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梨园行的附设业(之二)


  马良正胡琴铺 戏曲乐器店铺。清宣统三年(1911年),京胡技师马良正于琉璃厂东口,创建了制作京剧的店铺。开业后自任技师并经营,招收了史善明、傅历山、张蓬达、张志敏等徒传授技艺。1938年,由其子马文元继承父业。中国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于1956年合并入北京市民族乐器厂。
  马良正(1892~1943年)京胡制作技师,马良正胡琴铺的创建人,出生于广安门外菜户营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困,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人介绍到琉璃厂文盛斋胡琴铺当学徒工。出师后,于宣统三年(1911年)在琉璃厂东口立店开业。他所制作的京胡,闻名遐迩,并被誉为琴师始祖的孙佐臣以及庚一、鹿五、赵果园等交往甚密。马对京剧乐器,从选料到工艺等方面都进行了创造和改革。他革除了琴杆上的三层顶,而且把原来琴杆加粗加长,琴筒缩短,增大直径,从观感到音质音量均进行了更新,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程度。著名琴师徐兰沅、杨宝忠、王少卿等都是定作马制作的胡琴。1943年,马病逝于北京,享年五十一岁。
  史善朋和史善朋竹琴社 史善朋(1909~1961年)系京胡制作师。原籍通县西集史东仪。初年丧母,弟、妹相继夭亡。12岁时,因贫困,经姑母保荐,入京于琉璃厂马良正胡琴铺学习制作京胡的工艺。由于他专心致志的学习和全神贯注的投入,所以是诸徒中之最优秀者。1930年,已经出师五年的史善朋被天津市久盛斋胡琴铺聘为京胡制作师,二年后回京,在李铁拐斜街西口,以史善朋竹琴社命名立店开业。他的经营宗旨是:营业上不贪重利,工艺上精益求精。严格执行用料精选,工艺精制,规格精确,样式精美,价格合理这四精一合理的承诺,并且为名琴师义务修琴。为使京胡给人以精美华贵的感觉,在选料和工艺上锐意求新,在要求质地坚实、纹理通顺美观的基础上,发展了琴杆的品种。如:紫袍、虎皮、芝麻花、鳝鱼黄和花腰横玉带等。为美化装饰琴体,他创造了琴杆上漆,琴筒烤干、整圆,琴轴选用黄杨或黄檀,并镰成簪状、雕以玉春棒花形,组成既适用而又美观的京胡。
  为使京胡的音质纯正、音量的适度,他经常到剧场观众席的各方位考证音色对剧情的衬托作用,与琴师切磋对京胡改进思路。经过实践他悟出了依据地理气候、皮黄之别和琴师的把位力度不同等差异,分别施以工艺,均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满意结果,成为北京地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最著名的胡琴制作师之一。琴师赵济羹、沈玉才、屠楚材、刘浩亭、杨宝忠、何顺信、姜凤山、杜奎三、王富芝、周文贵等名家均多操史派胡琴。
  史善朋在授徒传艺方面也做出了贡献,他曾先后授徒谭显德、史志义、郑贵荣等八名。其子史致贤在其培育下,在参加北京民族乐器工作的四十余年中致力于研制京胡,不断改进操作方法,继承和发展了史派京胡制作艺术。1982年,史善朋之孙史优生高中毕业后承祖业,于南新华街挂牌开业。
  北京市第一乐器生产合作社 戏曲乐器生产机构。1954年元月25日,在和平门外南新华街南口(今响铜乐器门市部)建店开业。始由董玉华、赵金华、高洪章、林万祥、韩凤仪、张国勤、司德文、梁寿昌倡议并创办。随即有虎恩林、盖相东、大众、文声斋、史善朋、元音斋、新声斋、声和斋、明音斋、德盛永、德昌永、德利永、德盛昌等作坊和康双全、周发岐、高洪凯、张荣明、刘广巨、张耀清、傅宝利、杨天来、马玉田、周永生、张宝林等二十余名个体劳动者先后参加。政府派金福林任书记,公推韩凤仪为主任。此店所生产的都是民族乐器。有二胡、板胡、京胡、京二胡、高胡、中音胡、低音胡、四胡、坠胡、三弦、琵琶、月琴、秦琴、阮、笙、管、笛、箫、海笛、唢呐、扬琴、木琴、板、鼓、梆子、锣、镲、铙钹、钟、磬等三十余个品种。1980年10月,并入北京民族乐器厂。
  民族乐器购销联营组 戏曲伴奏乐器联合经营企业。1954年,在宣武区琉璃厂组建。由文盛斋、文兴斋、马良正、公和兴、友联、古源阁、陈韶轩等七户乐器作坊自愿结合而成。对所生产的乐器实行联购、联销、联合经营。1956年,并入北京民族乐器厂。
  把子魏和它的创始人 把子魏系戏曲刀枪把子道具的作坊,是忠山号和永平号两个把子作坊的总名称。把子魏善于承做难度大、工艺精的各种把子。
  魏忠山(1899~1982年),忠山号把子作坊、"把子魏"的创始人。生于河北省瀑河乡樊村。因家贫于1913年、14岁时,便行乞讨饭来到北京。为了谋生,他步行讨饭到口外张北县等地以廉价购买百灵鸟,再用挑担运回北京贩卖,以次微利糊口。1915年,经人介绍到东晓市把子赵家学徒,学习制作戏曲刀枪把子技术。由于他刻苦学习善于钻研,很快地掌握并精通了各种把子制作程序。1921年出师后,从原籍接来全家,组织二弟永平、三弟永廷以及适龄家属,并招收通县杨国强为徒,在留学路校尉营中段路南宅内建立起作坊,并在西草市107号立店为门市。1936年后,二弟另立永平号。由于忠山号及永平号系同胞兄弟,所以两号均以"把子魏"为标记,加之两号制作工艺精美,结构牢固,尺寸适度,很快得到京城梨园界诸多名家及各地同行的赞誉。
  由于把子魏所承做的把子坚固耐用,所以演员对打挥舞都能得心应手。如:杨小楼的大枪、李洪春、李万春、高盛麟的青龙刀、梅兰芳的双枪、李少春的熟铜双锏、关肃霜的靠旗杆和打出手的十多杆双头枪等,各部件都要求有一定的重量,因此必须选料严格、工艺精确,才能在组装后的成品的总重量上不会有误差。这些条件,把子魏都能保质保量,如期交活。
  在把子的改进和发展上,魏永廷是起着主要作用的,如:《西游记》中的神仙魔怪、《白蛇传》中的鱼鳖虾蟹、八仙人所用的八宝,还有白龙用的鹿筋枪、石秀用的扁担枪以及帐子杆制作等绝活,从设计到制作均出自永廷之手。1956年7月,魏忠山率两号合并入北京市剧装厂。1960年退休,1982年病逝,享年83岁。
  宝安灯光布景社 是戏曲灯光布景制作厂家。1931年,由吴保安、吴长海父子在前门外陕西巷56号立号开业。原名称保安布景社,于1940年扩建,增添了灯光布景,既接受承做加工项目,也经营产品出售和租赁业务,并向租用单位提供操作人员。先后曾为梅兰芳京剧团、程砚秋京剧团、富连成社、永春社、华北评剧社,莲剧团、中国旅行剧团、北京剧社、上海影剧团等文艺演出团体建立业务关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长海参加了中国京剧院工作,该社遂告歇业。
  德华灯光布景社 戏曲灯光布景制作厂家。1944年,马德山偕弟马德富、马毓辰及子马增晃在南新华街前孙公园二号建厂开业,始称德华电料行。于1952年增设了制景业务,正式改用该名。承做软硬景片和立体布景、机关砌末,各类灯光以及节光器和配电盘等。他们还发明了以汽油灯为光源的聚光灯,为无电源场所提供了便利条件。该店既出售产品也设租赁业务、并为应用单位提供操作人员,常年与鸣春社、荣春社、再雯社及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马连良、谭富英等京剧团体建立有业务关系。1960年,合并入三义永戏剧服装租赁社。
  未成条目的戏曲乐器作坊一览表
  名称 地点 经营年代 营业主 技师 
  鹿庚西 东琉璃厂内 清同光年间 鹿庚西 刘志 
  张二 东琉璃厂内 清同光年间 张二 刘志 
  古源斋 东琉璃厂内 清末 郭忠 刘志 
  施子云 东琉璃厂内 中华民国初年 施子云 
  (摘自 《宣武文史·梨园专辑》)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