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一)衣着服饰形象
1.保持着装的朴素整洁
人际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最多信息的获得是来自视觉通道,所以个人的衣着服饰如何往往能够给对方留下非常重要的第一印象。而实际上,每个人也都在有意无意地通过自己的衣着服饰传递着一定的信息,衣着服饰作为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甚至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对于商人们来说,它不仅体现着个人的品格作风,也从某种程度上传达出经营的精神,是经营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史料中可以看到,很多明代商人衣着务求朴素、悃幅不华,居常布衣芒履以自适。如歙县佘文义,虽身家丰厚,然“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②(《义行传》)成弘间通州凌鉴,尝“偕乡耆旧饮酒于学宫”,众生“望见其长躯秀眉,巾服萧散,有先民朴素之风”③(卷九,《处士逸庵凌公墓志铭》),无不叹而敬之。正嘉间休宁盐商金通,“居身接物朴然,……衣冠不徇于俗,若脂韦媕婀以求荣悦之流,其视之如木偶也。”④(卷三,《金处士传》)正嘉间歙县蒋次公克恕,贾广陵,家资巨万,“广陵贾子多訾即连结守相,以车马裘服相豪,而次公衣大布冠竹皮往来其间,意自如也。”⑤(卷九三,《清溪蒋次公墓志铭》)嘉靖时商人延用斋,资甲闾里,“往来长安市乡,缙绅高其谊,尝与遏从,山巾野服而处青紫间,于于如也,似不知贵人上者。”⑥(卷二八,《寿延用斋六十序》)嘉万间商山吴世祖贾吴,获利甲诸贾人,然“食粗衣素终身,惟松彤朴羝、革鞮皮廌、燔黍熚豚,以明恬淡于诸五陵少年之好”⑦(卷六,《吴敬斋先生传》)。皆不求奢华示人,唯务简素。
衣装朴素之外,商人们也很注重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着装的整齐。他们或许皂帽褐衣,但皆冠服整洁,待人态度端谨。如:晋江蒋继勤,“结人无长少贵贱,必肃衣冠。”⑧(卷一二,《人物八·笃行》)正嘉间苏州汪清,“好礼,平居敬慎如见大宾,溽暑暮夜不免冠袒裼以出。”⑨(卷三,《处士汪君墓志》)正嘉间江阴王轩,“好服高冠大袖,不喜庳帻岑牟如近代轻薄少年装,虽炎熇蕴隆之时,众宾既去,犹着帽结袜不肯袒裼露顶。”⑩(卷四五,《明处士王守愚墓表》)正嘉间歙县汪时润,“居跬步不失尺寸,对客衣冠凿凿。”(11)(卷中,《味菜记》)都表现出了尊重交往对象的良好礼仪。
2.模仿士的衣着服饰
“士”作为传统中国社会被推崇尊重的对象,是简约、优雅、有教养的代名词,商人们很多时候会借模仿他们的衣着,以博得观者的好感。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建阳出版商余象斗出版了他的日用指南类书籍《三台万用正宗》,我们可以从书中他的自画像(见附录一)看到,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副学者的模样,并将这副粉饰过的肖像附在目录后面:“像中的他坐在庭院里的书桌前,摆出一副读书人的姿态。左手处摆着几卷书,面前还放着一本,已经打开;右手边摆放着砚台和两支准备好了的毛笔,摆好了看书写字的架势。……书籍、优雅的庭院、考究的家具、精美的陶瓷茶具中盛着的茶都在传达着一种雅致,……一种优雅的士绅阶层传达出的气韵。”(12)当然,这样生动的图画较抽象的文字记载数量少得多,但足以反映商人们的行为与心态。他如苏州古玩商孙功权,居常“语人曰:‘吾胜冠便戴此平定巾,历壮老不肯一日以小帽自亵。’”(13)(卷一九,《孙功权墓志》)努力使自己的形象更加清净儒雅。成弘间绛州张鹏,“隐于贾,然被服若书生,不屑屑于利若世俗之为者。”(14)(卷下,《明故处士散官秋泉张君墓志铭》)成弘间歙县方思宪,“平旷倜傥,检束冠裳类儒素,依仿古义。”(15)(卷一三,《明处士乐芸方先生墓志铭》)弘正间遵化李文宥,“折节俭约,尚朴素,被服如儒者”,人目之“士贾”(16)(卷三五,《明故散官直斋李处士墓志铭》)。嘉万间歙县郑孔曼,“虽游于贾,然峨冠长剑,褎然儒服,所至挟诗囊,从宾客登临啸咏”(17)。纷纷明显表现出模仿和向儒士形象靠拢的努力。(见附录二)
①(明)王九思:《渼波续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②(清)佘华瑞:《岩镇志草·义行传》,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③(明)陈尧:《梧冈文正续两集合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④(明)沈炼:《青霞集》,《文渊闹四库全书本》。
⑤(明)王世贞:《弇州续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明)张铨:《张忠烈公存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⑦(明)黄体仁:《四然斋藏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⑧乾隆《晋江县志》,中国地方志丛书本。
⑨(明)郑若庸:《蛣蜣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⑩(明)张时彻:《芝园定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1)(明)郑若庸:《北游漫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2)[加]卜正民著,方骏等译:《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45页。
(13)(明)祝允明:《怀星堂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明)王九思:《渼波续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15)(明)夏良胜:《东洲初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明)董份:《董学士泌园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7)张海鹏:《徽商资料选编》第1350条,黄山书社1985年版,第442页。
人际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最多信息的获得是来自视觉通道,所以个人的衣着服饰如何往往能够给对方留下非常重要的第一印象。而实际上,每个人也都在有意无意地通过自己的衣着服饰传递着一定的信息,衣着服饰作为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甚至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对于商人们来说,它不仅体现着个人的品格作风,也从某种程度上传达出经营的精神,是经营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史料中可以看到,很多明代商人衣着务求朴素、悃幅不华,居常布衣芒履以自适。如歙县佘文义,虽身家丰厚,然“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②(《义行传》)成弘间通州凌鉴,尝“偕乡耆旧饮酒于学宫”,众生“望见其长躯秀眉,巾服萧散,有先民朴素之风”③(卷九,《处士逸庵凌公墓志铭》),无不叹而敬之。正嘉间休宁盐商金通,“居身接物朴然,……衣冠不徇于俗,若脂韦媕婀以求荣悦之流,其视之如木偶也。”④(卷三,《金处士传》)正嘉间歙县蒋次公克恕,贾广陵,家资巨万,“广陵贾子多訾即连结守相,以车马裘服相豪,而次公衣大布冠竹皮往来其间,意自如也。”⑤(卷九三,《清溪蒋次公墓志铭》)嘉靖时商人延用斋,资甲闾里,“往来长安市乡,缙绅高其谊,尝与遏从,山巾野服而处青紫间,于于如也,似不知贵人上者。”⑥(卷二八,《寿延用斋六十序》)嘉万间商山吴世祖贾吴,获利甲诸贾人,然“食粗衣素终身,惟松彤朴羝、革鞮皮廌、燔黍熚豚,以明恬淡于诸五陵少年之好”⑦(卷六,《吴敬斋先生传》)。皆不求奢华示人,唯务简素。
衣装朴素之外,商人们也很注重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着装的整齐。他们或许皂帽褐衣,但皆冠服整洁,待人态度端谨。如:晋江蒋继勤,“结人无长少贵贱,必肃衣冠。”⑧(卷一二,《人物八·笃行》)正嘉间苏州汪清,“好礼,平居敬慎如见大宾,溽暑暮夜不免冠袒裼以出。”⑨(卷三,《处士汪君墓志》)正嘉间江阴王轩,“好服高冠大袖,不喜庳帻岑牟如近代轻薄少年装,虽炎熇蕴隆之时,众宾既去,犹着帽结袜不肯袒裼露顶。”⑩(卷四五,《明处士王守愚墓表》)正嘉间歙县汪时润,“居跬步不失尺寸,对客衣冠凿凿。”(11)(卷中,《味菜记》)都表现出了尊重交往对象的良好礼仪。
2.模仿士的衣着服饰
“士”作为传统中国社会被推崇尊重的对象,是简约、优雅、有教养的代名词,商人们很多时候会借模仿他们的衣着,以博得观者的好感。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建阳出版商余象斗出版了他的日用指南类书籍《三台万用正宗》,我们可以从书中他的自画像(见附录一)看到,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副学者的模样,并将这副粉饰过的肖像附在目录后面:“像中的他坐在庭院里的书桌前,摆出一副读书人的姿态。左手处摆着几卷书,面前还放着一本,已经打开;右手边摆放着砚台和两支准备好了的毛笔,摆好了看书写字的架势。……书籍、优雅的庭院、考究的家具、精美的陶瓷茶具中盛着的茶都在传达着一种雅致,……一种优雅的士绅阶层传达出的气韵。”(12)当然,这样生动的图画较抽象的文字记载数量少得多,但足以反映商人们的行为与心态。他如苏州古玩商孙功权,居常“语人曰:‘吾胜冠便戴此平定巾,历壮老不肯一日以小帽自亵。’”(13)(卷一九,《孙功权墓志》)努力使自己的形象更加清净儒雅。成弘间绛州张鹏,“隐于贾,然被服若书生,不屑屑于利若世俗之为者。”(14)(卷下,《明故处士散官秋泉张君墓志铭》)成弘间歙县方思宪,“平旷倜傥,检束冠裳类儒素,依仿古义。”(15)(卷一三,《明处士乐芸方先生墓志铭》)弘正间遵化李文宥,“折节俭约,尚朴素,被服如儒者”,人目之“士贾”(16)(卷三五,《明故散官直斋李处士墓志铭》)。嘉万间歙县郑孔曼,“虽游于贾,然峨冠长剑,褎然儒服,所至挟诗囊,从宾客登临啸咏”(17)。纷纷明显表现出模仿和向儒士形象靠拢的努力。(见附录二)
①(明)王九思:《渼波续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②(清)佘华瑞:《岩镇志草·义行传》,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③(明)陈尧:《梧冈文正续两集合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④(明)沈炼:《青霞集》,《文渊闹四库全书本》。
⑤(明)王世贞:《弇州续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明)张铨:《张忠烈公存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⑦(明)黄体仁:《四然斋藏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⑧乾隆《晋江县志》,中国地方志丛书本。
⑨(明)郑若庸:《蛣蜣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⑩(明)张时彻:《芝园定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1)(明)郑若庸:《北游漫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2)[加]卜正民著,方骏等译:《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45页。
(13)(明)祝允明:《怀星堂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明)王九思:《渼波续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15)(明)夏良胜:《东洲初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明)董份:《董学士泌园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7)张海鹏:《徽商资料选编》第1350条,黄山书社1985年版,第4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