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农场遗址位于延安城南3公里处的马家湾村。
1939年底,陕甘宁边区政府开始在马家湾筹办牧场。1940年3月,保健牧场正式开办。场长陈凌风,党支部书记达时。牧场隶属于边区政府建设厅。当时,牧场有川地200多亩,山地100多亩。以喂养奶牛、奶羊,供给牛奶、羊奶为主,兼植农作物。
1941年3月,陕甘宁边区农业学校农事试验场的技术人员合并到保健牧场,并正式定名为光华农场,次年8月,工合延安事务所所属的苗圃也合并到光华农场。至此,光华农场分设农艺、蓄牧兽医、园艺三个部门。1944年后,光华农场在周家湾(今属延安市李渠镇)成立第一分场,在高桥(今属安塞县高桥乡)成立第二分场。两个分场都以农业生产和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为主要任务。
光华农场成立后,先后派出乐天宇、唐川、康迪等人,对边区的林业、农业、畜牧业和土壤状况、农作物品种特性、栽培方法、轮作制度等进行了详细调查。为发展边区农林牧业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光华农场先后引进和培育了狼尾巴谷、四川彭县黄皮洋芋、美国白皮洋芋、白秆黄硬糜、西班牙红皮花生、金皇后玉米、美国黄金烟、古巴雪茄烟、老黑豆、黑麦、缩面南瓜、苦瓜、丝瓜、线麻、西红柿、关中卷心白菜、甘露西瓜、法国菜豆等农作物优良品种。并引进种植了草莓、葡萄、苹果、胡桃、德国槐等果品树木。园艺组还建立了果树园,占地30多亩,园艺组还试种了70余种花卉,从中选出34种适合边区种植的花卉向各地推广。
在畜牧业方面,光华农场先后引进和繁殖了美利诺羊、宁夏滩羊、黑紫羔羊、河南奶羊、荷兰乳牛等。到1944年,农场有奶牛25头,公牛1头,奶羊25只。当时的奶牛平均日产量为170磅,而1941年牛奶平均日产量仅100磅。1943年5月,陈凌风试验成功牛瘟高免疫血清和疫苗,为扑灭延属分区、关中分区和延安市的牛瘟立下了功劳。农场还试验成功了治疗家畜疥癣的土法防治药物等。
光华农场大力普及深耕细作、合理施肥、间作套种、混作、防治病血害、预防霜冻的生产技术和办法。推广了一些简单的农业机械。
光华农场在创办期间得到了党中央领导和国际友人的关怀及支持。1942年12月,刘少奇回延安后,就向光华农场转交了他从华北带来的金皇后玉米品种。美国青年阳早、寒春不远万里来到延安,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延安光华农场的养殖事业,并随农场转战三边、西安草滩等地,解放后,加入中国籍,仍在北京郊区从事奶牛饲养与农业实验工作。
1946年起,贺寿山任农场场长。到1947年初,光华农场有职工70余人,窑洞、房屋200余间。
1947年3月,光华农场随军撤离延安,转战于定边、靖边、安边(今属定边县)、子洲、绥德、安塞等地。1948年4月延安光复后,光华农场迁回原址重建。1949年6月迁往西安北郊,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西安草滩农场。
光华农场机关迁往西安后,在农场旧址建立了延安农事试验场。1950年改为陕西省农业综合试验场延安分场,1954年改为延安农业试验站。1958年改建为延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至今。
光华农场遗址现仅保留耕种过的土地和部分土窑洞。(参见《延安革命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