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延安革命旧址
延安市 陕甘宁边区通讯总站旧址

    
    陕甘宁边区通讯总站是在陕北省苏维埃邮政局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1935年7月,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邮政局在永坪镇(今属延川县)成立,曾发行面值分别为壹角、伍分和叁分3种工农兵图案的邮票。对红军家属寄信,盖专用戳后免费寄送。1935年9月,陕甘晋省苏维埃政府在永坪成立。邮政局也随之改名为陕甘晋省苏维埃政府邮政局。同年10月,邮政局随陕甘晋省苏维埃政府迁驻瓦窑堡。11月,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同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邮政局也改名为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隶属于西北办事处内务部。发行面值分别为半分、壹分、贰分、捌分4种邮票,票面图案为镰刀、铁锤、五角星和半身像等,并印有“中华苏维埃邮政”字样。同年12月1日,颁发了《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暂行章程》。1936年6月,西北邮政局随中央机关撤离瓦窑堡,于7月初进驻保安。1937年1月,又随中央机关迁驻延安。1937年5月以后,改称陕甘宁特区邮政管理局。9月,改称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1938年3月,边区邮政局撤销。各机关、学校的公文等内部通讯工作,由陕甘宁边区党委发行科承担。其它邮件则由中华邮政转递。此举实施未及两月,因信件积压及投递迟缓等,遂于1938年5月30日,正式成立了陕甘宁边区通讯总站。
    陕甘宁边区通讯总站设在延安城内。站长刘笃义,站长下设通讯管理委员会、总务科、收发科、稽核科和分站、县站、联络站等。通讯总站所需邮票采用当时的中华邮政邮票。
    1938年11月以后,边区通讯总站迁驻延安城北大砭头(今延安市自来水公司一带)。后迁至延安城南白家坪。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中华邮政局第三军邮视察段(驻西安)总视察林卓午先生题词:“通邮万里,国脉所系!”林卓午为了解决国民党统治区和边区之间通邮中的困难,寻求帮助,于1941年底至1942年初到边区政府所在地延安考察。这期间,林卓午谒见了毛泽东、朱德、叶剑英等人。并经与有关方面负责人协商,顺利达成了后方通邮的临时协议。
    1942年3月,边区通讯总站改为边区一级内部通讯机关。一般书报、包裹、信件由中华邮政局军邮兼理。9月22日,边区通讯工作研究委员会成立,委员6人,由刘笃义为召集人。其任务是研究边区通讯工作问题,以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提交边区政府参考。10月15日,属中央管理局所辖的中央通讯站正式移交给边区通讯总站。其机构改为边区通讯总站一分站。这时,通讯总站的内部机构为邮务科、人事科、会计科、秘书室、视察室等。
    据统计,从1938年5月30日至1942年9月30日,边区通讯总站及分站、县站、联络站等,共投递平信557703件,文件178820卷,书报10925包,挂号信46297件,挂号文件4950卷,挂号书报1275包。
    1943年1月,边区通讯总站由白家坪迁至新市场后沟。5月,刘义维任总站站长。
    1944年11月,边区通讯总站召开了分站站长联席会议,对边区通讯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并讨论了改进意见。
    1946年4月23日,边区通讯总站奉命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办公地址迁至延安城内,局长刘义维。同时,边区邮政局开始发行面值分别为壹元、伍元、拾元、伍拾元、壹佰元5种邮票。
    1947年3月,边区邮政局撤离延安,转战陕北。1948年4月,延安光复,边区邮政局迁回延安,进行重建。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5月23日,边区邮政局代表进入西安,于24日接收了中华邮政西安邮政局的设备和人员。之后,边区邮政局迁至西安,改组为西北邮政管理局。
    边区通讯总站旧址,除延安城内建筑已湮没外,大砭头、白家坪、市场沟旧址仍保留部分土窑洞。

延安革命旧址/姬乃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