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毛泽东在陕北
与边区的劳动模范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为战胜困难坚持抗日,边区军民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以图更好地巩固抗日民主政权,支援抗日战争,改善人民生活。为了推动边区生产运动的发展,毛泽东积极倡导劳模运动,奖励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并不失时机地为劳模运动指明方向,引导劳模运动深入发展。他还经常与劳动英雄促膝相谈,询问生产经验,并及时推广,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毛泽东与劳动英雄的交往充分体现了人民领袖与群众心心相印的关系,也再现了毛泽东善于团结和引导群众前进的高超领导艺术。
    一
    1941年陕甘宁边区和各解放区相继进入暂时困难时期。面对困难,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强调边区军民应积极走生产自救的道路。与此同时,毛泽东为推动边区人民的生产运动,尽快改善人民的生活,他极其重视和总结边区各劳动英雄们的生产经验,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交往。
    1941年秋的一天,毛泽东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兴致勃勃地去参观陕甘宁边区政府举办的农业展览会。在参观中,毛泽东巧遇并认识了延安南川吴家枣园的劳动英雄郝光华。毛泽东热情地赞扬了郝光华,拉着他的手说:“郝光华同志,咱们找个地方谈谈,好吗?”郝光华心情又激动又紧张,“嗯”了一声,便跟着毛泽东并排走出了农展会。
    毛泽东领着郝光华,来到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办公的地方,亲切地问郝光华:“请你来参加10月的劳模大会,你怎么来晚了?”郝光华回答:“今年庄稼大丰收,生产更忙了,实在腾不出手来。”毛泽东略微点了点头,就说:“我给你算了算,今年你打的粮食自己吃1年,还可余4年。人人都象你这样,我们就有办法了。国民党反动派封锁我们,我们不怕,日本鬼子,我们也一定能够打败它。”接着毛泽东询问郝光华的生产经验:“我想提个问题,向你这个劳动模范领领教!谷子地不锄,碾出的小米是什么成色,每斗多少斤?锄了一遍的是什么成色,多少分量?锄了二遍三遍的又是个什么样子?”
    郝光华显得有点难为情,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做是做过了,没有注意,也没有称过。”毛泽东和蔼地说:“不要紧,以后留心总结就行了。我听说有的老农已经有了研究。谷子的锄草很重要。在土壤、肥料、水分相同的条件下,锄三遍的,1石能碾出7斗半小米;锄两遍的,能碾出6斗;一遍的,能碾出5斗;一遍不锄只能碾出4斗多,每斗份量也轻一些。因为谷子秕,碾出的米粒碎,吃起来没有油性。”
    毛泽东谦虚和蔼的态度,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使郝光华深受感动。时间过了大约1个月,毛泽东又写信邀请郝光华,来杨家岭座谈有关生产情况。毛泽东第二次见到郝光华后,非常兴奋,笑容满面地详细询问吴家枣园的粮食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最后毛泽东用期待的目光看着郝光华,说:光华同志,你是劳动模范,又是村长,应该好好总结总结你的生产经验,带领更多的群众前进,为革命、为人民生产更多的粮食。
    1942年,随着边区大生产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和各项建设事业的普遍展开,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不断涌现,在工厂中出现了赵占魁,农村中出现了吴满有、马杏儿,军队中出现了李位,机关中出现了黄立德,合作社出现了刘建章等劳动者典型。同时也涌现出不少领导生产建设成绩卓著的优秀干部。为了推动边区生产的发展,1942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会上毛泽东作了《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工作总方针,号召边区全党干部一定要把经济工作看作第一位的任务。在高干会即将结束前夕,毛泽东亲笔为在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受奖的个人和团体逐一题字。给王震的题字是“有创造精神”;何维忠是:“切实朴素,大公无私”;晏福生是:“坚决执行屯田政策”;罗章是:“以身作则”;黄静波是:“执行党的路线”;刘秉温是:“善于领导群众”;惠中权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刘建章是:“合作社的模范”;王世泰是:“忠实积极,不夸不噪”;杨林是:“坚决执行党的政策”;范子文是;“机关生产的模范”;胡起算是:“无限忠心”;马文瑞是:“密切联系群众”;马锡五是:“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熊维舟是:“忠心耿耿,为党为国”;李丕福是:“面向群众”;习仲勋是:“党的利益第一位”;文年生是:“生产教育两者兼顾”;任成玉是:“为群众谋福利”;贺晋年是:“坚苦奋斗,不屈不挠”;罗成德是:“不怕困难”。给三五九旅的题字是:“发展经济的前锋”;延安县委县政府是:“发展经济的模范”;延安县南区合作社是“模范的合作社”。
    经过这次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和对有功领导干部的隆重表彰和奖励,大大提高了各级领导对经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了对大生产运动和各项建设事业的领导,整个边区掀起轰轰烈烈的劳动生产竞赛新高潮。
    1943年春,大地刚刚解冻,延安的山川沟岔里,红旗招展,歌声如潮,延安军民投入火热的劳动竞赛之中。一天,中央警卫团战士杜林森,在开荒竞赛中创造了一天开荒6亩3分个人最高成绩,毛泽东得知后,第二天下午在枣园接见了杜林森。当杜林森来到毛泽东的住处时,毛泽东满面笑容地从窑洞里迎出来,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让到屋里。毛泽东招呼杜林森坐下后,亲手递给他一支延安出的《抗战牌》香烟。笑着称赞了杜林森,听到毛泽东夸奖自己,杜林森倒不好意思起来。毛泽东望着杜林森那腼腆样儿,含笑说道:“你的功劳很大,一天开了6亩多地,称得起劳动英雄!大家叫你‘气死牛’嘛,我说你会气死人哩!气死国民党蒋介石啊!他不给我们发饷,还四面包围、封锁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饿死,消灭掉。可是他们这些阴谋诡计,却叫你们搞生产的劳动英雄给粉碎了。这不是要气死蒋介石吗?气不死,也要气他个半死啊!”毛泽东精神焕发,显得特别兴奋,亲切的话语里充满了对一个普通战士的赞扬和爱护。接着,毛泽东告诫杜林森继续做好带头作用,而且应当更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努力学习,虚心地向群众请教,不断总结劳动经验,永远保持英雄的本色和荣誉。
    毛泽东的谆谆教导,象清甜的泉水滋润着杜林森的心田,他激动地向毛泽东表示:“主席的关怀、教导,我要永远记在心里。我一定按主席说的那样去做,决不辜负主席的期望。请主席放心。”
    杜林森回到警卫团,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很快总结了自己的经验,给全团作了工作汇报,接着又向很多单位作了介绍。在他的先进事迹的鼓舞下,边区的开荒生产运动又掀起了一个新高潮。
    二
    经过1943年的劳动生产竞赛运动,边区各项建设事业都有较大的发展。各条战线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边区军民“用自己动手的办法,达到丰衣足食的目的”,“边区面貌为之一新”。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接见和招待了参加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的劳动英雄代表。会上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组织起来》的讲话。他称赞劳动英雄们是“人民的领袖”,肯定他们和边区军民在一年来的生产运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指明继续前进的方向在于“组织起来”,其目的为“得到更大的成绩”。
    劳动英雄们欢欣鼓舞地响应毛泽东“组织起来”的伟大号召,决心扩大生产计划,组织更多的变工队、扎工队、互助组,创造大批的模范村,模范班连、模范工厂。毛泽东“组织起来”的号召,极大地提高了边区军民的生产积极性,他们根据各地实际,广泛地开展劳动互助,先后出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变工队、扎工队、互助组,使边区的生产运动更加深入广泛的开展起来。
    为了总结劳动模范运动和边区生产运动经验,表彰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1944年12月22日至1945年1月14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大会”(即第二届劳动英雄大会),毛泽东出席大会,并作了《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报告。毛泽东高度赞扬了劳动模范们的创造精神,指出他们有“三种长处”,起了“三个作用”,即“带头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同时,毛泽东向劳动模范们提出希望,要求他们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更好地改善军民生活,为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准备充分的物质基础。
    毛泽东在这一时期,不仅从总体上领导边区劳模运动向前发展,而且为掌握边区生产和经济建设的第一手材料,总结这一时期劳动模范们的典型经验,始终与劳模们保持着密切交往,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毛泽东与劳动英雄杨步浩的交往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1943年农历6月的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延安县劳动英雄杨步浩,赶着毛驴,驮着300多斤小麦喜气洋洋地来到杨家岭,给毛泽东送代耕粮。下午6点多钟,毛泽东亲切地接见了杨步浩。这是杨步浩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毛泽东和蔼地握着他的手,让他坐下,毛泽东也紧挨着他坐下,面带微笑,问长问短:“杨劳动英雄,你为什么要替我代耕?”杨步浩这位在旧社会熬煎了30多年的受苦人,在领袖面前把自己苦难的经历叙说了一遍,接着又说:“毛主席,要不是你来的快,我们全家早就饿死了,一辈子也翻不过身来。你是我们穷苦人的大救星,是全国人民的领袖,一天为国家安危操劳,还有生产任务,我心里实在放不下,就想为你代耕,公粮由我代你交。”
    听到这位普通农民的话,毛泽东感慨地说:“这才象无产阶级闹革命啊!”接着毛泽东又问杨步浩:“你的麦子为啥种得这样好呀?”杨步浩就把自己种麦不违农时的经验说了一遍。毛泽东听了很高兴,当即坐在办公桌前,提笔给延安县长写了一封信,叫他重视推广杨步浩的经验。这天毛泽东还给杨步浩讲了“耕三余一”、“耕二余一”的重要意义,讲了边区的建设,讲了许多革命道理。就在这次接见的第二天,毛泽东请杨步浩到自己开垦的地里,看他种的蔬菜。毛泽东随手摘了一堆西红柿,叫工作人员装成两箱,送给杨步浩,临走时,毛泽东还给杨步浩送了熏肉、饼干,给他的娃娃们吃。杨步浩恋恋不舍地离开毛泽东,离开杨家岭。初次会晤,毛泽东平易近人、关心边区生产,给杨步浩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从此开始他们的友谊。
    在毛泽东与杨步浩等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的交往中,边区人民的生活问题,始终是毛泽东最关心的问题。人民领袖爱人民,关心边区人民的生活,也赢得了人民对领袖的爱戴。1943年11月29日延属分区劳动英雄代表吴满有、赵占魁、申长林、杨朝臣等45人,为表达他们的心声,向毛泽东献词:“近几年中,我们亲身体验到,你日夜谋算着救国救民,叫我们把日子过得更好……我们亲身体验到,你是中国人民的救星!以后我们更需用一切力量来动员组织生产,发动革命竞赛,保证任务的完成……毛主席,你象一盏明灯发出亮来,在前面给我们指点着路,我们就永远跟着你走。”
    1943年12月9日,毛泽东在参观边区生产展览会后,特在西北局办公厅,邀请17位劳动英雄座谈生产经验。贾拓夫把各位英雄的名字介绍给毛泽东后,毛泽东即与英雄们亲切交谈。每当劳动英雄叙述他们自己的生产经验时,毛泽东均仔细静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将他们的生产经验在群众中广泛宣传,以求得这些经验成为全边区人民合作生产的方针。劳动英雄们除谈自己的生产经验外,兴奋地叙述他们怎样从贫穷黑暗的深渊里,走上今天丰衣足食的光明大道。陇东老英雄孙万福激动地拥抱着自己领袖说:“没有你,我们这些穷汉爬在地下一辈子也站不起来。”17位劳动英雄都向毛泽东倾吐了心底的话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
    (贺伯清  邹腊敏)

毛泽东在陕北/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