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城东15华里处有一条拐沟,叫柳树店,距沟口一公里处有30余孔石窑洞和一间手术室,山坡上有多孔残缺不全的土窑洞。这里就是中国医科大学的遗址。
中国医科大学在原八路军卫生学校的基础上,于1940年9月成立。校长王斌、副校长史书翰、政委谢滋群、教育长曲正。医大以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作风艰苦的现代医务技术人才为目的。内分高级军医班、普通军医班、调剂班与特别班四个科。学期为一年半至二年。后又分为解剖、生理、微生物、病理、药理、内科、外科等系。学员有300余人,大部分是由抗大、女大、陕公、青干校的学生自愿报考的。
医大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医务干部,为战争服务,为人民服务。教员除中国人外,一些外国医生如阿洛夫、巴苏华、米勒、傅莱、马海德、方禹镛等也先后来校任教。开设的课程有:物理、化学、数学、英文、生理、解剖、病理、诊断、药物、处方、调剂、护理、妇产、小儿等。同时开设政治课,每周都有时事报告,并参加社会活动。
在条件艰苦、设施缺乏的情况下,师生们艰苦创业、勤奋学习,自己动手挖窑洞、开菜园、修道路、筑房舍。用辛勤的汗水建设整洁的校园。
1940年秋,毛泽东为毕业的十四期学员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朱德题词:“埋头苦干”。
隔延河与柳树店相对的刘万家沟,是“白求恩国际和军医院”,设备与医生都是延安最好的。医大学生就以该医院为实习地,既虚心向医务人员学习,同时也为医院做出了贡献。
1942年,医大微生物系曲正等人试制成功牛痘疫苗,有效地预防了边区天花的蔓延。
因为柳树店环境幽静,又有一定的医疗设备,所以,接待过不少中央及部队高级将领来此休养治疗。如1945年10月,毛泽东从重庆谈判返回后,因身体虚弱,来医大休养了一个月。刘伯承、陈毅、贺龙、徐向前等也曾在此疗养。
1945年11月,医大奉命迁往华北。由于解放战争的需要,医科大学前往东北,途经张家口时,第十八期与二十期部分学员与张家口医学院合并,后组成白求恩医科大学。1948年,医大一部到东北沈阳,重新组建了“中国医科大学”。
柳树店中国医科大学遗址,为延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延安革命纪念馆管理保护。
(延安革命纪念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