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三支队和第七支队的相继组建,神府地区的武装斗争蓬勃发展,神府地区的红色区域不断扩大。到1934年秋,神府地区已形成南到秃尾河下游,东北则延伸至府谷县城附近和孤山以南一带,西北逼近高家堡周围和神木城南一带,长100多公里,宽约50多公里的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内普遍建立了基层党、团组织和革命政权,有党支部52个,党员700多人。
与此同时,红三支队已发展到200多人,有100多支枪;红七支队有20多人,20多支枪。此外,在佳芦河西南地区成立了由王子杰任队长的红二十一支队;在花石崖、万镇一带成立了由高振延任队长的六支队;高家堡附近成立了十一支队①,队长高永明。各区还相继成立了特务队。
在神府地区革命武装力量日益强大、神府苏区不断扩大的形势下,中共陕北特委决定成立神木县革命委员会,并将红三支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三团。
1934年9月18日,红三支队在神木县王家庄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三团,团长王兆相,政委杨文谟,参谋长刘鸿飞。全团下辖3个连,共200余人。
同一天,神木县革命委员会也在王家庄宣布成立,主席呼子威,副主席王恩惠。
在神木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神木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陆续召开了苏维埃代表会议,分别建立这四个区的苏维埃政府。11月7日,神木县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呼家庄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神木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呼子威,副主席王恩惠,土地委员呼子长(后叛变),教育委员阎好仁(后叛变),财政委员杨维元,粮食委员王道三,军械委员乔殿栋。
神木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该县的五区、六区苏维埃政府也相继建立。神木县六个区所属的乡、村基层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
与此同时,神木县赤卫队总指挥部正式成立,张世轩(张廷杰)任总指挥。神木县六个区也分别成立了赤卫队指挥部,下设大队、中队和小队。
神府苏区党、政、军机构的逐步建立和健全,标志着神府苏区的斗争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
① 十一支队由1934年春建立的红五支队改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