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简史
第十一章 二、稳定西北战局的三战三捷


    为了粉碎蒋胡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西北野战军在40天内连续打了三次重要的歼灭战,取得了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蒋胡军的嚣张气焰,稳定了西北战局。
    (一)青化砭首战告捷
    3月24日,毛泽东转移到子长县的任家山。在这里,他指挥了转战陕北以来的第一场战役——青化砭战役。
    在撤离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和彭德怀等领导人就分析了胡宗南的心理,料定胡宗南占领延安后必然特别骄傲,急于寻找我军主力作战。
    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胡宗南军队占领延安后,即得意洋洋地着手办了三件事:一是向蒋介石报告“国军已光复延安”;二是命令其部队尽快寻找我军主力作战;三是为胡本人筹办婚事(胡曾发誓不占领延安不结婚)。根据敌人的这种骄傲心理,西北野战军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以一小部分兵力把敌人引诱到西北的安塞县方向,而主力则集结隐蔽在延安东北的青化砭、甘谷驿一带,待机歼敌。
    青化砭的南北是一条30里长的川道,东西两侧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地,是打伏击战的好地方。根据既定方针,我军于3月24日拂晓,以第二纵队、第一纵队的三五八旅、教导旅和新编第四旅,共5个旅近两万人,集结在青化砭川道公路两侧的山地设伏隐蔽,并布成袋形阵地,等待敌军第三十一旅,彭德怀亲自前往前线指挥。
    25日10时左右,果然不出所料,敌军三十一旅便全部进入我军设的伏击圈。于是,西野第二纵队独四旅首先出击,从南面扎住了“袋口”,新四旅在北面封住了“袋底”,西野主力部队从东西两侧,很快将三十一旅截成几段。不到两小时,战役大获全胜,歼灭敌军三十一旅2900余人,并活捉少将旅长李纪云、少将副旅长周贵昌、少将参谋长熊宗继等。
    撤出延安仅仅6天,我军就首战告捷。这一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并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毛泽东非常高兴,在第二天,即3月26日,便给彭德怀和习仲勋发出贺电:“庆祝你们歼灭三十一旅主力之胜利。此战意义甚大,望对全体指战员传令嘉奖。”①
    (二)羊马河战役再获全胜
    青化砭战役后,胡宗南发现我军主力在延安东北地区,就命安塞的5个整编旅转向延安东北,又命令刘戡率6个整编旅向延川进犯,企图在延川、清涧地区与我军主力决战。而此时,我军主力早已迅速转移,只留新四旅两个营的兵力,佯装大兵团行动,牵着敌人在延川、清涧、瓦窑堡(今子长县)一带兜圈子。敌军处处扑空,不但找不到我军主力,而且使自己疲惫不堪,给养也发生了严重困难。
    4月6日,驻守永坪的刘戡所部第二十九军军部及一个旅由延川县永坪镇北进,在永坪西北一带遭西北野战兵团主力部队伏击。由于刘戡原地停止,迅速占领阵地,构筑工事据守,而且我军部署尚未就绪,董钊所部整编第一军也由子长县玉家湾一带迅速掉头南下赴援。彭德怀见歼敌的良机已失,命令我军迅速撤出战斗。永坪一战,毙伤敌军600余人,俘敌900余人。
    永坪战后,胡宗南发现我军主力就在他们附近,因而放弃了援晋的打算,决心以整编第一军和整编第二十九军的8个整编旅,分别由延安东北的蟠龙镇和青化砭向西北方向“扫荡”,同时驻守瓦窑堡的整编第一三五旅也奉命南下。毛泽东获悉敌军的这一动向后,便立即指示西北我军迅速设法以伏击手段歼灭第一三五旅。于是,我军以一小部分兵力佯装主力部队,将敌主力吸引至蟠龙西北地区,而集中主力在瓦窑堡以南羊马河一带设伏待歼第一三五旅。彭德怀指出:消灭一三五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阻住敌人援兵,二是速战速决。
    4月13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从靖边县青阳岔出发,经张家沟、跑马滩、庄科湾子、大坪、高川等地,于当天黄昏来到靖边县王家湾(现属安塞县)。第二天,毛泽东即在王家湾指挥了羊马河战役。
    4月14日早晨,敌军第一三五旅沿瓦窑堡至蟠龙大道两侧南下。当进入羊马河西北高地时,被我军预先埋伏在岭湾、黑山寺地区的第二纵队、教导旅和埋伏于李家川、安家咀一线的新编第四旅,共4个旅的兵力所包围。经过8小时激战,于当天下午4时,全歼敌一三五旅4700余人,活捉敌少将代旅长麦宗禹、少将参谋主任朱相舒、少将政治部主任王文之、四〇四团团长成耀煌、四〇五团团长陈简均等,并缴获大量武器和弹药。
    羊马河战役又一次以胜利而告结束,并开创了西北野战兵团首次歼灭敌人一个整编旅的先例。这不仅给了胡宗南军队以军事上的歼灭,而且在精神上再一次给胡宗南军队一个沉重的打击。收到捷报后,毛泽东于4月15日发电报给各战略区通报情况,阐明了此次胜利的重大意义。通报指出:“这一胜利给胡宗南进犯军以重大打击,奠定了彻底粉碎胡军的基础。这一胜利证明仅用边区现有兵力(六个野战旅及地方部队),不借任何外援即可逐步解决胡宗南军队;这一胜利又证明忍耐等候,不骄不躁可以寻得歼敌机会。望对全军将士传令嘉奖,并望通令全边区军民开会庆祝,鼓励民心士气,继续歼敌。”②
    同一天,毛泽东在总结我军前段作战经验的基础上,给彭德怀和习仲勋发出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的电报。毛泽东在这个电报里正式提出了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蘑菇战术”。所谓“蘑菇战术”,指的是一种旋磨战术,即依靠优势的民众条件和有利的地形,牵着敌人的鼻子在根据地内捉迷藏,打圈子,把敌军拖得精疲力竭,等其弹尽粮绝时,再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最后彻底战胜敌军。毛泽东在撤离延安前夕,就曾对解放军的部分指战员说,边区军民将用推石磨磨石碾的办法粉碎胡军对陕北的进攻。在转战陕北期间,西北人民解放军正是运用了这一正确的战略方针,才取得了西北战场的重大胜利。
    (三)蟠龙战役的胜利
    羊马河战役后,胡宗南继续被我军牵着鼻子走,再次陷入精疲力竭的困境。为了引诱敌军北进,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下,彭德怀以一小部分兵力伪装成西北野战兵团的主力部队,沿咸榆公路同胡宗南军队保持接触,并故意摆出溃退的架势,制造出要东渡黄河的假象,使胡宗南部队放胆北上,而暗地里却让4个旅秘密南下,准备袭击蟠龙镇。蟠龙位于延安东北90华里处。这里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胡宗南占领延安后,又把这里作为他们在陕北的一个重要的物资补给基地,在这里存有大量军用物资,并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因此,攻克蟠龙意义甚大。
    4月29日,彭德怀和习仲勋向各纵队、旅发出围歼蟠龙之敌的部署。4月30日,西北野战兵团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的独立第四旅、新四旅迅速包围了蟠龙镇。
    5月2日,胡宗南主力部队进占绥德。正当董钊和刘戡兴高采烈地庆祝“胜利”的时候,当天黄昏,我军第一纵队等向蟠龙突然发起攻击。经过两天三夜激战,我军摧毁了敌人的全部坚固工事,全歼守敌整编第一六七旅及一个保安总队共6700余人,俘获敌少将旅长李昆岗、少将副旅长徐建、少将参谋长柳届春和少将政治部主任陈献全等多名将官,并缴获大量粮食和军用物资。当董钊和刘戡奉命回援时,我军早已不知去向。
    蟠龙镇攻坚大捷,这是西北我军继青化砭、羊马河战役之后,取得的第三次辉煌胜利!
    至此,在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的45天时间里,我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共歼敌1.4万余人,彻底击破了国民党军企图摧毁中共首脑机关和消灭西北解放军的狂妄计划,为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5月14日,在安塞县真武洞举行了有边区军民5万余人参加的祝捷大会。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到会表示祝贺,并宣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仍在陕北。这一消息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的信心。
    在陕北三战三捷的同时,我山东野战军也取得了重大胜利。1947年5月中旬,我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美械装备的国民党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3.2万余人,并击毙该师中将师长张灵甫,从而基本上粉碎了蒋介石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①《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
    ②《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第416页。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简史/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大学陕北文化研究院,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编;申沛昌,任学岭主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