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延安革命遗址
中共中央长征落脚西北遗址 周恩来遇险处——湫沿山

    
    劳山位于延安以南25公里处,这里山势险恶,树茂林密,是延安南边的重要门户。劳山有个湫沿山,传说坡下有一大水潭,陕北人称潭为湫,故名湫沿山。此山路崎岖狭长,陡壁相峙,当年人烟稀少,是重要的军事关卡和流寇土匪出没之地。
    1937年4月,周恩来乘飞机回延安向毛主席汇报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情况后,党中央决定派周恩来率代表团到南京与国民党代表张冲再次谈判有关红军改编问题。代表团准备于4月25日乘卡车经西安到南京进行谈判。这一重要机密,被刺探我军情报破坏国共合作的特务冯长斗窃取了。他连夜向暗杀党政工作人员、袭击地方政府的土匪头子李钦武和民团头子姬延寿密告。他们立即纠集各股土匪,在劳山一带断公路、修工事,妄图杀害周副主席,破坏国共谈判。
    1937年4月25日上午9时许,延安南门外阳光灿烂,春风和煦。周恩来副主席、张云逸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处负责人孔石泉、延安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兼周副主席随从副官陈友才和警卫战士一行25人,与欢送的中央首长告别,坐着卡车离开延安。周副主席坐在驾驶室里,其他同志坐在车上。山路崎岖,坑坑洼洼,卡车摇摇晃晃,颠簸不停。当卡车行至甘泉县境内距劳山镇不远的湫沿山坡转弯处,突然枪声大作,飞弹如雨迎面袭来,有的同志挂花流血,有的中弹身亡。一场毫无准备的残酷战斗在这山间公路上展开了。
    这次战斗是一次特殊而艰苦的战斗。敌人200多人,我方仅25人,还有非战斗人员。敌人隐蔽在山崖丛林之中,不易被发现,代表团成员与警卫战士全部暴露,无法隐蔽,处境十分不利。狡猾的惯匪用排子枪射向驾驶室,司机的腿被打断,车轮胎被打穿,欲加速的卡车不动了。周副主席沉着镇定,他推开车门迅速跳下车,指挥大家奋起还击。车上的张云逸命令陈友才和警卫人员下来保护周副主席,战士们同仇敌忾,各自为战,抗击敌人。警卫员陈贤仁、向三光、曹鸿都、温太林等保卫周副主席迅速撤下公路。这时隐蔽在暗处的敌人把站在车前身穿西装、系领带、戴礼帽、脚蹬长筒马靴的陈友才误认为是周副主席,罪恶的子弹一齐向他射来。陈友才深深懂得,此刻只有自己的牺牲才能减少损失,掩护周副主席脱险。只见他毫不退缩,利用车头、车帮作掩护,时而伏倒,时而站起,时而学着周副主席的口音大声指挥战斗,时而冒着如雨的飞弹,举枪射击,把敌人远近的火力都吸引到自己身边来,终于赢得了时间,掩护周副主席和其他同志突围。因敌众我寡,兵力悬殊,陈友才、陈国桥、王开明等11人壮烈牺牲。当残暴的匪陡冲到卡车旁,又从陈友才的衣袋里搜出“周恩来”的名片时,以为大功告成,歇斯底里地在陈友才遗体上连捅了20多刀,又抢了车上的东西,一哄而散。
    周副主席、张云逸、孔石泉等同志迅速冲进拐沟利用密林掩护终于脱险了。设在三十里铺的红军兵站,听到湫沿山传来的枪声,一面派兵增援,一面电话报告延安总部。毛泽东得知后心急如焚,立即命令军委警卫营黄霖率骑兵救援,接回了周副主席和失散的同志。26日,周恩来改乘飞机,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毅然前往南京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气魄。
    湫沿山是去延安的必经之路。每当人们路过这里,都为周副主席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革命精神而感动。1985年6月,延安地区文管会与甘泉县人民政府在周副主席遇险处立碑纪念,教育后人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甘泉县政协、民政局供稿)
 

延安革命遗址/延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陕西:延安天正印务有限公司,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