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城南门外市场沟与花石砭之间有个村子叫张家岗,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就设在这里。现在仍保留有许多土窑洞。全国解放后,利用这些遗址曾办过延安卫生学校、技工学校,现在是延安常泰制药厂的所在地。
1940年7月1日,边区政府在接管原农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抽调了一批地方干部,成立了行政学院。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兼任院长,原农专校长李六如任副院长,病故后由王凌波接任。学院旨在培养政治坚定、廉洁奉公的新民主主义的行政干部。属专修科性质,分行政、财政经济、法律三系,另设普通科,学期为一年。由边府各厅厅长任系主任。学员500余人分为四个班:高班、中班、低班、教干班。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政治课、理论政策课、专业政策课、文化课等。主要培养区县级行政干部。
1941年6月24日,第一期学员200人毕业,林伯渠出席毕业典礼并讲话。
1943年夏,整风进入高潮时,边区、分区、县受审的人员均送行政学院集中审干,人数猛增到2000多人。下分行政系,谭生彬任主任;司法系,何思敬任主任;教育系,张宗磷任主任;财经系,彭平任主任。
1944年5月,行政学院并入延安大学,改为延大行政学院。院长由延大副校长王子宜兼任。下设行政系,刘景范为主任;司法系,雷经天为主任;教育系,柳湜为主任;财经系,高自立为主任,学制改为二年。除共同课外,各系均设有专修课。
行政学院自成立到并入延大,共招收三期学员:第一期290人,第二期130人,第三期855人。为边区各级政府培养了一支骨干队伍。
(见《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