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毛泽东在陕北
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1947年3月23日,毛泽东一行转移到佳县的朱官寨。
    这一年,佳县由于春旱,造成灾荒。沙家店战役时,群众几乎拿出了所有的粮食,有的地方连地里还未成熟的秋庄稼也提前收来支援了战争。群众的生活真是苦极了。毛泽东也和群众一样,吃的是黑豆糊糊饭,糠窝窝。看见毛泽东、周恩来等首长吃这样的东西还要日夜操劳,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群众和身边的同志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纷纷议论说:“毛主席日夜操劳国家大事,咱佳县再苦也不能让毛主席吃这些东西,也不能让部队饿着肚子打仗啊!”于是干部和群众把口里省、肚里挪的一点点小米、红枣送到毛泽东的住处朱官寨。但都被毛泽东婉言谢绝了。县委书记张俊贤代表全县人民对毛泽东的一片深情厚意,杀了两只肥站羊去看望毛泽东,也被婉言谢绝,并随手写了个条子,指示后勤人员把羊肉送给伤病员。随后嘱咐张俊贤:“今后不要这样做了。老百姓很苦,他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当前,要尽最大努力,安排好群众生活,组织好生产。”
    一天,毛泽东把张俊贤找去,问:“再打一仗,能不能支持下来?”张俊贤坚定而自信地回答说:“能!”接着,他就把全县还有多少粮食,多少羊只,多少牛驴,多少干草,一一向毛泽东作了汇报。他说:“粮食不够吃,可以杀羊,吃完了羊还可以杀驴杀牛,反正一定要全力以赴把战争支援下来。”毛泽东听说要杀驴杀牛,表情严肃起来,注视着窗外的天空,轻轻地说:“驴和牛都杀了,明年生产怎么搞?”这话好象是在问张俊贤,又好象是在自言自语。张俊贤回答说:“解放前,穷人哪有牛和驴,种地全靠一把老镢头。只要能把胡匪消灭掉,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保证把明年的生产搞好。”听了张俊贤的话,毛泽东显得有些激动。多么好的群众呀!他站起身来,踱到门前,双手插在腰间,一动不动地望着远处的黄土山。那山是那样的贫瘠,但毛泽东知道,那山的背后是奔腾的黄河。忽然,他转过身来,右手握着拳头在左掌心轻轻一拍,坚定地说:“部队再困难,也绝不能杀群众的一头牛,一头驴。”
    毛泽东住的窑洞前有一个石碾子,这是群众碾粮食的地方。毛泽东有晚上工作、白天休息的习惯,警卫战士怕驴叫人吵、碾子响,影响他的休息,就劝老乡们到别处去碾。毛泽东听见了,对警卫人员说:“你们不让群众推碾子,他们怎么吃饭?让他们推吧。”这件小小的事情,在朱官寨已经流传了40多年。
    9月25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来到佳县的神泉堡村,在这里,毛泽东整整住了57天。
    当时,正是秋庄稼快要成熟的季节。不料连续刮了两天西北风,天气突然变得很冷。秋霜降临了,不成熟的庄稼大都被冻死了,庄稼人见了,谁不心疼。他们埋怨老天爷不睁眼,眼看到口的粮食这下全完了,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呀!农民刘青山正独自心酸发愁,忽见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人从身边高粱地向他走来。这人一边走,一边看,态度十分严肃。刘青山想,是谁,这么早就上山来了。走近一看,啊!原来是毛泽东。毛泽东关切地问:“庄稼冻得碍事不碍事?”一听这亲切地问话,刘青山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稍一定神,就连忙说:“庄稼冻得很厉害。”毛泽东听了温和地说:“陕北就是三年两头灾。”说完,点了点头,就下山了。刘青山望着毛泽东,心里激动地想:毛主席在这艰苦的战争年头里,不但日夜操劳国家大事,而且还时时刻刻关怀着咱穷苦老百姓的生活,看来得多种早接口庄稼——冬小麦了。
    几天后,毛泽东派人送来3斗9升麦子,分给神泉村12户穷人作麦籽。后来村民们才知道,这麦籽是毛泽东指示中央机关灶从干部、战士的口粮中节余下来的。
    10月17日,毛泽东由神泉堡来到佳县城。
    18日早晨,中共佳县县委召开的扩大会议正在进行之中,毛泽东来到县委书记张俊贤的办公室,同张俊贤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谈话结束时,张俊贤代表全县人民的心愿,请毛泽东题词作个留念。毛泽东笑着点点头说:“好,好。”
    笔拿来了,墨端来了。同志们嫌纸不结实,就找来一块白市布。就在县委这孔普普通通的窑洞里,毛泽东站在办公桌前,挥笔写下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题词。这是毛泽东对佳县人民为革命战争作出重要贡献的评价,也是他自己在佳县期间身体力行的座右铭。
    如今,毛泽东“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题词,依然挂在佳县县委的会议室里。这里的干部和群众看到它,总是说:“毛主席才是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典范。”
    (高锦升  崔仲方)

毛泽东在陕北/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