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探寻
人物民俗篇 物华天宝:中国第一古树——古道大古柏

安史之乱以后,唐军收复了长安、洛阳两京。诗人王维上表肃宗请施庄为寺。此后,王维旧居辋川二十景中的文杏馆就改成了清源寺,又称鹿苑寺。我因喜爱王维诗中那幽冷静谧、清新悠远的意境。上世纪60年代初,上中学时,随老师一同去了辋川白家坪,在斤竹岭与飞云山下,瞻仰了王维母亲葬地母塔坟。在鹿苑寺残垣断壁的破庙遗址前,我看到了一株高耸入云的大树。这株老干挺拔、霜皮皲裂、劲枝摩天、碧叶遮日、高逾百尺、大可五围的古树,相传就是诗人王维手植的银杏树,虽至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然仍郁郁葱葱。我从小生活在山外,从未涉足深山。这株大树在我幼年的心灵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使我认定它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银杏树了!后来,长大后的一次公差,我去了趟黄帝陵,看到了黄帝陵衣冠冢上的古柏,整个树身“七搂八匝半,疙里疙塔不上算”的桂甲柏,是那样的雄壮奇伟,叶叶交握,直指青天。我又想,这株古柏也许当之无愧就是树中的巨无霸了,当称为世界第一的大古树了。
然而,庚寅年的一次古道行走,在我目睹了洛南县古道大古柏后,才知道自己错了,错得一塌糊涂。原来,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竟是如此的孤陋寡闻。
那是仲夏的一个傍晚,我乘车来到距洛南县45公里的柏安村栖霞观。距村尚有数百米,就看见一株参天的古树摩天接云傲然挺立,巨伞般墨绿的树冠像一个巨大的绿色蘑菇耸入云霄,将蓝天遮得严严实实。此时,落日的金色暮霭正透过晚霞的缝隙,将古柏树照耀得一片灿烂。这株古柏之大,看得令人惊心动魄,目瞪口呆。大古柏树冠直径有50余尺,树高有20多米,树身根部周长已逾8米,需要六七个壮汉手牵着手方可绕树一圈。整个柏树虬结扭曲,枝枝相拥,叶叶交握,直指蓝天。树身纹路如飞龙奔蛇扭曲着向上盘旋,犹如金庸小说中西毒欧阳锋用蛇杖指挥下的蛇阵,千万条弯曲的蛇组成的蛇海,鼓荡万勇,势不可挡,一齐扭动着向上飞旋。
站在树前,我就像史前庞然大物恐龙身旁的一只蝼蚁,顿时感到“渺小”二字的含义。大古柏树形奇特而雄伟,在郁郁葱葱的树冠部位,在两个分杈的树枝处,东西方向生长出两股短枝,东枝状如龙头,西枝恰像龙尾。远远望去,如巨龙穿行于绿海之中,爪腾鳞张蓄势乘风扶摇而上,将中华民族东方巨龙丰腴威猛直上九万里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大古柏千年常绿,经久不凋,弥久愈坚,更是神州骨气和华夏精神的绚烂彰显。同时,它的坚韧顽强,更好地显示了中华民族永不言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永恒不倒的精神境界。
大古柏究竟生长于哪个朝代,问到当地农民,无人知晓。一耄耋银发老人告诉我,《洛南县志》对大古柏只记载有一句话:“子贡元年丈八粗。”这样就将大古柏的历史追溯到春秋之前。在漫长的数千年中,洛南人民为了保护大古柏,给它编撰了许多动人的神话传说故事。相传树旁的栖霞观,宋时有一道士,道行高深、品德高洁,他一生尽心竭力地保护着大古柏,对古柏百般呵护,视之为生命。然而,临终之时,他囊中羞涩,竟无一文钱购置棺木。一日暴雨如注,电闪雷鸣,一声霹雳炸响,电闪之中大古柏一枝自行断裂,轰然倒地。人们就用这个断枝为老道士置备好棺木,恰恰不多不少,正好一副。这段神话般的心灵感应,使人们从此将大古柏视为神仙树,朝朝膜拜,络绎不绝。尽管蓝关道上也曾狼烟四起,盗匪如毛,但是数千年来,大古柏安然无恙,始终无人敢于砍伐,柏安村也相安无事,究其原因,正是这株千年古柏神树庇佑了一方平安。
1980年,联合国文保专家曾来此观赏大古柏。他们采取科技手段,鉴定古柏树龄,后来确定这棵大古柏生长于原始社会,距今已有数千年的漫长历史,是棵地地道道的长寿树。中国文物保护协会已向世界吉尼斯总部提供了大古柏资料,为大古柏申请世界第一古柏的称号,已属当之无愧,指日可待了。大古柏已成为古道洛南县一张靓丽的名片。
大古柏是自然界在数千年的演变中留给人类的一件最好的艺术品,它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佳话。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快乐的大家庭,这种和谐的力量,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点。大古柏历经数千年沧桑巨变,它给人的世界平添了许多愉悦,它是人类永远的朋友。尽管大古柏至今已是老态龙钟,但它始终郁郁葱葱拥绿吐翠,昭示着古代先辈们对树木的不尽眷恋和奉献。人是自然界创造的千百个物种中一个比较年轻的物种,“物我同舟、天人共泰、尊重历史、还我自然”。从大古柏身上,也许我们更能破译出生命港湾中,人与自然更多的鲜为人知的生命密码。
然而,庚寅年的一次古道行走,在我目睹了洛南县古道大古柏后,才知道自己错了,错得一塌糊涂。原来,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竟是如此的孤陋寡闻。
那是仲夏的一个傍晚,我乘车来到距洛南县45公里的柏安村栖霞观。距村尚有数百米,就看见一株参天的古树摩天接云傲然挺立,巨伞般墨绿的树冠像一个巨大的绿色蘑菇耸入云霄,将蓝天遮得严严实实。此时,落日的金色暮霭正透过晚霞的缝隙,将古柏树照耀得一片灿烂。这株古柏之大,看得令人惊心动魄,目瞪口呆。大古柏树冠直径有50余尺,树高有20多米,树身根部周长已逾8米,需要六七个壮汉手牵着手方可绕树一圈。整个柏树虬结扭曲,枝枝相拥,叶叶交握,直指蓝天。树身纹路如飞龙奔蛇扭曲着向上盘旋,犹如金庸小说中西毒欧阳锋用蛇杖指挥下的蛇阵,千万条弯曲的蛇组成的蛇海,鼓荡万勇,势不可挡,一齐扭动着向上飞旋。
站在树前,我就像史前庞然大物恐龙身旁的一只蝼蚁,顿时感到“渺小”二字的含义。大古柏树形奇特而雄伟,在郁郁葱葱的树冠部位,在两个分杈的树枝处,东西方向生长出两股短枝,东枝状如龙头,西枝恰像龙尾。远远望去,如巨龙穿行于绿海之中,爪腾鳞张蓄势乘风扶摇而上,将中华民族东方巨龙丰腴威猛直上九万里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大古柏千年常绿,经久不凋,弥久愈坚,更是神州骨气和华夏精神的绚烂彰显。同时,它的坚韧顽强,更好地显示了中华民族永不言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永恒不倒的精神境界。
大古柏究竟生长于哪个朝代,问到当地农民,无人知晓。一耄耋银发老人告诉我,《洛南县志》对大古柏只记载有一句话:“子贡元年丈八粗。”这样就将大古柏的历史追溯到春秋之前。在漫长的数千年中,洛南人民为了保护大古柏,给它编撰了许多动人的神话传说故事。相传树旁的栖霞观,宋时有一道士,道行高深、品德高洁,他一生尽心竭力地保护着大古柏,对古柏百般呵护,视之为生命。然而,临终之时,他囊中羞涩,竟无一文钱购置棺木。一日暴雨如注,电闪雷鸣,一声霹雳炸响,电闪之中大古柏一枝自行断裂,轰然倒地。人们就用这个断枝为老道士置备好棺木,恰恰不多不少,正好一副。这段神话般的心灵感应,使人们从此将大古柏视为神仙树,朝朝膜拜,络绎不绝。尽管蓝关道上也曾狼烟四起,盗匪如毛,但是数千年来,大古柏安然无恙,始终无人敢于砍伐,柏安村也相安无事,究其原因,正是这株千年古柏神树庇佑了一方平安。
1980年,联合国文保专家曾来此观赏大古柏。他们采取科技手段,鉴定古柏树龄,后来确定这棵大古柏生长于原始社会,距今已有数千年的漫长历史,是棵地地道道的长寿树。中国文物保护协会已向世界吉尼斯总部提供了大古柏资料,为大古柏申请世界第一古柏的称号,已属当之无愧,指日可待了。大古柏已成为古道洛南县一张靓丽的名片。
大古柏是自然界在数千年的演变中留给人类的一件最好的艺术品,它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佳话。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快乐的大家庭,这种和谐的力量,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点。大古柏历经数千年沧桑巨变,它给人的世界平添了许多愉悦,它是人类永远的朋友。尽管大古柏至今已是老态龙钟,但它始终郁郁葱葱拥绿吐翠,昭示着古代先辈们对树木的不尽眷恋和奉献。人是自然界创造的千百个物种中一个比较年轻的物种,“物我同舟、天人共泰、尊重历史、还我自然”。从大古柏身上,也许我们更能破译出生命港湾中,人与自然更多的鲜为人知的生命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