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古道探寻

古道探寻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人物民俗篇 古道民俗与风情:蓝田道情与华胥道情戏


“道情”是曲艺的一个种类。道情的名称和渊源与我国道家发展有关。最早道情以道教故事为题材,运用道歌《九真》《承天》等曲牌,由道士以说唱形式,宣扬道教的教义。这种由道士们说唱道教情理的曲调,被人们称为“道情”,此后逐渐被传至民间。由于传播地域的不同,受地方方言和歌谣的影响,以及多种文化的渗透,形成了不同地域的带有地域特征的地方道情。就陕西而言,就有关中道情、陕南道情、商洛道情等不同的种类。道情由于演奏乐器的不同,有的也被称为渔鼓、竹琴等。
  蓝田作为中国道教的第五十五福地,是韩湘子羽化成仙的地方。韩湘子怀抱渔鼓手拿简板,将道情传于民间的说法不胫而走。蓝田道情虽属于关中道情,但韵味与关中道情有很大的差别,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蓝田的道情班子有华胥上许道情班、史家寨、田家村、林家寨等道情班、韩奉贤皮影戏班道情等班底。
  华胥上许道情班成立于清道光年间。最早是华胥孟家崖、石家沟有道情艺人三人。上许村许新痴迷此剧,冬闲时常到两村学习道情。许新学会后教给许文选,许新父亲后又请来瞎子卯教他儿子拉胡琴。许文选后来也逐渐发展成为有名的“全呱呱把式”。许新、许文选、瞎子卯3人又和邻村爱好者许生隆、颉清廉、许长志、许清魁、惠峰泰、许宗衡等人组成了上许家道情班底,从此,这个曲艺班子就活跃在骊山脚下。每年逢年过节、平日的婚丧嫁娶、寿诞开张、乔迁庆贺,上许道情成为民间文艺活动的主角,曾多次参加楼观台、长安南五台、老洞庙、临潼仁宗庙、十王庙等寺庙庙会、法会的演出活动,也参加过辛亥元勋陕西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张凤翙为其母亲举办的祝寿活动。当时张家寿诞活动中不少剧种云集,竞相演出,而上许道情一演出,乐器一唱,竟成为满堂彩,观众蜂拥而来,喝彩声、掌声此起彼伏,响声不绝。张凤翙大受感动,亲自将道情移至上房,为母亲老太夫人演出,并赠演出人员每人银元五枚,在西安周围影响很大。上许道情遂成为一支驰名省内外的道戏班。
  1957年,上许道情戏班代表蓝田县参加了渭南地区“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演淐着中型孝廉曲子《芦花絮》,受到了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后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又演出了寓言故事剧《老鼠告狸猫》。此次会演荣获集体大奖1个,个人奖7个。1958年,该班老艺人在县民光剧团的指导下,又排演了《槐荫媒》道情表演剧,在蓝田县境巡回演出,深受观众的喜爱。1966年“文革”运动中,在“破四旧”的极“左”口号下,上许道情许多传统剧目的脚本被烧毁,赖有酷爱道情的老艺人许宗衡冒着被批斗的危险,将部分脚本放在烟筒里,才保存了下来。1981年渭南地区民间曲艺组对上许道情进行了录音,并搜集整理出《卖道袍》《八岔诗》《高老庄》《京棠劝夫》等30多个剧本。1981年腊月,陕西电视台在蓝田组织录制了春晚节目,在普化街将该班的《槐荫媒》录像。1982年春节,上许的《槐荫媒》道情戏参加了蓝田民间小戏业余调演活动。
  华胥上许道情鼎盛时,剧目有200多个。其内容多与道教有关,涉及到韩湘子的戏就有数十种,主要是道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宣扬忠孝节义,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目前上许道情班保留和演唱的剧目有《卖道袍》、《八岔诗》、《高老庄》、《京棠劝夫》、《芦花絮》、《大赐福》、《五果争先》、《八仙上寿》、《林英遭继母》、《药仙传道》、《玉梁桥送子》、《百忍堂》、《合家论》、《刘备招亲》、《说教》、《小姑贤》、《董永卖身葬父》、《张清贵刮肉奉母》等80余部。许宗衡和许存山两位老艺人还创作了现代道情剧《母思儿情》、《姑嫂姻缘》、《爱情还是离恨》、《换公婆》、《酒色财气》、《姑娘的心愿》、《甜》、《百样花》、《儿子儿媳》、《婆婆的心》、《儿女婚事》等30余部剧目,使古老的道情剧种焕发了青春,增添了与时代同步的崭新内容。
  华胥上许道情虽然于1982年时曾搬上舞台,属于舞台表演的一部分,但平时表演形式仍为坐唱。它的曲体结构,有板头曲调、唱腔过门、间奏曲,曲牌属于联曲体。唱腔流派基本属关中派,但由于在蓝田流传时间过长,形成新的变种剧曲,并具有明显的蓝田地方特色。
  道情伴奏的主要乐器有渔鼓、简鼓、三叉板、碰铃、板胡、二胡、京胡、三弦、笛子等。若登台演出,则需着衣化妆,用秦腔一套打击乐。
  道情的音乐调式,是以“5”作为调式主音,即“徵”调式,分为花音与苦音两类声腔,曲调、过门亦是如此。
  蓝田华胥上许道情,用人较少,三五个人即可演唱。演唱时用第二人称口气,一人包本说唱到底。唱时无乐器伴奏,听众对唱词听得十分清楚;“拉坡”时众人帮腔,气氛热烈,称为“满堂吼”,颇有二华老秦腔之韵味。道情特征是乐器渔鼓,低沉震耳,与碰铃、简板等乐器合奏,夜静更深,更显得声律典雅悠扬,使人如听仙乐,余味不尽。上许道情在长期演唱中不断对音律进行革新,将原来声音特别低沉缓慢的五眼笛改为四眼笛,使曲调更加紧凑,声律更加慷慨激昂。同时,上许道情在发展中又将碗碗腔的韵味融入道情之中,使上许道情更加细腻婉转,悠扬悦耳,形成了蓝田道情的地方特色。
蓝关古道/曾宏根.-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