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蓝关古道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风流篇:温庭筠的商山诗


大唐是群星灿烂的时代,是无数天才纵情高歌的时代。唐诗不仅承载了大唐恢宏的历史,而且将流派众多风格迥异的诗人的万种风情、万千情怀,宣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唐代诗人在宦游行走中,所创作形成的羁旅行役诗,更是将诗人无拘无束的心志、自由奔驰的浪漫气质,写得气韵生动,神采飞扬,令人心驰神醉。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诗,无疑是蓝关古道行役诗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作之一。诗云:
  晨起动征驿,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是温庭筠于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在京都长安遭贬谪后,途经商山四皓驿时,写下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商州之地,风物秀媚,山多而不危岩耸天,水丰亦很少激浪泛滥,石、峡、洞、溪、泉、瀑样样有,幽、雄、险、秀、怪、高、绝处处奇。这样一个美妙的去处,一路的好风景,并没有引起温庭筠这位天才诗人的青睐。而温庭筠仅仅将自己的视线集中投注到一座旅途的驿站中,确耐人寻味。这年早春,48岁已近天命之年的诗人温庭筠,被贬为隋县县尉,他渐入老境,一再遭贬,心情的郁闷是不言而喻可想而知的。这首诗紧紧围绕着一个“早”字,突出一个“悲”字,整诗以委婉凄凉的情调,描绘出初春一幅萧瑟清寒的商山早行图。
  首联“晨起动征驿,客行悲故乡”,以直抒胸怀的形式,描述了诗人起程的时间和心情、表现出诗人夜不能寐、倍加思乡的内心痛楚。
  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给读者写出了一幅别具精彩的早行图。晨曦初现,雄鸡啼鸣,残月当空,霜路履印犹似雪泥鸿爪,清晰可见。诗人用凝炼的笔法,一字一斟,用一词一景的层叠皴染,使一幅凄凉的霜晨图跃然纸上,令人不得不佩服诗人捕捉瞬间景物、独具匠心的目光。
  第三句“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将早行一路所见写得十分准确。“槲叶”与“枳花”,是商山道上最常见的两种植物。2009年端阳节前,我专程去过商州,看到商州人用槲叶包成的粽子,其香味十分浓郁。而兄弟省市纪念屈原与端阳节,粽子多用芦叶包成,而商山一带多用槲叶包粽,由此可见,槲叶已渗透到商州老百姓的生活中。另外,枳子花在中国北方多开放在早春。这样诗人就把早行的节令写了出来。晨霜凝地,枳花绽蕊,槲叶满地,一幅春寒料峭的行旅图,让人感到分外苍凉。然而,诗人在句中所用的“明”字,又别开生面,描写了拂晓前晨曦初现、红日欲出的景象,从而使人感到一种迎接光明的信心和力量。
  末句“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写出了昨晚诗人梦中所见。诗人梦中见凫雁欢腾嬉戏,落满美丽曲折的池塘。表达了诗人温庭筠希望早日与家人团聚、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
  整首诗围绕着“早行”遣词造景写情,二、三两联写得声、色、光、感俱佳,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加深了人们对诗歌立体画面的形象感受。
  温庭筠原名歧,字飞卿,山西祁县人,出生于太原,幼年随家移居江淮,后定居于陕西户县靠近杜陵的地方,所以他多次称自己“杜陵游客”。他的先祖为大唐名臣温彦博,温庭筠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唐代高干子弟。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晚唐时与李商隐齐名,当时号称“温李”。然而,上苍实在不公允,盛唐的才子,个个玉树临风,风流倜傥,望之若仙,而上天赐给温庭筠的一副面孔,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史传他大耳、肉鼻、阔嘴,长得十分丑陋,当时即有“温钟馗”的雅号。面相不雅的背后,上天却赐于他一副锦绣心肠。《北梦琐言》记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的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人呼为“温八叉”。古代文思敏捷者,不乏其人,有数步成诗之说,像温庭韵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然而,才子之命往往坎坷,温庭筠也不例外。他虽少负才名,但由于不修边幅,又极喜欢饮酒赌博,经常出入狭邪场所,故屡试不中,又因他常常讥讽权贵,多犯忌讳,所以长期抑郁,终生而不得志。
  温庭筠长于诗赋,精通音律,“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其在词的格律形式上的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所作词多写妇女闺情,风格浓艳,词藻华丽,多红香翠软之作,成为“花间词”派的鼻祖,其代表作如《菩萨蛮》、《梦江南》等。其中《菩萨蛮》词云: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将一闺中女子的生活细节、体态动感、内心感受,都写得入木三分,令人叫绝。温庭筠是晚唐时的诗界大腕,他在许多羁旅诗中,特别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瞬间一逝之景象,并很快融于诗中,大笔挥洒,造成一个辽阔深远的意境。如作者的一首对雨即景之作《咸阳值雨》,诗云: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这首诗肆意洒脱,直陈景物,别具特色。咸阳桥本来就是送别胜地,诗人王维曾留下了千载传诵的《阳关三叠》送别诗。古往今来多少墨客游子,借离别之情,抒兴亡之感。然而,温生却意度闲适,采取另一笔法写出自己的感怀。首句入题即写出了咸阳桥头雨脚绵绵如帘箔悬头的质感。次句即由桥头推向水面,写出云行雨施,水气蒸薄的特殊氛围。第三句诗人采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借助联想的翅膀,纵笔远扬,转身虚际,出人意外地从咸阳雨景,转移至洞庭湖春色,将二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第四句诗人又自然而然地由咸阳的雨,联想起江南洞庭洞那气蒸波撼吞天无际的水气,此时人们也仿佛随着湿漉漉的晓云飘进了岳阳古城的上空,从而烘托出咸阳的雨景,使它更加突出。
  温庭筠是位感情丰富细腻独具慧眼的文人,同时又是一位“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正直无私、鲜有媚骨、政治上我行我素、极有见地的独行者。他放浪形骸于山水寺庙、酒肆歌楼之中,写下了许多首千古传诵的名诗。在蓝武道,除以上诗词外,还有在蓝田清源寺写的一首七律诗《寄清源寺僧》,诗云:
  石路无尘竹径开,昔年曾伴戴颙来。
  窗间半偈闻钟后,松下残棋送客回。
  帘向玉峰藏夜雪,砌因蓝水长秋苔。
  白莲社里如相问,为说游人是姓雷。
  这首律诗不算温庭筠上乘的代表作,整诗浅显易懂,但揭示了晚唐文人墨客闲适游学的生活情趣。诗中景色描写,即写出了唐代辋川深秋玉峰藏雪,秋苔贴石,疏钟残棋,竹篁幽径,其幽冷静谧清寒肃穆的环境,写得恰如其分,是我们了解唐代文人生活侧面的一个导向图。
  王国维说过,文章之妙,在于“写情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全都落实在读者的心脾耳目间,真乃大智之见。是商山道上的秀水明山,触动了诗人温庭筠敏感的神经,为他提供了一个艺术上的绝妙空间。同进又是诗人才高八斗的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流传千古的名诗名句,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营养品。
  温庭筠去了,千余年来他的诗词作品流传于世,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全唐诗》共收集他的诗作350余首。温庭筠放荡不羁、率性认真、敢爱敢恨、棱角分明的个性,他才思敏捷,凡八叉手而八韵成的才子气韵,成为后人永远谈论的话题,他永远是一位有争议的诗人。
蓝关古道/曾宏根.-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