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延安革命遗址
各类学校遗址 延安自然科学院遗址——马家湾

    
    延安城南杜甫川马家湾村山腰,留有几孔土窑洞,不住人的已多数残缺不全,一部分被群众居住的则保存完好,当年的房舍已不复存在。这里就是延安自然科学院遗址。
    自然科学院的前身是自然科学研究院。
    1939年5月,为使边区工业生产的进步和保证国防、经济建设的成功,中央决定在延安创办自然科学研究院。在1939年底财经部召开的自然科学讨论会上,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以现有的科技人员为师资,自然科学研究院为基地,成立自然科学院。
    1940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将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工、农科性质的教育机构——自然科学院。院址选在马家湾村。院长李富春兼任、副院长陈康白,学院设大学部、中学部,并设有实习工厂。学制分别为二年、一年半。校部设干部处、教育处、总务处,卫之、屈伯川、杨作才分任处长。学院属中央财经部领导。
    1940年9月1日,自然科学院举行开学典礼。1941年1月,学院改属中央文委领导,徐特立接任院长。学院分物理、化学、生物、地矿四系,闫沛林、李苏、乐天宇、张朝俊分别担任系主任。学生共有300余人。课程有普通物理、化工技术、无机化学、植物学、生理生态学、植物分类学、土壤学、辩证唯物论、联共(布)党史、自然科学概论、中国革命史等。学制为大学部三年、高中部二年、初中部三年。1941年9月,又开办了医训班,一年半后转入医科大学。年底,中央规定:“自然科学院为培养党和非党的各种高级和中级的专门的科学技术人才的学校。”
    1943年3月16日,西北局常务会议决定自然科学院、鲁艺、延大的整风学习由西北局直接领导。11月,学院从马家湾迁到东川桥儿沟,与延大、鲁艺正式合并,成为延大的一个学院。
    为了在教学中便于联系实际,1944年6月,学院从桥儿沟迁到军委军工局所在的文化沟,原军政学院处,军工局局长李强兼任院长,恽子强为副院长。增设了机械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和农业系。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中央决定将自然科学院向东北转移。11月15日从延安出发,到张家口后,由于形势变化,决定暂留当地改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 1948年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华北大学工学院。1949年迁到北京,1952年1月1日,改称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
    延安自然科学院在创办的六年中,前后培养了500余名科技干部和专业人才。
    (参见《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

延安革命遗址/延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陕西:延安天正印务有限公司,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