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古道探寻

古道探寻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风流篇:白居易在蓝田




盛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唐诗是这个时期中一座最具特色、芳香四溢的大花园。唐代论起疆域来,虽然算不上中国历史上最大,但是,它那特有的开放的襟怀、张扬的个性、浪漫的气质、博大雍容的气度,不仅使古长安很快地成为世界的中心,而且以它特有的政治磁场征服和影响了整个世界,并开创了煌煌大唐盛世。在这种弘放的文化氛围中,唐代诗人永远像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他们写出了许多清纯可人的诗句。那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一片真正诗歌的海洋,读起这些诗词来往往令人荡气回肠,心灵震颤。
  唐代诗人白居易与蓝田也有几多文字缘。白居易先后几经蓝田,或小憩,或途经,或居住,或游览。这位一生都在诗歌创作中度过名重天下的大诗人,在他的笔下,将蓝田山水、个人感遇情怀都描写得淋漓尽致。从诗人遗存的诗作中,可以体味出诗人的喜怒哀乐、勃发的逸兴豪情,同时也可触摸到唐代官场的污浊与黑暗,诗人民本的思想和他对纯真友情的回忆,以及官场失意给诗人带来的愤懑失落的矛盾心理。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一颗文坛上的新星白居易,随着呱呱落地之声来到人间,从此开始了他漫长而不平凡的75年的人生历程。
  白居易出生于一个小官僚家庭,祖籍太原,曾祖白温移家下邽(今陕西渭南),父白季庚明经出身,做过县尉、参军一类的小官,常年居住在外。居易童年同外祖母、母亲一起度过。他生性聪颖,异于常人,幼年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祖父白鍠好学不倦,又善写文章,工五言诗,有文集十卷。父亲白季庚刚直不阿,嫉恶如仇。这些对白居易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4岁时,为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白居易开始只身江南漫游。翌年,白居易来到江南堪称园林之冠的雄郡苏州,结识了才气横溢善写五言诗的苏州刺史韦应物,并认识了韦应物周围的名士李泌、顾况、丘丹、柳浑等,一起饮酒赋诗。这些名士风流倜傥,性情各异,皆饱学之士,名动江南。15岁的白居易十分羡慕,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成为一郡之首。从此,他发愤读书,废寝忘食,口舌生疮,以至于到了手足成胝的地步。后来,他参加了科举考试,贞元十五年(799年)冬至贞元十六年(800年)春,29岁的白居易中第四名进士,享受皇家琼林宴和大雁塔题名之殊遇。当时,数千名举子中仅选拔考中了十七人,而十七人中白居易最年少。春风得意的白居易喜出望外,写下了“慈恩塔下留名处,十七人中最年少”的诗句。贞元十九年(803年)白居易参加拔萃科考试,与元稹等8人同时及第,并开始步入仕途,任校书郎。元和三年(808年)校书郎任满,白居易又与元稹等参加应制举考试,被授任周至县尉。周至县在终南山下,距长安仅一百三十余里,县尉为正九品下,主要的职责是“分判众曹,收率课调”,即相当于现在主管政法税务的副县长,须向老百姓征讨赋税,若交不出,即要鞭打、绳锁、刑具责罚等。
  白居易是位志存天下、才气横溢的诗人,平日职责要强收税课、鞭挞黎庶,使他内心常常处于矛盾与痛苦之中,但他身为主官亦无可奈何。因此,他把兴趣放在了对大自然的游历中。这个时期白居易写下了许多同情劳动人民的诗篇。在周至期间,白居易交游山林,结识了许多朋友,并一同游玩、饮酒、赋诗。是年冬,白居易和陈鸣、王质夫一同游览了距周至县城三十里处的仙游潭,此处不远就是隋文帝杨坚避暑的仙游宫(即后人所称的仙游寺)。他们谈及玄宗时的逸事,谈及盛唐煌煌伟业以及李隆基同杨玉环凄婉的爱情故事,这些使白居易激动不已。他抚今追昔,思绪万千,如长鲸吐蜃,一气呵成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长恨歌》。《长恨歌》诗句艳丽哀怨,缠绵悱恻,声韵婉转悠扬,包蕴了无穷无尽的绵绵长恨。诗中白居易对李杨的爱情悲剧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但又对李隆基的刚愎自用、荒淫误国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诗一写好,《长恨歌》就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宫廷民间广为流行,街头巷陌、楼馆酒肆争相传播,歌妓仕女纷纷学唱,白居易从此名声大震。《长恨歌》为白居易带来很大的声誉,但同时对他直抒胸怀批评皇帝的做法,也受到官场的嫉恨和文坛的争论。元和二年(807年)十月初,白居易从周至县尉调为集贤校理,十一月又被召入翰林院,受到唐宪宗的拔擢,授为翰林学士。不久,诏授白居易为左拾遗(仍充翰林学士),官品虽低,但直接面向皇帝,职责是对皇帝的不当言行进行劝谏。白居易作为性情中人,授任之后,恪忠尽守,认为这是实现自己“兼济天下”抱负的时候。他向宪宗皇帝写了许多兴利除弊、拯济民生的谏言。他常自吟“惟歌生民病,但得天子知”。此间,白居易关心社会,针贬时弊,直言诤谏,为民请命,写下了大量的《新乐府》诗篇,著名的有《卖炭翁》《杜陵叟》《观刈麦》《黑龙潭》《秦中吟》等名篇。诗中对达官显贵巧取豪夺的鞭笞、对官场骄奢淫逸的揭露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都引起了权贵们的不满。他们将白居易视如芒刺在背,恨得咬牙切齿。官场的龌龊蝇营狗苟,使白居易十分厌倦。是年秋,他信马由缰,跃上了距长安十数公里的白鹿原,来到了秋高气爽的蓝田。此时天气正如秋水般的一碧澄澄。白居易心中的懊恼被荡涤得一干二净,还有什么龌龊能淹没这个以神鹿命名的充满灵气的台塬呢!白居易在白鹿原上很快地唱吟出了《七绝》一首:
  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
  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上信马行。
  这是白居易在白鹿原、在蓝田留下的以白鹿原为题,最坦率、最通俗易懂的一首诗句。
  由于白居易锋芒太露,对皇帝讽谏常逆鳞犯颜,不避斧钺,言辞过激,惹得宪宗皇帝对他愈来愈厌恶。后来,宪宗皇帝诏命白居易任京兆府户曹参军,使他远离了皇帝身边。此间,居易的母亲陈老夫人因突患狂疾失足落井而亡。居易辞官,丁忧在家,守孝三年。后丁忧期满,他重新回到了长安。
  对于白居易再复出,朝廷官僚集团又惧又恨,安排他一个东宫左赞善大夫的闲官,不许他过问朝政,使白居易远离了政治中心。白居易一腔热血,壮志难酬,不公正的任用使他感到异常的失望。唐朝廷再次冷落疏远了这位赤胆忠心的赤子。
  元和九年(814年)秋,年逾不惑的诗人白居易携友人张殷横一游蓝关道,来到蓝田位于蓝关道旁的悟真寺,开始了五昼夜的漫游。悟真寺从隋唐起就是京都名刹,容僧逾千,隋仁寿年间高僧慧超受净业之邀入悟真寺在此居住并讲经说法。寺院规模宏大,庙垣回廊楼阁台殿鳞次栉比,绵延数十里。这里扫尽了红尘万丈喧嚣,纤尘不染,清幽恬静,是块梵音萦绕的佛门福地。寺外茂林修竹,断岩危石,碧潭飞瀑,清丽翠秀。寺内香火缭绕,佛像逾千,名家墨宝,画圣壁画,历历在墙。蓝田山水如此壮丽秀美,使白居易寄情于山水之间,如断羁之麋、入海池鱼,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大自然中。他时而攀上悬崖,跃上危石,时而步入竹林、踏上布满苍苔的仄径,时而走入佛堂,一面听经说法,一面以艺术家的目光欣赏着墨色尚新的褚遂良书法、吴道子的壁画。他攀多宝塔,瞻玉象殿、观音堂,寻画龙堂,上褐仙寺,登晒药台,秀丽的蓝田山水,巧夺天工的佛国艺术宝库,使白居易心驰神荡,流连忘返。他“一游五昼夜,欲返仍盘桓”。诗人神思勃发,一口气写下了一百三十余韵的叙景长诗《游悟真寺》,诗云: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手拉青竹杖,足踏白石滩。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仰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林梢袅青翠,韵若风中弦。日月光不透,绿阴相交延。……
  赤日间白雨,阴晴同一川。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
  云昔伽叶佛,此地坐涅槃。至今铁钵在,当底手迹穿。……
  隔瓶见舍利,圆转如金丹。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祗园。
  我本山中人,误为时网牵。既登文字科,又忝谏诤员。
  拙直不合时,无益同素餐。以此自惭惕,戚戚常寡欢。
  今来脱簪组,始觉离忧患。及为山水游,弥得纵疏顽。……
  野麋断羁绊,行走无拘挛。池鱼放入海,一往何时还。
  身著居士衣,手把南华篇。终来此山住,永谢区中缘。
  我今四十余,从此终身闲。若得七十期,犹得三十年。
  (以上仅节选部分诗句,以飨读者)
  《游悟真寺》诗长达一百三十余韵,读之琅琅上口,是与《长恨歌》相媲美的长诗。如果说《长恨歌》以情而感人,那么《游悟真寺》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色之中,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污浊官场的厌倦以及回归大自然的追求向往跃然纸上,读之确有一唱三叹之感。
  蓝田的山水如此令人陶醉,白居易游悟真寺的第五天,由峰顶下山,来到悟真寺下的玉泉寺,但是他仍沉浸在对大自然返朴归真的兴趣之中。他想起了自己闲云野鹤般的身世,想到自己洁身自好,一腔赤胆忠于朝廷,却四处遭忌,他感到命运多么不公正,他百感交集,深深感到前途渺茫,于是一首新作浮上心头,写下《题玉泉寺》诗一首:
  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闲心对定水,清净两无尘。
  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兴尽下山去,知我是谁人。
  唐元和年间是唐代的多事之秋。“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朝廷大权旁落,形如傀儡。唐元和十年(815年)元月,宰相武元衡在上朝的路上,被刺客暗杀,甚至连头都割了去,朝中大臣噤若寒蝉,或借故不上朝。白居易义愤填膺,他认为这是藩镇公然向朝廷挑衅,“盗杀宰相于道衢之中”,是朝廷的奇耻大辱。他不顾自己东宫闲官不许过问朝政的情况,急冲冲向皇帝奏本,主张捕贼雪耻,以肃国法。但是,白居易这个正义的行动,反而遭到朝廷旧官僚集团的反对,他们并不为自己的懦弱胆怯而脸红,反而攻击白居易以后宫官参予朝政,以越礼乱制为由,大加攻击,又以三年前白母陈老夫人因狂疾坠井身亡一事为由借题发挥,以不孝罪名借机发难。在一场精心布置的阴谋陷害下,白居易终于被旧势力和刚愎自用的皇帝贬为江州司马,古长安再也容不下这位热爱它的忠心赤子。诏书一下,白居易立即匆匆上路。
  是年八月,白居易从长安出发,他带着满腔的愤怒与痛苦踏上了行程。是时,秋风乍起,落叶阵阵,灞桥两岸摇曳的垂柳飘动起它修长的柔丝,似乎想要挽留这位即将远行的游子。白居易在长亭边与妻子匆匆话别。望着妻子杨夫人那满眼的泪水,白居易满腹忧伤。他一抖黄斑马,急匆匆踏上了东行的路程。经过一天的颠簸,白居易来到了蓝田县辋川境内的韩公堆。这是蓝关古道上的重要山岭,因桓温北伐屯兵在此而得名。同时,这里又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羽化成仙之地,此山又被后世命名为成仙岭。白居易一行来到韩公堆旁,作为朝廷贬官,他想起好友元稹。就在同年(元和十年)初春,元稹自唐州任上奉诏经蓝桥驿回京。三月间,元稹又被贬谪通州(四川东北部,大巴山之南,长江北)。他想起元稹几次往返于蓝关古道,今天他自己也作为贬官,“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随感而发,口占一绝《韩公堆寄元九》一诗,诗云:
  韩公堆上涧西头,冷雨凉风拂面秋。
  努力南行少惆怅,江州犹胜似通州。
  到了落魄的地步,白居易仍然宽慰好友,表现出他与元稹友情的纯真,同时也表露了白居易对贬官的痛苦与无奈。
  走出韩公堆,只见群峰削玉,黛色的秦岭绵亘如浪。白居易想起沿途经过的七盘岭、乱石岔、风门子、鸡头关、六郎关、十二筝坡,尽都是古道之险途,危峰削立,道路崎岖,而自己的宦海沉浮,真像春梦一场,不知何日方是尽头,一时无名惆怅从心头暗生。他迤逦而行,行至蓝关,忽豁然开朗。蓝关扼河而立,尾生抱柱的石桩历历尚在。白居易无法排除自己的悲愤与失落之感,望着古木森森的古道,又吟出了《初出蓝田路作》的五言诗。诗云:
  停骖向前路,路在秋云里。苍苍县南道,去途从此始。
  绝顶忽盘上,众山皆下视。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
  朝经韩公坂,夕次蓝桥水。浔阳又四千,始作七十里。
  人烦马蹄砠,劳苦已如此。
  当晚,白居易一行停宿在蓝桥驿中。他望见驿站长亭的粉墙上,题写着元稹墨色犹新的诗句。那是元和十年(815年)初春,元稹题写于驿亭壁上的七律一首,题为《留呈梦得子厚致用》,诗中有“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一派得意而欢快的诗句。然而上苍实在是造化弄人,元稹入京不久,三月间就远谪通州。八月,白居易亦作为贬官离开京城,来到蓝桥驿,他看到元稹之诗,感到世事无常,仕宦险恶,于是,感慨之余白居易题新诗一首于粉墙之上。诗云: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是夜,驿馆周围月明如昼,清辉照地。碧天洞古松白森森一片,四周远山含黛,一片寂静。此时,庭堂之上无聊的清客,一面狎妓,一面吃酒猜拳,堂边的歌妓正弹奏出王维的阳关三叠,悠扬苍凉。当“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随着弦律而发出三重唱,顿时音韵如长江波涛迭起,又如鲸波蜃气、九皋鸣鹤,使遭贬远行的白居易倍加伤感。他想自己如金剑深埋,天日难见,朝政风云多变,慨然之际,又写下了《宿蓝溪对月》(亦称《宿蓝桥题月》)一首:
  昨夜风池头,今夜蓝溪口。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新松秋影下,半夜钟声后。清影不宜昏,聊将茶代酒。
  第二天,白居易带着一腔委屈,踏上了去江州司马的任上。在江州任上,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邂逅了长安歌妓琵琶女,一篇中国诗歌史上描写音乐最精彩的名篇《琵琶行》诞生了。
  人生如峰回路转,白居易六年的谪贬生活结束了(四年的江州司马,二年的忠州刺史)。随着宪宗暴卒,穆宗登基,朝廷格局又发生了重大变化。长庆元年(821年)九月,白居易接到诏命,拜为尚书司门员外郎。他又匆匆沿江而下,奔鄂州,入汉水,到襄阳,三过蓝关古道,重新回到了京都长安。这年白居易三迁其官,一为尚书司门员外郎,二迁为主客郎中,三迁为中书舍人。居易脱去青衫,穿上绯衣,跨入了高官行列。但是,白居易终为性情中人,他正直廉洁,行在“独善”,从不以私害公,持正极严,知识分子的天真与执拗,使他实际上违反了官场的潜规则。人心叵测,帝心易变,终于在白居易回京二年之后,他又一次被朝廷罢去中书舍人,诏令为杭州刺史。居易从古长安出发,因潼关道不通,改行商山路,四经蓝关古道。途经蓝溪时,作五言长诗一首。此诗以带有总结性的语言,将自己因表奏严惩杀死丞相的凶手而遭谪贬的看法和态度融于诗中。此时的白居易已在宦海游历日久,逐渐消磨了年青时的锐气。《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诗云:
  太原一男子,自顾庸且鄙。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
  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廷理。伏阁三上章,戆愚不称旨。
  圣人存大体,优贷容不死。凤诏停舍人,鱼书除刺史。
  冥怀齐宠辱,委顺随行止。我自得此心,于兹十年矣。
  余杭乃名郡,郡郭临江汜。已想海门山,潮声来入耳。
  昔予贞元末,羁旅曾游此。甚觉太守尊,亦谙鱼酒美。
  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尚拟拂衣行,况今兼禄仕。
  青山峰峦接,白日烟尘起。东道既不通,改辕遂南指。
  自秦穷楚越,浩荡五千里。闻有贤主人,而多好山水。
  足行颇为惬,所历良可纪。策马度蓝溪,胜游从此始。
  翌日,白居易离开蓝桥驿,东南而行到达杭州任上。任中白居易疏浚六井,修建白堤,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西湖的山光水色,使他流连忘返,“新篇日日成”,进入了创作的高潮时期。后诏令白居易回长安,任太子右庶子,白居易又回到长安。
  宝历初年,白居易接到朝廷诏令,就任苏州刺史。苏州雄郡是白居易年青时结识韦应物及李泌、顾况、柳浑等名士的地方,也是当年白居易立志平生要做一名郡守的地方。这次离京南行,五过蓝关古道,当晚住宿在清源寺,即当年王维辋川二十景文杏馆所在地。这次南行,白居易的心情是宽松而愉悦的,他回首一生宦海沉浮,写下了《宿清源寺》感遇一首。诗云:
  往谪浔阳去,夜憩辋溪曲。今为钱塘行,重经兹寺宿。
  尔来几何岁,溪草二八绿。不见旧房僧,苍然新树木。
  虚空走日月,世界迁陵谷。我生寄其间,孰能逃倚伏。
  随缘又南去,好住东廊竹。
  白居易诗句冠天下,他的诗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大类,上边这首诗应归于“感伤诗”的范畴。此时白居易已过天命之年,已进入人生的中晚年时期,少年时期的锐气日渐消磨,那些充满战斗性的鞭挞社会不良现象的讽喻诗。诗篇已逐渐减少,早年“兼济天下”的政治热情也渐渐冷却。
  除以上诗篇外,白居易在唐永贞与元和初年,任小官吏,多次游历卜居蓝田县玉山下,写下许多诗篇。今卜居之地已难以考据出具体位置,但是白居易的诗句却记下了他鲜为人知的行程。其诗有:
  游蓝田山卜居
  脱置腰下组,摆落心中尘。
  行歌望山去,意似归乡人。
  朝蹋玉峰下,暮寻蓝水滨。
  拟求幽僻地,安置疏慵身。
  本性便山寺,应须旁悟真。
  村居寄张殷衡
  金氏村中一病夫,生涯濩落性灵迂。
  唯看老子五千字,不蹋长安十二衢。
  药铫夜倾残酒暖,竹床寒取旧毡铺。
  闻君欲发江东去,能到茅庵访别无。
  蓝田刘明府携酌相过,与皇甫郎中卯时同饮醉后赠之
  腊月九日暖寒客,卯时十分空腹杯。
  玄宴舞狂乌帽落,蓝田醉倒玉山颓。
  貌偷花色老暂去,歌踏柳枝春暗来。
  不为刘家圣贤物,愁翁笑口太难开。
  以上是白居易在蓝田时留下的闲适诗。从以上诗中看,白居易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更是一个兴趣广泛的游子。白居易除在玉山附近涉足外,还游历了辋川感化寺等处。感化寺是唐代著名的佛寺,它位于蓝田县境内,庙宇恢弘,香火旺盛,为文人墨客游览胜地,王维、裴迪等多留有诗篇。白居易是一位重情重义而义无返顾的性情中人,当年他同元稹(即元九)、刘禹锡(即刘三十二,兄弟排行)即为好友,他们曾一起游感化寺,并留有题字。元、刘二人遭贬后,白居易来到蓝田感化寺,见元、刘题字,已是尘埃满壁,字在人渺,一种怅然之情油然而生,遂作七律一首。
  感化寺见元九刘三十二题处
  微之谪去千余里,太白无来十一年。
  今日见名如见面,尘埃壁上破窗前。
  另外白居易在蓝田留下的诗作中,影响颇大的诗篇当数青石诗。青石作为蓝田山之特产,其色玄黑,纹理细密,是民间用作神道碑、碣的上等材料。白居易在元和四年(809年)任左拾遗时,代石立言,以青石碑为题材,抒发了良臣志士的忠烈之志。其言直意切,使闻者深诫,是一篇为忠义扬名、讨奸笞贼的檄文。蓝田青石有白居易为其作诗,实乃石之幸也。现将全文录之,以飨读者。
  青石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
  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
  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
  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呵希烈时。
  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
  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
  慕为人,劝事君。
  这首诗是唐代一首正气歌,它娓娓道来,文系于意,彰显其志,篇无定句,句无定字,如淡水芙蓉,无任何雕琢之句,读之使人荡气回肠,热血沸腾,忠义之气顿生。《青石》一诗确不失为一首难得的好诗篇。
  苏州任上归来,白居易先后任过三品秘书监、刑部侍郎、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最后以刑部尚书致仕。白居易是唐代诗歌海洋中最为高产的诗人之一。他“一日无诗却堪忧”,是一个嗜诗如命的人。白居易的诗明白易懂,老幼都通。他常常在诗写成后,读给普通百姓,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白诗就形成了通俗易懂的诗风。白居易晚年诗作,向民歌学习,诗风清新可爱,蕴涵着民歌新声,一直传唱不衰。然而,白居易成就最高的诗作,还是他的讽喻诗,这些诗词贴近生活,感受民间疾苦,指斥时弊,确为一个时代的史诗,充满着战斗精神,具有着无穷的生命力。
  白居易在蓝田留存的诗句,比起他的整个诗作来,不过是沧海中的一朵浪花。但是,是蓝田的灵山秀水,激发了诗人创作的灵感,诗人对于大自然所产生的亲近感,使他为中国文坛留下了那么多优秀的诗句,是值得人们赞颂和不容忽视的。
  会昌六年(846年),唐宣宗即位,因仰慕白居易的人品诗才,欲拜他为相,但因白居易年迈多病,只好作罢。
  这年八月,75岁高龄的白居易溘然谢世,他走完了自己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75年。白居易的一生,兼有政治家、学者、诗人的才能,兼通儒、佛、道三教之义。他光明磊落,正直无邪,喜怒哀乐兼有,酸甜苦辣备尝,刚直中寓有温婉,坚韧中稍杂恬淡,荣达而不自傲,贬谪而不自卑,是位才品满天下的天才诗人。宣宗李忱听到白居易仙逝的消息,非常痛心,立即写就一首七律悼念之。唐宣宗对白居易的一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与总结。诗云: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一颗文坛巨星殒落了,这首诗是对诗人一生最好的诠释和最简要的概括。
蓝关古道/曾宏根.-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