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探寻
人物民俗篇 物华天宝:遭遇羚牛


20世纪60年代初,一头情场失意,在与另一头雄性羚牛争夺交配权的血战中遭到惨败而被淘汰出局的雄性羚牛,怨气冲天地奔下秦岭,闯入了蓝田县葛牌镇米汤河一老百姓的院中。在疯狂寻衅、连伤了几个人之后,它被闻讯赶来的县中队战士当场击毙。当时,国家还没有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羚牛死后,人民习惯性地剥其皮,食其肉,后来县上将这头羚牛制成标本,放在县文化馆的大院之内,供人观瞻。
我看到这头标本羚牛时,这头一身淡黄略显白色的羚牛,仍显得威猛而粗硕,躯体健壮,长约一米有余,双角向后扭曲,重量约在千余斤左右。一身华贵的毛皮如一袭名贵的“金披风”,细密柔软的毛色,在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靓丽。从外貌看,它极像是一头发威的公牛,又像藏羚羊,但比藏羚羊更显得威武雄健。眼珠虽已剔去,但头仍向前倾,似乎仍然是一个争斗的态势。它像一名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不屈的战士,真有点虎倒不失威的雄风。
这头非牛非羊的“四不像”,究竟是何方神圣,什么动物?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也引来参观的群众议论纷纷。
后来,我请教了一位春节返乡探亲的动物学专家,他告诉我:这个怪物名叫羚牛,其实是羊而不是牛,是一种超大型的野羊。外貌极像牛,当地山民称其为野牛。它是秦岭野生动物四大国宝中名气稍逊于熊猫、朱鹮、金丝猴的“国宝”动物,也是同类珍稀动物中的佼佼者。
这位专家告诉我,羚牛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它有四个亚种,其中有秦岭亚种和四川亚种。在蓝田猎杀的属于秦岭亚种的分属。比起西藏云南羚牛的深褐色、四川羚牛的红棕色,秦岭羚牛毛色淡棕而黄,是一种难得的珍稀动物。这位专家又告诉我,羚牛是一种食草类的高山动物,典型的高寒种类,栖息于海拔2000~4500米的高山悬崖地带,穿行于密林草甸之中,驰骋于悬崖峭壁之间,拥有着一身厚密的皮毛,使它能适应高海拔地带那十分险恶而又极其寒冷的环境。它是地球孑遗动物中,为数不多的珍稀物种。
听了这位专家的讲解,我开始对被猎杀的羚牛产生了深深的歉意与同情。我想这头情场失意无处发泄的羚牛,奈何要自找麻烦,而要寻衅闹事?尽管它身死湮灭咎由自取,但是一个美好的生命殒灭了。究竟谁为这个生命负责,谁为恶劣的生态环境埋单,生性憨厚的羚牛,究竟在地球这个它生命依存的大家庭中,还有多少可以赖以生存的空间?在过去的20世纪中,人类总是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是大自然的主心和主宰,躺在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上沾沾自喜。然而,当一觉醒来,人类发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过的许多物种,刹那间已荡然无存,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江河湖海变了样,空气污秽不堪。在地球这个万物赖以生存的大家庭中,共存共荣的生物链,已变得十分脆弱,有的地方已开始断裂。这种现象难道不令人怵目惊心,不值得人类作深深的反省与思考吗?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快乐的大家庭,这种和谐的力量,正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点。因此,正是基于亡羊补牢的教训,目前,羚牛已被列入国家一级野生动物保护的名录,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又把羚牛列入世界濒危保护动物,载入了被保护的红皮书。这是人类在人与自然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与进步。一位生物学家曾经说过:消灭一个物种,就好比拔掉飞机上的一个铆钉,看起来问题不大,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架飞机已经不安全了。近代生物世界的急剧变化,应该说已使这种不安全的系数越来越大,我们的星球这架飞机已经不安全了。
此后,随着年龄增长,我刻意关注起那个秦岭山中的不速之客的同类——珍稀动物羚牛来。后来,我又翻阅了大量有关羚牛的资料,对这种可爱的珍稀动物,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兴趣。原来,羚牛是一种极能适应环境的大型稀有珍贵动物。从羚牛标本看,它一身金灿灿的毛色,颌下和颈下垂着像苍髯老头那样的胡须状的长毛。粗大而弯向两侧的尖角,十分锋利,这是羚牛对待天敌最有力的武器。其吻鼻部裸露,有一个鲜明的鼻中线分开,前额隆起,四肢强健,前肢特别发达。据当年我走访的秦岭深山中的老猎户讲,羚牛性格十分凶悍,连金钱豹也惧它三分,从不敢同羚牛单打独斗。常常需要数名豹子集体行动围猎,才勉强侥幸得手。老猎人讲:你别看它们身体臃肿,行动步履蹒跚,一走三停,但是,一到关键时刻,羚牛又非常敏捷。它们善于攀登峭壁悬崖,常在仄道间往来如梭。羚牛能跳跃过一人多高,跃过2米高的树丛。遇到树木拦路,它们会怒冲冲地用粗壮的腿和胸膛撞断或压弯树枝,愤怒时能撞断小碗口粗的树干。在遭遇天敌伤害时,强壮的头羚像一个视死如归的豪雄,它常常奋不顾身地走在最前边,率领群羚团队,凶猛地冲杀过去,异常凶猛,而它们的许多天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将到口的美餐飘然而去,毫无办法。
羚牛又是爱情至上的动物间的情种。为了争夺配偶,每年春夏之际,两头雄性羚牛之间总要发生一场场血腥的格斗,其场面显得格外惨烈。雌羚牛站在一旁观战,毫不动情。两雄之间则咆哮着,怒目圆睁地冲向对方,身后尘埃滚滚血迹斑斑。胜利者则毫不犹豫地取得同雌羚的交配权,雌羚也美女爱英雄心悦诚服地接收胜利者的爱情之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观点,恰如其分地反映在动物的英雄情结上,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英雄羚的后代更加健壮,更加雄性勃勃。这正是动物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一个原则。
秦岭羚牛主要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秦岭高寒地段的原始森林及草甸上,蓝田、长安、周至、户县、凤县、宁陕、镇安、柞水、留坝、略阳、宁强等十多个县,都是羚牛活动的地带。秦岭这个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作为南北气候分界线的中央公园,正为羚牛的繁衍,天设地造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近年来,大秦岭中,由于国家天保工程、大绿工程、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实施,自然植被覆盖率逐年在提高。大秦岭今天显得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圣洁的绿色已不断地在这里延伸,离历史上“苍苔留虎迹,碧树障溪声”植被葱茏良好的状况,已是为时不远了。目前,大秦岭中已有羚牛6000多头。我们祝愿羚牛这个大型珍稀动物,能永远健康地生活下去,人与动物能永远和谐地相处下去,愿地球上生存的物种,永远不要断裂灭绝。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要善待另类,永远要存宽容之心。即使争偶失败的独牛伤了人,人也应始终有博爱之心,不能用斩尽杀绝的办法对待动物。毕竟人伤动物,是动物伤人的千倍万倍几十万倍,人类不能用消灭其他物种的办法来丰富自己。地球是一个大家庭,需要丰富多彩,需要生物间的共同大合唱。“物我同舟、天人共泰、尊重历史、敬畏自然”,这是遭遇羚牛以来,我获得的最大启示之一。愿大秦岭永远成为羚牛生存的乐园。
我看到这头标本羚牛时,这头一身淡黄略显白色的羚牛,仍显得威猛而粗硕,躯体健壮,长约一米有余,双角向后扭曲,重量约在千余斤左右。一身华贵的毛皮如一袭名贵的“金披风”,细密柔软的毛色,在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靓丽。从外貌看,它极像是一头发威的公牛,又像藏羚羊,但比藏羚羊更显得威武雄健。眼珠虽已剔去,但头仍向前倾,似乎仍然是一个争斗的态势。它像一名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不屈的战士,真有点虎倒不失威的雄风。
这头非牛非羊的“四不像”,究竟是何方神圣,什么动物?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也引来参观的群众议论纷纷。
后来,我请教了一位春节返乡探亲的动物学专家,他告诉我:这个怪物名叫羚牛,其实是羊而不是牛,是一种超大型的野羊。外貌极像牛,当地山民称其为野牛。它是秦岭野生动物四大国宝中名气稍逊于熊猫、朱鹮、金丝猴的“国宝”动物,也是同类珍稀动物中的佼佼者。
这位专家告诉我,羚牛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它有四个亚种,其中有秦岭亚种和四川亚种。在蓝田猎杀的属于秦岭亚种的分属。比起西藏云南羚牛的深褐色、四川羚牛的红棕色,秦岭羚牛毛色淡棕而黄,是一种难得的珍稀动物。这位专家又告诉我,羚牛是一种食草类的高山动物,典型的高寒种类,栖息于海拔2000~4500米的高山悬崖地带,穿行于密林草甸之中,驰骋于悬崖峭壁之间,拥有着一身厚密的皮毛,使它能适应高海拔地带那十分险恶而又极其寒冷的环境。它是地球孑遗动物中,为数不多的珍稀物种。
听了这位专家的讲解,我开始对被猎杀的羚牛产生了深深的歉意与同情。我想这头情场失意无处发泄的羚牛,奈何要自找麻烦,而要寻衅闹事?尽管它身死湮灭咎由自取,但是一个美好的生命殒灭了。究竟谁为这个生命负责,谁为恶劣的生态环境埋单,生性憨厚的羚牛,究竟在地球这个它生命依存的大家庭中,还有多少可以赖以生存的空间?在过去的20世纪中,人类总是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是大自然的主心和主宰,躺在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上沾沾自喜。然而,当一觉醒来,人类发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过的许多物种,刹那间已荡然无存,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江河湖海变了样,空气污秽不堪。在地球这个万物赖以生存的大家庭中,共存共荣的生物链,已变得十分脆弱,有的地方已开始断裂。这种现象难道不令人怵目惊心,不值得人类作深深的反省与思考吗?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快乐的大家庭,这种和谐的力量,正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点。因此,正是基于亡羊补牢的教训,目前,羚牛已被列入国家一级野生动物保护的名录,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又把羚牛列入世界濒危保护动物,载入了被保护的红皮书。这是人类在人与自然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与进步。一位生物学家曾经说过:消灭一个物种,就好比拔掉飞机上的一个铆钉,看起来问题不大,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架飞机已经不安全了。近代生物世界的急剧变化,应该说已使这种不安全的系数越来越大,我们的星球这架飞机已经不安全了。
此后,随着年龄增长,我刻意关注起那个秦岭山中的不速之客的同类——珍稀动物羚牛来。后来,我又翻阅了大量有关羚牛的资料,对这种可爱的珍稀动物,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兴趣。原来,羚牛是一种极能适应环境的大型稀有珍贵动物。从羚牛标本看,它一身金灿灿的毛色,颌下和颈下垂着像苍髯老头那样的胡须状的长毛。粗大而弯向两侧的尖角,十分锋利,这是羚牛对待天敌最有力的武器。其吻鼻部裸露,有一个鲜明的鼻中线分开,前额隆起,四肢强健,前肢特别发达。据当年我走访的秦岭深山中的老猎户讲,羚牛性格十分凶悍,连金钱豹也惧它三分,从不敢同羚牛单打独斗。常常需要数名豹子集体行动围猎,才勉强侥幸得手。老猎人讲:你别看它们身体臃肿,行动步履蹒跚,一走三停,但是,一到关键时刻,羚牛又非常敏捷。它们善于攀登峭壁悬崖,常在仄道间往来如梭。羚牛能跳跃过一人多高,跃过2米高的树丛。遇到树木拦路,它们会怒冲冲地用粗壮的腿和胸膛撞断或压弯树枝,愤怒时能撞断小碗口粗的树干。在遭遇天敌伤害时,强壮的头羚像一个视死如归的豪雄,它常常奋不顾身地走在最前边,率领群羚团队,凶猛地冲杀过去,异常凶猛,而它们的许多天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将到口的美餐飘然而去,毫无办法。
羚牛又是爱情至上的动物间的情种。为了争夺配偶,每年春夏之际,两头雄性羚牛之间总要发生一场场血腥的格斗,其场面显得格外惨烈。雌羚牛站在一旁观战,毫不动情。两雄之间则咆哮着,怒目圆睁地冲向对方,身后尘埃滚滚血迹斑斑。胜利者则毫不犹豫地取得同雌羚的交配权,雌羚也美女爱英雄心悦诚服地接收胜利者的爱情之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观点,恰如其分地反映在动物的英雄情结上,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英雄羚的后代更加健壮,更加雄性勃勃。这正是动物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一个原则。
秦岭羚牛主要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秦岭高寒地段的原始森林及草甸上,蓝田、长安、周至、户县、凤县、宁陕、镇安、柞水、留坝、略阳、宁强等十多个县,都是羚牛活动的地带。秦岭这个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作为南北气候分界线的中央公园,正为羚牛的繁衍,天设地造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近年来,大秦岭中,由于国家天保工程、大绿工程、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实施,自然植被覆盖率逐年在提高。大秦岭今天显得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圣洁的绿色已不断地在这里延伸,离历史上“苍苔留虎迹,碧树障溪声”植被葱茏良好的状况,已是为时不远了。目前,大秦岭中已有羚牛6000多头。我们祝愿羚牛这个大型珍稀动物,能永远健康地生活下去,人与动物能永远和谐地相处下去,愿地球上生存的物种,永远不要断裂灭绝。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要善待另类,永远要存宽容之心。即使争偶失败的独牛伤了人,人也应始终有博爱之心,不能用斩尽杀绝的办法对待动物。毕竟人伤动物,是动物伤人的千倍万倍几十万倍,人类不能用消灭其他物种的办法来丰富自己。地球是一个大家庭,需要丰富多彩,需要生物间的共同大合唱。“物我同舟、天人共泰、尊重历史、敬畏自然”,这是遭遇羚牛以来,我获得的最大启示之一。愿大秦岭永远成为羚牛生存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