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莲开五瓣虚云心

  虚云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的象征。虚云(1840~1959年),俗姓肖,名古岩,又名演初,字德清,自号虚云。世以虚云法师相称,虚云是大师在终南山修行期间他的自号。光绪二十六年(1990年),虚云从普陀山步行北上,到达北京时,恰遇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他随西太后、光绪皇帝逃亡队伍西行,出长城,赴陕西,途中结识了许多王公大臣。抵西安后,转赴终南山,结庐狮子岩下,改号虚云。下面的终南山修行内容,均摘自《虚云年谱》,为虚云法师自述:

  予起香到圭峰山秘魔岩,狮子窝龙洞等处。山水奇踪,说之不尽。予以拜香故,未能领略也。五月底至显通寺,大会圆满。上大螺顶,拜智慧灯。第一夜无所见。二夜见北台顶一团火,飞往中台落下。少顷分为十余团,大小不一。第二夜又见中台空中三团火,飞上飞下。北台现四五处火团,亦大小不同。渡黄河,越潼关,入陕西境。至华阴,登太华山。礼西岳华山庙。所经攀锁上千尺幢,百尺峡,及老君犁沟,名胜甚多。留八日,慕夷齐之圣。游首阳山,至陕境西南香山观音寺。

  光绪十一年乙酉四十六岁(1885年)春,离香山。西出大庆关,入陕境。经耀州三原,至咸阳,观召伯甘棠树。至长安,城垣雄伟,古迹甚多。城外东北慈恩寺内大雁塔,浮屠七级。有唐代以下题名碑,大秦景教碑。府学宫前为碑林,有七百余种。城东为灞桥,环有七十二孔。桥亭折柳,有阳关三叠处。至华严寺礼杜顺和尚塔,清凉国师塔。至牛头寺兴国寺礼玄奘法师塔,到终南山五台,响鼓坡,宝藏寺,白水浪,此处有两圣僧隐此。到嘉五台银洞子五祖窑。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六十一岁(1900年)予遂赶赴五台。行香毕,欲赴终南。以乱事日甚,仍退回北京。七月联军陷北京,时王公大臣,有住龙泉寺者,与予相熟。乃劝予偕伊等随扈跸西行。在兵荒马乱中,已无所谓“马随春仗识天骄”矣。日夜赶程,艰苦万状。行至阜平县,始闻甘藩岑春暖以勤王兵至。帝后大喜,乃护驾出长城。入山西雁门关。其地有云门寺,一老僧已一百二十四岁。帝赐黄绫,及建坊。又西行至平阳,遍地饥荒,人民以芋叶薯叶进,帝后食而甘之。至西安,帝住抚院,予以驾驻西安。嚣烦日甚,潜去。十月止终南山结茅,觅得嘉五台后狮子岩,地幽僻,为杜外扰计,改号“虚云”自此始。山乏水,饮积雪。充饥恃自种野菜。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六十二岁,春夏予仍居茅蓬。赤山法老人抵陕,结庵翠微山。来六十余人,半住皇裕寺(即唐太宗避暑处)。半住新庵。岁行尽矣。万山积雪,严寒彻骨,予独居茅蓬中,身心清净。一日煮芋釜中,跏趺待熟,不觉定去。[是年大事]辛丑和约成,赔款四万五千万两。十月联军退出京师,十一月太后挈帝回銮北京。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六十三岁,去岁暮。入定不知时日,山中邻棚复成师等,讶予久不至,来茅蓬贺年。见棚外虎迹遍满,无人足迹。入视,见予在定中。乃以磬开静,问曰:“已食否。”曰:“未。芋在釜度已熟矣。”发视之,已霉高寸许坚冰如石。复成讶曰:“你一定已半月矣。”相与烹雪煮芋饱餐而去。复师去后,不数日,远近僧俗,咸来视予。厌于酬答,乃宵遁。一肩行李,又向万里无寸草处去。

  从《虚云年谱》见出,虚云法师的终南山行迹,以南五台为中心。南五台在陕西长安县南五十里,终南山麓,延袤十里许,有奇峰五,最高处曰大顶,四峰为清凉、文殊、灵应、舍身四台,合之大顶为五,南山佳丽之处,唯此最,又耀县东三里有北五台山,此云南者,别于耀县而言也。南五台位于西安南约30公里,海拔1688米,为终南山支脉,南五台古称太乙山,是我国佛教圣地之一。南五台自然风景颇佳,从山下看五座山峰如笔架排列,一览无余,似乎近在咫尺,从竹谷进山至大台竟有12.5公里之遥,山重水复,峰回路转,险峰秀岩,目不暇接。涓流如帛的流水石瀑布、孤峰独秀的送灯台、屈腿静卧的犀牛石、峻拔凌霄的观音台、势若天柱的灵应台、如虎长啸的老虎岩等等,景色如画,美不胜收,真可谓“构造地貌博物馆”。

  灵应台,远看突兀于终南一隅,雄奇无比,高不可攀。半道有清光绪辛丑年浙江游客登临时刻石题字,也算前可见古人了。寺内师傅讲,隋代修建于观音台上的国光寺早已火烧而毁,其他也在文革中毁掉,灵应台上庙宇为2004年重修,观音台为1994年重修。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描写这里:“南望终南如翠屏环列,芙蓉万仞插入青冥。”

  灵应台不是五台中最高的,但是因为山峰独立,建筑为三层阁,高大挺拔,所以看起来非常醒目。青瓦黄墙,加上红色柱子,颜色非常明快。在遍山白雪映衬之下,显得更加挺拔俊美。石阶黑色而清冷,旁边是丛林白雪,颇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味。登上灵应台上的楼阁,上到最高层,眼前的视野极度扩大。向南边看过去,巨大的群山,沉默稳重,排列在面前。眼前所有的群山,层次分明,黑色的山脊,勾勒出冷峻的脉络,大山的沉稳气质,尽显无余。凭栏西望,除过几个台上的古建筑,隐在山中,其余则是苍茫群山和浩瀚天空。

  灵应台西边是“文殊台”,这里有山门、两间厢房和一座大殿。厢房里是护法神——四大天王塑像,代表了“风调雨顺”的含义。大殿供奉着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菩萨。文殊,全称文殊师利,由于他智慧辩才第一,尊名亦称“大智文殊”。

  灵应台和文殊台之间是清凉台。清凉台上面只有一座白色的大理石小亭子。在雪中,显得更加清爽精致。通往清凉台的路上,没有一个行人的足迹。走到亭子里面,看见一个石桌,旁边几个石凳。石桌上的积雪已经化掉了一半,桌面上刻着一个棋盘。这么一处下棋场所,可能也只有神仙才可以来吧。清凉台很小,上边有一座汉白玉古亭,旁有青松一棵,让人倍感清爽。

  观音台也叫大台,海拔1688米,是五台山的最高峰。建有圆光寺,还有隋代圆光寺遗址,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史料方志多有记载:“隋大业年间,修建大兴城,取南山之木,见有五彩光环,以为神异,禀明朝廷,勒建寺庙,名为‘神光寺’。宋太兴三年,曾先后六次出现五色圆形光环,大台其寺又易名‘圆光寺’。”天晴之日,站在这里向东能看到其他四台——文殊台、清凉台、灵应台和舍身台。观音台的地势最高,风景比起灵应台,稍微有些不同。观音台的南边,是幽深的山谷,可以清晰地看见一些散落的房屋。据说,那些都是修行人住的寺院或者茅棚。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修行人的一个圣地。

  观音台的西边,有一座单独的山峰,比观音台稍低一些。上面有一座琉璃瓦的阁楼,非常显眼,就是兜率台。远远望去,兜率台独自立在群山之中。漫漫冬日,须得多少定力,才能忍耐这般的寂寞和冷清?南五台最西边的兜率台,也叫做送灯台,就是给漫漫冬日,寒冷深夜的修行者送去温暖光明的意思吧。兜率台者,来自于兜率宫和兜率天。弥勒佛是兜率天的教主。弥勒佛是未来佛,西方表示未来,兜率台居于南五台的最西边。南五台的最东边,是灵应台。灵应台也叫舍身台,舍身台源自信仰和性灵的召唤,就是又叫灵应台的缘故吧。“舍身”来自信仰的激情和灵魂的烈焰。东边是日出的地方,也表示舍身的修行开始了。“文殊台”,供奉文殊师利菩萨,尊名亦称“大智文殊”。“文殊台”的智慧是灵境的晶莹和心所的澄明。因之,“舍身台”和“文殊台”之间,便是清凉台。“一阴一阳谓之道”吧。从“文殊台”往西,就是南五台教主观音菩萨的道场——观音台上的圆光寺。

  由圆光寺往西,就是表未来的弥勒佛的、建基于兜率台上的香格里拉天堂。它的核心、前提和象征即虚云,我们不会懂,但坐过飞机的人们都有记忆:白云的上边就是澄澈的万里晴空。这也许就是虚云法师以虚云为号的一个注解吧。大约在中国的元明时代,英国出现了闻名世界的灵修著作:《不知之云》。书的前言就提醒说,“灵修之云”可不是天空之云。如果希望懂得“灵修之云”,他最好“有一种踏实的圣神愿望”,就像终南山南五台是从最东边的舍身灵应台开始之故。《不知之云》的无名作者,尽管远在英吉利海峡,应该懂得秦岭南五台虚云之心吧。秦岭终南山,莲花开五瓣,它的花蕊和灵香,就源于一个充满“圣神愿望”的虚云心吧。

出处:

终南幽境·秦岭人文地理与宗教/高从宜,王小宁著.-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