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神府地区组织建立以后,即开始进行武装斗争的准备和尝试。
1931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余部西渡黄河,进入府谷县境内,在井岳秀部和傅作义部的联合进攻下,遭到失败。
红二十四军进入陕北后,中共山西特委指派梁子修、刘清明前来神府地区,与红二十四军进行联络。梁子修和刘清明不幸被捕。获释后,他们与中共神木县南乡区委取得联系。在梁子修和刘清明的提议下,中共神木县南乡区委组织了一支由十余人组成的临时特务队,但组建不久即失败。
1932年7月,贾怀光、乔钟灵等在贾家沟村主持恢复南乡区委的会议上,要求所属各支部筹集枪支,物色武装斗争人员,准备建立革命武装。同年秋,根据中共陕北特委领导人马明方的建议,中共神木县南乡区委派出王兆相、温治恭、杨文谟等前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参加红军陕甘游击队,学习军事斗争经验,以便在神府地区组建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从1932年冬到1933年秋,中共神木县南乡区委领导各党支部,先后武装袭击了一些收款委员,打击了土豪劣绅。由于经验不足,这些斗争大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1933年7月,温治恭从红二十六军返回神木。中共神木县南乡区委随后成立了以温治恭和马万里为首的临时特务队。随后,临时特务队前往杨家沟打击土豪杨继杰,获得大烟土数百两和十个银元宝。中共神木县南乡区委遂派人前往山西太原,用这批钱财购买枪支,但枪未买到,购枪的特务队员温三小、王维章被敌人逮捕,壮烈牺牲。
中共神木县南乡区委仍然想方设法,采取了发动党员捐款买枪、派人去国民党军队当兵往出带枪等办法,得到了一支长枪和三支短枪。这四支枪成为神木地区创建正式红军的重要基础。
同年9月间,曾担任红二十六军第二团特务队队长的王兆相回到神木南乡。王兆相在《战斗在窟野河两岸——神府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一文中写道:“1933年8月,我和高照(佳县人)、牛岗(米脂人)共同要求回陕北工作。习仲勋和张秀山批准了我们的要求,并写信把我们介绍给陕北特委。我们三人经甘肃庆阳进入三边,回到神木南区。在温家川小学见到区委负责人乔钟灵,他看了介绍信后,向我介绍了当时党的活动情况,并告诉我:‘特委委员马文瑞在咱这儿,过几天他会来找你谈的。’”①到神府地区传达高起家坬扩大会议精神的马文瑞和神木南乡区委负责人对创建红军游击队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部署。
1933年10月18日,在中共神木县南乡区委书记贾怀光的主持下,神木特务队在温家川山上的尚家岜正式成立。特务队队长李成兰,政委王兆相,队员贾兰枝、李成荣、高加德、乔六十和刘增杰,共七人,四支枪。
神木特务队成立后,在贾家沟镇压了多次向国民党地方当局告密并带领敌人搜捕共产党员的贾凤隆和贾正官。同时,神木特务队正式贴出红军游击队的布告,公开宣告了红军游击队在神府地区的诞生。
同年11月7日,根据中共陕北特委的指示,以神木特务队为基础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三支队在松树峰村成立,队长王兆相,政委马万里,队员20多人,有七八支枪。红三支队成立后,在佳县的沙坡西沟②和神木的尚家峁、红教寺、呼家庄等地,相继捕杀了六名罪大恶极、催逼税款的官府爪牙。消息传开后,神木、府谷、佳县一带的群众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当地的一些地主、豪绅纷纷逃往县城和集镇,催逼税款的官府爪牙几乎绝迹。
红三支队的活动,引起了神木县地方当局和井岳秀部第八十六师驻军的极大恐慌。1933年至1934年春,神木县县长李少儒和第八十六师五一四团团长罗德新率部进驻神木南乡贾家阳崖村,并联合第八十六师驻府谷、佳县部队和地方民团,联合“清剿”红三支队。红三支队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灵活机动,活跃在神木南乡,使“清剿”的国民党军四面出击却一无所获。
1934年1月,中共陕北特委决定调马万里、王兆相去陕北特委工作,高朗亭任红三支队代理支队长,张毅忱(刘晓春)任政委。此后,马万里返回陕北特委,王兆相则留在神木工作。
同年3月16日,根据中共陕北特委指示,在陕北特委委员高长久的主持下,中共神木县委在崔白家沟成立,贾怀光任书记,组织部长贾令德,宣传部长乔钟灵,下辖东区和西区(以窟野河为界)两个区委。不久,发展为沙峁、马镇、贺家川、太和寨四个区委。
同年4月,中共陕北特委指派张晨钟(张承忠)担任神木县委书记。贾怀光调任红三支队政委,王兆相重新担任红三支队支队长。高朗亭、张毅忱调回陕北特委工作。
同年6月,中共陕北特委指派王达成为特派员,指导神府地区的工作。
在此期间,红三支队于6月9日在九坬村袭击了贾怀德民团,毙敌一人,缴枪五支和一些子弹。随后,红三支队又于6月30日袭击了太和寨村的王进成民团,俘敌20多人,缴枪20多支。九坬村和太和寨两次战斗的胜利,使红三支队威名大震。8月8日,红三支队在上千名赤卫队员的协助下,在菜园沟同国民党军第八十六师盘塘驻军鲁仰尼连的两个排展开激战。战斗中,担任该连二排长的地下党员刘鸿飞(刘镇西)率部起义。该连一排长张崇俊等20余人投城。刘鸿飞率部起义后,被任命为红三支队参谋长。
在神木的武装斗争迅速发展的同时,府谷的武装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34年6月,中共神木县委派遣贺伟等四人带了四支枪,与中共府谷县委委员韩峰一起,在府谷开展游击战争。随后,由韩峰、赵展山等人组成的游击队在府谷县清水乡青春峁煤窑成立,韩峰任队长。游击队成立后,多次主动出击,先后在白草墕路上截击国民党提款委员,在屹针塌诛杀恶霸,在青春峁除税官,在三清水村打土豪地主,这些行动在府谷产生了很大影响,游击队也迅速发展壮大。此后,韩峰率领的游击队在素乌包的老爷庙附近与井岳秀部的一个加强连相遇。韩峰在《转战在府谷地区的红七支队》一文中写道:“敌人发现我们后紧迫不舍,我们很快占领了地势较高的素乌包老爷庙,打退了敌人的三次冲锋。到黄昏,敌人停止了进攻,我们趁机撤退。撤退中,又拉了敌人的三匹马,收了敌尸的几支枪。”③
1934年9月上旬,由韩峰率领的这支游击队在府谷县木瓜村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七支队,韩峰任支队长兼政委。红七支队共有20名队员,20余支枪。
①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中共榆林地委党史办公室、中共神木县委党史办公室编:《神府革命根据地》,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第144页。
② 今属神木县。
③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中共榆林地委党史办公室、中共神木县委党史办公室编:《神府革命根据地》,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第339—3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