后由句尾拖腔接铜器,转第二句[花音拦头]:“且慎言莫乱测我忠良之心。”唱腔音乐情绪的反差,既是正面奉告,也含讥讽之意,显现了佘太君不卑不亢的大将风度。但对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王大人,她是不屑一顾的,决意用事实驳斥其恶意攻击。而想到杨家一门的悲壮往事,心中又不免隐隐作痛,于是转入[苦音慢板]连续5句:
  自杨家火塘寨把大宋归顺,
  为江山称得起忠烈一门。
  恨辽邦打战表兴兵犯境,
  杨家将请长缨慷慨出征。
  众儿郎齐奋勇冲锋陷阵……
  这里,述说杨家将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保国杀敌、英勇卓绝的顽强气概,虽是苦音,却苦而不伤、悲而豪壮。4、5两句不拖长腔而用[撂板]唱法,更给人一种跳跃腾挪、铁流奔涌的动势感,形象地体现出前赴后继的战斗精神。
  接下来,上板,7句[苦音二六]:
  令公他提金刀勇冠三军。
  父子们赤胆忠心为国同效命,
  金沙滩拼死战鬼泣神惊。
  众儿女志未酬疆场饮恨,
  洒碧血染黄沙浩气长存。  
  两狼山被辽兵层层围困,
  李陵碑碰死了我的夫君……
  这一节,是在怀念追忆中叙事,而叙事又重在寄情言志,拖腔少,过门短,节奏稳健,排宇匀称,心潮激荡却从容不迫,内含凄楚但外显刚毅,直至“李陵碑碰死了我的夫君”一句,节奏撤慢拉长,“李”字高挑重唱,声音悲切意韵苍凉,表现了对金刀老令公为国牺牲的极度悲痛。这是浓墨重彩的挥洒宣泄,成为全段唱腔中最动情的一句,也是情感转折的重要环节。到此,为了以铁的事实回击王大人的诬蔑谰言,又出现了连续16句[双棰]唱腔:
  我杨家出生入死何足论,
  忠心耿耿保宋民。
  与辽虏转战数十春,
  杨家的威名天下闻。
  以血还血伸民恨,
  誓保边外除祸根。
  哪一阵不伤我杨家将,
  哪一阵不死我父子兵。
  可怜我三代伤亡尽,
  单留宗保一条根。
  到如今宗保边关把命殒,
  才落得孤寡一门我也未灰心。
  说什么朝廷安危当审慎,
  难道说老身存私心。
  杨家报仇报不尽,
  哪一阵不为江山与黎民?!
  这一段,唇枪舌剑,短兵相接,既有反诘,又有责问,速度由慢转快,情绪由抑到扬,字字铿锵若金石掷地,句句紧逼如江河直下,将佘太君的满腔积愤和盘托出。特别是“哪一阵不伤我杨家将,哪一阵不死我父子兵”,简直是饱含血泪的倾吐,揪心撕肺的呐喊。而到“杨家报仇报不尽”时,突然间急刹紧收、稍作停顿,接唱“哪一阵不为江山与黎民”,音区升高,节奏打散,拖放长腔,把百岁老人公而忘私的坦荡胸怀、赤诚报国的风骨节操,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肃然起敬。
  综观整段唱腔,从人物讲是大义凛然;从声腔说是大气磅礴。王玉琴紧紧把握住这两点,以她的宽音大嗓,唱得满宫满调,有一种黄钟大吕的气势,金声玉振的韵致。观其做派,听其演唱,就好像欣赏中国乒乓健将们的球艺,控制节奏,稳扎稳打,推挡切削,大板抽杀,扣人心弦,动人魂魄,实在是快哉!快哉!快哉!
  2003年6月6日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