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探寻
杜甫的“蜀道难”
在唐代文明璀璨的诗歌星空,杜甫与李白是齐名的两大巨星,世称“李杜”。李白有著名的《蜀道难》,既描写了秦岭古道的殊绝险峻,也让“蜀道”独自夺取了秦蜀古道的历史名分,影响之巨,诚深且远矣。作为与李白齐名的伟大诗人,杜甫没有留下专门的《蜀道难》,却以24首“秦州蜀道诗”,既表达了秦蜀古道的地理险阻,也表现了行旅之难——在地理险峻之“难”外,杜甫秦州蜀道诗,表现出了李白《蜀道难》所没有的生活蕴含和心灵深度。杜甫24首秦州蜀道诗,实为关于中国古道最伟大和最丰富的纪行诗。对于秦岭古道研究,其价值同样巨大!严耕望先生在《唐代交通图考》,以《杜工部秦州入蜀行程》专论之。唐代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时在甘肃天水(唐属秦州),从秦州西南略循藉水河谷上行至赤谷亭,约在今天天水市西南5公里,杜甫正式开始秦岭旅程。从赤谷亭南行60里到铁堂峡,杜甫作有《赤谷》和《铁堂峡》诗。又西南入西汉水(嘉陵江)上源,约100里至盐井,在今甘肃省礼县东边有盐官故城,杜甫有《盐井》诗。盐井西南20里至祁山(今甘肃礼县东20公里,西和县北35公里),在西汉水北,即三国时代诸葛亮兵出祁山处。从秦州出发,杜甫写有《发秦州》,诗云:“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蜀道,在杜甫首先是“吾道长悠悠”的漂泊、无奈与失落。甘肃省祁山又西10里至长道县(今礼县东南15公里),涉建安水(白水河)。建安河下游,有寒峡,杜甫有诗《寒峡》:“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寒硖不可度,我实衣裳单。况当仲冬交,溯沿增波澜。野人寻烟语,行子傍水餐。此生免荷殳,未敢辞路难。”建安水(白水河)是先秦古道路线。在冬季寒冷的峡谷,由于寻找烟火,杜甫遇到“野人”。杜甫蜀道,在这里开始出现“难”字。由建安水向东50里,到成州治所上禄县(今甘肃西和县北或西北15公里)。由成州南行,经青阳峡(西和县南),极其险峻,杜甫有诗云“突兀犹趁人”“南行道弥恶”。又南,经龙门镇,即石龛,杜甫写有诗《石龛》:“熊罴哮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
这个时候,秦岭古道上的杜甫,在自己所处的东西南(前)北(后),不是熊罴哮,便是虎豹号。杜甫的蜀道,不是“四面楚歌”,而是“四面兽歌”,真是到了“惨绝人寰”的境地(萧涤非)。从石门又折东行至积草岭(甘肃成县西约50公里),从积草岭通唐代鸣水县(今陕西略阳县西50公里)。从积草岭东行80里至泥功山(今成县10公里),杜甫有诗。泥功山又东20里至同谷县(今成县治),为蜀道出西北的秦陇要道,杜甫小住,有《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一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己哀,悲风为我从天来。”我们不妨试着翻译一下:“有个游子叫子美,满头蓬乱的头发盖过了耳朵。终日跟在猿猴后面,捡些橡树籽充饥。大冷天的山谷,已经看不到温暖的夕阳。中原音信不通,有家难回。手脚冻得开裂了,皮肉也坏死了。啊,第一首歌唱起,已是悲伤不已。凄冷的寒风,漫天降到我的心上。”
唐诗研究大家萧涤非对此诗的注解是:“这是乾元二年十一月所作。这一年是杜甫行路最多的一年,所谓‘一岁四行役’,便是说的这一年。也是他一生中最苦的一年……真是到了‘隆绝人寰’的境地,他采用七古这一体裁,大概也就是‘长歌可以当哭’吧。”蜀道之于杜甫,已经是“长歌当哭”“惨绝人寰”;岂一个“难”字了得!最为痛苦的是杜甫此时,人尚在秦岭北麓的深山同谷,尚未翻越秦岭主脊。他的“蜀道”,尚未过半。他的“同谷七歌”,我们已经无法卒读!在同谷县(甘肃成县)人生中最为寒冷艰难的冬天,长歌当哭之后,杜甫踏上蜀道,继续南行。从同谷县出发时,杜甫写有《发同谷县》:“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停骖龙潭云,回首白崖石。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交情无旧深,穷老多惨戚。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
“去”不是,“住”也不是,秦岭古道的杜甫面临巨大的危机和绝境。“仰惭林间翮”,面对鸟儿的愧心,显得是多么的深情美好啊。“握手泪再滴”,让人为这位无比刚强的男儿心泪暗涌。人道的绝境与天道的险境,诗人的心路和秦岭古道的共契,成了杜甫千古绝唱的“蜀道难”。出发就是“绝境”,还得“更远适”,人生的苦难何乃似尔!杜甫以《发同谷县》中的“贤”“圣”才有的勇敢坚毅,在隆冬,越秦岭,穿剑门,终于在春节时分到达成都,完成了他一生中的秦岭古道之旅。杜甫的“蜀道难”,被认为是中国最伟大的纪行诗。杜甫则将自己的蜀道之旅,归之为“羁旅”——戴着镣铐跳舞,在监狱中的旅行。在秦岭古道的文化地理环境,我们普遍喜爱李白的《蜀道难》,其实杜甫的“蜀道难”,更值得人们珍爱。
蜀道,在杜甫首先是“吾道长悠悠”的漂泊、无奈与失落。甘肃省祁山又西10里至长道县(今礼县东南15公里),涉建安水(白水河)。建安河下游,有寒峡,杜甫有诗《寒峡》:“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寒硖不可度,我实衣裳单。况当仲冬交,溯沿增波澜。野人寻烟语,行子傍水餐。此生免荷殳,未敢辞路难。”建安水(白水河)是先秦古道路线。在冬季寒冷的峡谷,由于寻找烟火,杜甫遇到“野人”。杜甫蜀道,在这里开始出现“难”字。由建安水向东50里,到成州治所上禄县(今甘肃西和县北或西北15公里)。由成州南行,经青阳峡(西和县南),极其险峻,杜甫有诗云“突兀犹趁人”“南行道弥恶”。又南,经龙门镇,即石龛,杜甫写有诗《石龛》:“熊罴哮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
这个时候,秦岭古道上的杜甫,在自己所处的东西南(前)北(后),不是熊罴哮,便是虎豹号。杜甫的蜀道,不是“四面楚歌”,而是“四面兽歌”,真是到了“惨绝人寰”的境地(萧涤非)。从石门又折东行至积草岭(甘肃成县西约50公里),从积草岭通唐代鸣水县(今陕西略阳县西50公里)。从积草岭东行80里至泥功山(今成县10公里),杜甫有诗。泥功山又东20里至同谷县(今成县治),为蜀道出西北的秦陇要道,杜甫小住,有《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一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己哀,悲风为我从天来。”我们不妨试着翻译一下:“有个游子叫子美,满头蓬乱的头发盖过了耳朵。终日跟在猿猴后面,捡些橡树籽充饥。大冷天的山谷,已经看不到温暖的夕阳。中原音信不通,有家难回。手脚冻得开裂了,皮肉也坏死了。啊,第一首歌唱起,已是悲伤不已。凄冷的寒风,漫天降到我的心上。”
唐诗研究大家萧涤非对此诗的注解是:“这是乾元二年十一月所作。这一年是杜甫行路最多的一年,所谓‘一岁四行役’,便是说的这一年。也是他一生中最苦的一年……真是到了‘隆绝人寰’的境地,他采用七古这一体裁,大概也就是‘长歌可以当哭’吧。”蜀道之于杜甫,已经是“长歌当哭”“惨绝人寰”;岂一个“难”字了得!最为痛苦的是杜甫此时,人尚在秦岭北麓的深山同谷,尚未翻越秦岭主脊。他的“蜀道”,尚未过半。他的“同谷七歌”,我们已经无法卒读!在同谷县(甘肃成县)人生中最为寒冷艰难的冬天,长歌当哭之后,杜甫踏上蜀道,继续南行。从同谷县出发时,杜甫写有《发同谷县》:“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停骖龙潭云,回首白崖石。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交情无旧深,穷老多惨戚。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
“去”不是,“住”也不是,秦岭古道的杜甫面临巨大的危机和绝境。“仰惭林间翮”,面对鸟儿的愧心,显得是多么的深情美好啊。“握手泪再滴”,让人为这位无比刚强的男儿心泪暗涌。人道的绝境与天道的险境,诗人的心路和秦岭古道的共契,成了杜甫千古绝唱的“蜀道难”。出发就是“绝境”,还得“更远适”,人生的苦难何乃似尔!杜甫以《发同谷县》中的“贤”“圣”才有的勇敢坚毅,在隆冬,越秦岭,穿剑门,终于在春节时分到达成都,完成了他一生中的秦岭古道之旅。杜甫的“蜀道难”,被认为是中国最伟大的纪行诗。杜甫则将自己的蜀道之旅,归之为“羁旅”——戴着镣铐跳舞,在监狱中的旅行。在秦岭古道的文化地理环境,我们普遍喜爱李白的《蜀道难》,其实杜甫的“蜀道难”,更值得人们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