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探寻
人物民俗篇 物华天宝:历史名玉——蓝田玉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称,古都西安东南的蓝田县以出产美玉而闻名于世。蓝田玉和新疆和阗玉、辽宁岫岩玉、浙江良渚玉,并称中国的“四大名玉”。
玉,“石之美者也”。蓝田玉色彩斑斓,光泽温润,纹理细密,质地坚硬,以绿、白、天青、赭红、玄黑为主要色泽。它的主要成分是蛇纹石及少量的透闪石、水镁石、绿松石、辉绿石等,为含水的铜、铝磷酸盐和镁硅酸盐,摩氏硬度为4~6度。据大量的出土文物表明,我国在石器和青铜器时代之间,有一个玉器时代,并形成了北起燕山南到广东的新月形文化圈。而蓝田玉在这个文化圈中,起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蓝田县大寨乡文刘坡仰韶—龙山文化遗址中,已有先民们制作的玉璧、玉戈等。商、周、春秋至先秦,由于玉的宗教神秘色彩,蓝田玉不断被采掘,至唐时达到鼎盛。人类在同玉的接触中,不断地赋予并发展了玉的内涵的新的文化观念。封建帝王在鼓吹“天赋神权”的同时,对蓝田玉表示了无限的敬畏和超常的奢爱,美玉被赋予了神性。《韩诗外传》说“良玉度尺,虽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大戴礼》说“玉在山而木润”,“石韫玉而山辉”。《太平御览·玉玺谱》载,秦始皇时得蓝田水苍玉制为传国玉玺,命李斯篆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并作为皇帝的符宝以号令天下。到了汉代,蓝田玉作为宫廷宠物,被大量地使用。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曾用蓝田玉制成鸠首玉杖,赐予德高望重的耄耋老臣,以示皇恩浩荡。汉武帝刘彻寝宫墓道,选用蓝田玉作为大玉辅首。蓝田县洩湖镇薛家河发掘的汉代长公主墓,有用蓝田玉制作的铜镂玉衣,其规范有致,为长方梯形,另外,三里镇新庄村出土的有汉代玉琀……这些都说明蓝田玉早在两千多年前,已被贵族们大量享用,并用以显示他们社会地位之尊贵。
晶莹剔透的美玉,也曾引发了古人丰富的遐想。他们认为玉是天地(阴阳)的精髓。南北朝时炼丹大盛于时,食玉之风亦随之兴起。明隆庆五年(157年)编修的《蓝田县志》曾载:李预为冯翊太守,每羡古人餐玉之法,于蓝田山中掘得环璧杂器百余枚,预乃椎七十枚为屑,每日食之,余多惠人。后闻者来到李预得玉处寻找,皆无所见了……
到了唐代,蓝田玉开发达到极盛时期。玉被唐廷列为地方贡品,王公贵胄用蓝田玉装饰冠冕、朝服、钗环首饰和刀剑鞘柄,用途最广的当推为玉带和玉步摇。《新唐书·车服》曾记载了严格的使用玉带的制度:三品以上的官吏,方可饰金玉带。玉显示了严格的等级尊严和权威威仪,用蓝田绿玉镶金打制而成的玉步摇,因后宫妃嫔的宠爱而价值连城。此外,蓝田玉还被制成宫廷乐器。《杨贵妃外传》载:“太真善击罄,上令用蓝田玉制成一罄,备极工巧。”
蓝田玉为人间之珍品,人们在对玉的偏爱中,根据玉的自然属性,又根据自己的文化观念,赋予玉以独特的涵义,并把玉同人的精神世界、行为举止、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以玉象征人类的几种美德:温润而泽代表仁,缜密以栗代智,声清越及远、廉而不刿代表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代表忠,坚硬代表勇,锋锐不甚代表处事有度。由于人们对玉的偏爱,历代文学作品,有大量的讴歌蓝田玉的诗篇。汉乐府《羽林郎》中有“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南朝诗人江淹之《丽色赋》中写道:“帐必蓝田之宝,席必蒲陶之文。”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白居易在《游悟真寺》的长诗中有:“卞和死已久,良玉多弃捐。或时泄光彩,夜与星光连。”至于韦应物的《采玉行》和李贺的《老夫采玉歌》,则深刻地反映了由于统治者对蓝田玉的大量需求,采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由于皇室和达官显贵的贪婪,蓝田玉被常年无休止地开采,唐末玉源渐竭。特别是唐开元十七年(729年)蓝田地震,大风雷电,玉石矿区山摧百余步,使矿区遭严重破坏。五代时战乱频仍,关中残破,随着全国政治中心的东移,蓝田玉又逐渐湮没。明清中,蓝田玉源又见端倪,蓝田玉又逐渐问世,但因质地粗糙,行销不远。民国初《蓝田县志·物产卷》载:“县东玉山,古称采玉之处,今矿苗罕见,唯辋川内菜峪川出产各色石,质坚而细,俗称‘菜玉’”。
近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蓝田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开发矿产资源,使古老的蓝田玉重新焕发异彩,并采取内引外联,形成了集约化加工销售一条龙。秦岭腹地的玉川乡、红门寺乡三山九沟的山民们家家采玉户户琢玉磨玉的清脆之声,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河南、山东等外省加工者亦纷至沓来进行采购。蓝田县各种国营、私营和个体玉雕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已达八百余家,县城也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向阳路、长坪路、迎宾路玉石三条街,省、市及全国各旅游景点亦开设门店大量销售蓝田玉。蓝田县已开发玉雕产品千余种,并远销港、澳、台、加拿大、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法国、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奥地利、西亚及非洲等地,不少玉雕珍品被行家收藏。
蓝田玉为什么空前走俏,赢得越来越多社会各界的青睐?首先在于蓝田玉自然属性中所具有的美学价值。经科学鉴定,蓝田玉属角闪石族矿物质,化学成物分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五氧化二磷、氧化铜、三氧化二铁、石墨等及微量元素锡、锰、铬、镍、锌。天然状态下特别是雨后的蓝玉石材,不仅清润如脂彩翠映呈,而且玉面上构成了千姿百态、虚实相生的自然景观:有的如苍松逶迤、流云飞瀑,有的如红梅闹春、牡丹竞放,有的如熊猫噬竹、猛虎啸谷,有的如鹰隼秋风,龙挂在天,有的似泼墨,有的如凝脂,有的绿似翡翠,有的黄如纯金。经精心雕琢的玉雕珍品如花熏楼、八仙过海、七贤出关、玉皇大帝、滴水观音、丝路花雨、十八罗汉、佛祖菩萨、玉雕屏风、名人墨宝、虫鱼花鸟,造型皆栩栩如生。巨雕高达4米,微雕小如手指,连环雕立意新奇、构思绝妙,使外商赞不绝口,堪称巧夺天工。产品销售不仅十分走俏,为蓝田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在西部大开发中,蓝田玉走出了一条立足当地资源、产供销服务一条龙的集约化路子。
而蓝田玉走俏的另一原因,在于它的医疗保健作用。据《神农本草》、《唐本草》、《本草纲目》记载,玉石具有除胃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等疗效。而蓝田玉中的微量元素,长期佩带接触按摩人体,有利于体内各器官功能的平衡。而用蓝玉制作的长寿枕、软玉枕,对治疗各种高血压眩晕、头痛、耳鸣、脱发等老年性疾病具有明显效果。这正是蓝田玉走入寻常百姓家、走俏全中国的原因。
蓝田玉之所以被人们喜爱,还在于它的制品能够迎合、承载、寄托人类的审美心理。先民们认为蓝田玉是宇宙精华凝结而成,与天地神灵相通,可避邪,可防腐,可长生驻颜,比金子更贵,即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帝王用之以示受命于天,君子佩之以示品德高尚,美女常以“玉体’、“玉立”、“守身如玉”以示倩影与忠贞。晋代干宝《搜神记》以蓝田玉为题材,而编撰出书生杨雍伯《种玉缘》的神话故事。而在古玉文化的传说中更有“玉能代主而碎”(主人有灾玉碎而自警)的功能。此说固然失于荒诞,但蓝田人民爱玉惜玉敬玉之心,已跃然纸上了。
蓝田玉虽不及和阗玉之细腻、岫岩玉之晶莹剔透,但兼有各种美玉之特征,且埋藏量十分丰富。地勘表明它的总蕴藏量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可供开采100万吨。另外蓝田玉的姐妹岩橄榄岩、玄武岩、大理石、花岗岩等藏量更丰,成为发展蓝田经济得天独厚的石材资源。
蓝田玉历史悠久,品种独特,中外驰名。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高潮的到来,历史名玉——蓝田玉,必将是“天生丽质难自弃”。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玉,“石之美者也”。蓝田玉色彩斑斓,光泽温润,纹理细密,质地坚硬,以绿、白、天青、赭红、玄黑为主要色泽。它的主要成分是蛇纹石及少量的透闪石、水镁石、绿松石、辉绿石等,为含水的铜、铝磷酸盐和镁硅酸盐,摩氏硬度为4~6度。据大量的出土文物表明,我国在石器和青铜器时代之间,有一个玉器时代,并形成了北起燕山南到广东的新月形文化圈。而蓝田玉在这个文化圈中,起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蓝田县大寨乡文刘坡仰韶—龙山文化遗址中,已有先民们制作的玉璧、玉戈等。商、周、春秋至先秦,由于玉的宗教神秘色彩,蓝田玉不断被采掘,至唐时达到鼎盛。人类在同玉的接触中,不断地赋予并发展了玉的内涵的新的文化观念。封建帝王在鼓吹“天赋神权”的同时,对蓝田玉表示了无限的敬畏和超常的奢爱,美玉被赋予了神性。《韩诗外传》说“良玉度尺,虽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大戴礼》说“玉在山而木润”,“石韫玉而山辉”。《太平御览·玉玺谱》载,秦始皇时得蓝田水苍玉制为传国玉玺,命李斯篆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并作为皇帝的符宝以号令天下。到了汉代,蓝田玉作为宫廷宠物,被大量地使用。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曾用蓝田玉制成鸠首玉杖,赐予德高望重的耄耋老臣,以示皇恩浩荡。汉武帝刘彻寝宫墓道,选用蓝田玉作为大玉辅首。蓝田县洩湖镇薛家河发掘的汉代长公主墓,有用蓝田玉制作的铜镂玉衣,其规范有致,为长方梯形,另外,三里镇新庄村出土的有汉代玉琀……这些都说明蓝田玉早在两千多年前,已被贵族们大量享用,并用以显示他们社会地位之尊贵。
晶莹剔透的美玉,也曾引发了古人丰富的遐想。他们认为玉是天地(阴阳)的精髓。南北朝时炼丹大盛于时,食玉之风亦随之兴起。明隆庆五年(157年)编修的《蓝田县志》曾载:李预为冯翊太守,每羡古人餐玉之法,于蓝田山中掘得环璧杂器百余枚,预乃椎七十枚为屑,每日食之,余多惠人。后闻者来到李预得玉处寻找,皆无所见了……
到了唐代,蓝田玉开发达到极盛时期。玉被唐廷列为地方贡品,王公贵胄用蓝田玉装饰冠冕、朝服、钗环首饰和刀剑鞘柄,用途最广的当推为玉带和玉步摇。《新唐书·车服》曾记载了严格的使用玉带的制度:三品以上的官吏,方可饰金玉带。玉显示了严格的等级尊严和权威威仪,用蓝田绿玉镶金打制而成的玉步摇,因后宫妃嫔的宠爱而价值连城。此外,蓝田玉还被制成宫廷乐器。《杨贵妃外传》载:“太真善击罄,上令用蓝田玉制成一罄,备极工巧。”
蓝田玉为人间之珍品,人们在对玉的偏爱中,根据玉的自然属性,又根据自己的文化观念,赋予玉以独特的涵义,并把玉同人的精神世界、行为举止、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以玉象征人类的几种美德:温润而泽代表仁,缜密以栗代智,声清越及远、廉而不刿代表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代表忠,坚硬代表勇,锋锐不甚代表处事有度。由于人们对玉的偏爱,历代文学作品,有大量的讴歌蓝田玉的诗篇。汉乐府《羽林郎》中有“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南朝诗人江淹之《丽色赋》中写道:“帐必蓝田之宝,席必蒲陶之文。”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白居易在《游悟真寺》的长诗中有:“卞和死已久,良玉多弃捐。或时泄光彩,夜与星光连。”至于韦应物的《采玉行》和李贺的《老夫采玉歌》,则深刻地反映了由于统治者对蓝田玉的大量需求,采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由于皇室和达官显贵的贪婪,蓝田玉被常年无休止地开采,唐末玉源渐竭。特别是唐开元十七年(729年)蓝田地震,大风雷电,玉石矿区山摧百余步,使矿区遭严重破坏。五代时战乱频仍,关中残破,随着全国政治中心的东移,蓝田玉又逐渐湮没。明清中,蓝田玉源又见端倪,蓝田玉又逐渐问世,但因质地粗糙,行销不远。民国初《蓝田县志·物产卷》载:“县东玉山,古称采玉之处,今矿苗罕见,唯辋川内菜峪川出产各色石,质坚而细,俗称‘菜玉’”。
近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蓝田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开发矿产资源,使古老的蓝田玉重新焕发异彩,并采取内引外联,形成了集约化加工销售一条龙。秦岭腹地的玉川乡、红门寺乡三山九沟的山民们家家采玉户户琢玉磨玉的清脆之声,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河南、山东等外省加工者亦纷至沓来进行采购。蓝田县各种国营、私营和个体玉雕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已达八百余家,县城也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向阳路、长坪路、迎宾路玉石三条街,省、市及全国各旅游景点亦开设门店大量销售蓝田玉。蓝田县已开发玉雕产品千余种,并远销港、澳、台、加拿大、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法国、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奥地利、西亚及非洲等地,不少玉雕珍品被行家收藏。
蓝田玉为什么空前走俏,赢得越来越多社会各界的青睐?首先在于蓝田玉自然属性中所具有的美学价值。经科学鉴定,蓝田玉属角闪石族矿物质,化学成物分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五氧化二磷、氧化铜、三氧化二铁、石墨等及微量元素锡、锰、铬、镍、锌。天然状态下特别是雨后的蓝玉石材,不仅清润如脂彩翠映呈,而且玉面上构成了千姿百态、虚实相生的自然景观:有的如苍松逶迤、流云飞瀑,有的如红梅闹春、牡丹竞放,有的如熊猫噬竹、猛虎啸谷,有的如鹰隼秋风,龙挂在天,有的似泼墨,有的如凝脂,有的绿似翡翠,有的黄如纯金。经精心雕琢的玉雕珍品如花熏楼、八仙过海、七贤出关、玉皇大帝、滴水观音、丝路花雨、十八罗汉、佛祖菩萨、玉雕屏风、名人墨宝、虫鱼花鸟,造型皆栩栩如生。巨雕高达4米,微雕小如手指,连环雕立意新奇、构思绝妙,使外商赞不绝口,堪称巧夺天工。产品销售不仅十分走俏,为蓝田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在西部大开发中,蓝田玉走出了一条立足当地资源、产供销服务一条龙的集约化路子。
而蓝田玉走俏的另一原因,在于它的医疗保健作用。据《神农本草》、《唐本草》、《本草纲目》记载,玉石具有除胃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等疗效。而蓝田玉中的微量元素,长期佩带接触按摩人体,有利于体内各器官功能的平衡。而用蓝玉制作的长寿枕、软玉枕,对治疗各种高血压眩晕、头痛、耳鸣、脱发等老年性疾病具有明显效果。这正是蓝田玉走入寻常百姓家、走俏全中国的原因。
蓝田玉之所以被人们喜爱,还在于它的制品能够迎合、承载、寄托人类的审美心理。先民们认为蓝田玉是宇宙精华凝结而成,与天地神灵相通,可避邪,可防腐,可长生驻颜,比金子更贵,即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帝王用之以示受命于天,君子佩之以示品德高尚,美女常以“玉体’、“玉立”、“守身如玉”以示倩影与忠贞。晋代干宝《搜神记》以蓝田玉为题材,而编撰出书生杨雍伯《种玉缘》的神话故事。而在古玉文化的传说中更有“玉能代主而碎”(主人有灾玉碎而自警)的功能。此说固然失于荒诞,但蓝田人民爱玉惜玉敬玉之心,已跃然纸上了。
蓝田玉虽不及和阗玉之细腻、岫岩玉之晶莹剔透,但兼有各种美玉之特征,且埋藏量十分丰富。地勘表明它的总蕴藏量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可供开采100万吨。另外蓝田玉的姐妹岩橄榄岩、玄武岩、大理石、花岗岩等藏量更丰,成为发展蓝田经济得天独厚的石材资源。
蓝田玉历史悠久,品种独特,中外驰名。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高潮的到来,历史名玉——蓝田玉,必将是“天生丽质难自弃”。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