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陕西天竺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天竺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小武当”,位于秦岭山脉的南坡,山阳县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09°29′~110°29′,北纬33°09′~33°42′。东西长39千米,南北宽5~9千米,总面积21685公顷。区内最高海拔2074.4米,相对高差1000多米,森林覆盖率81.4%。

  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3.1℃,年平均降水量709毫米,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9%。无霜期207天。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以石灰岩为主所形成的丹岩地貌,有的似城堡、有的似尖塔、有的似石柱,美丽壮观。地面出露的岩石有石灰岩、板岩、页岩、千枚岩等。土壤以棕壤、黄棕壤为主,多呈酸性或微酸性。保护区属汉江水系,位于金钱河的上游地段。发源于区内的箭河、两岔河、董家河、色河等河流源远流长,水量丰富。河流最大落差达500余米,河道弯曲,水流湍急,其中最长河段流域面积达1428平方千米,不仅为流域区内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而且为丰沛汉江水源提供了充足保障。

  天竺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是秦岭南坡东段具有典型代表的天然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分布区。这里的森林植被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自下而上有松栎林带、松桦林带和冷杉针叶林带。走进保护区,但见那高大撑天的油松、华山松苍翠碧绿,郁郁葱葱;那浓荫蔽日的麻栎、栓皮栎、锐齿栎、辽东栎枝繁叶茂,凉爽宜人;那光彩照人的红桦、牛皮桦姿态优雅,满目清秀;那墨绿葱笼的冷杉、铁杉轮层清晰,似楼似塔。林内胸径在1米以上的参天大树随处可见。据调查,这里有木本植物50余种,藤本植物20余种,草本植物500余种。既有连香树、水青树、水曲柳、兰花等Ⅰ、Ⅱ级国家保护植物,又有多种多样的纤维植物、淀粉植物、芳香植物、橡胶植物、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

  据调查,区内有鸟类11目、34科、122种,有兽类3目、10科、16种,两栖类2目、8科、2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林麝、金雕、白肩雕、豹等4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苏门羚、黑熊、斑羚、红腹角雉等23种。这些珍禽异兽既为森林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又受到森林环境的有益保护。

  以香味传情的林麝在区内集中分布,黑鹳数量约达1000余只。林麝是一种小形鹿科动物,体长约60~80厘米,背毛粗硬,雌雄均无角,耳短直立;后肢比前肢长约1/3左右,臂比肩高;尾短,四肢细长,主蹄狭尖,侧蹄显著。体毛呈橄榄褐色,并杂有桔红色;体后部为咖啡褐色,腹部为黄白色,由喉到前胸有一棕褐色长斑居于中央,幼体体侧有乳黄色斑,雄麝还有尖利的獠牙。林麝常年累月生活在高山多岩石和大面积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中,性孤独,单栖。日间隐居灌丛中,晨、昏外出觅食。食物以禾本科植物、野菜、苔藓及松、杉的幼嫩枝叶为主。它们常年生活在山地的森林地区,在寂静的山林中悄无声息地独来独往,每天从天亮前到清晨是它们取食的黄金时间。麝香,是雄麝腹部的香腺囊分泌和贮存的一种香料,在生物学上称为外激素,具有奇异的香味。这种香味,平时是麝彼此相互辨认和增加交往或减少同竞争对手遭遇的通讯联系手段;在繁殖期间,具有吸引异性的强烈作用。

  麝香是一种十分名贵的中药原料,主要用于开窍、避秽、通络、散淤,对治疗中风、痰厥、惊痫、中暑、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疮毒有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此外,麝香作香料,不但芳香宜人,而且效力持久。在国际上麝香价格高于黄金,深受人们青睐。

  除了林麝之外,这里还有昼伏夜出的豹,机警胆小的斑羚,攀树食果的黑熊,凶猛残暴的野猪,体色华丽的红腹角雉。同时这里还有树栖生活的啄木鸟,有营地栖生的雉类,有昼伏夜出的鹗类和捕食蚊虫的蝙蝠。灌丛中有黄绿色的柳莺在自由跳跃,枝头上有金黄醒目的黄鹂鸟和眉目清秀的画眉鸟在放声歌唱,还有文雅秀丽的太平鸟不断发出时高时低的细微叫声。这些鸟兽既为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增添了诗情画意,又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无穷乐趣。

  天竺山自然保护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保护区出露地表的岩层多为中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形成的石灰岩,由于该地降水充沛,四季气候差异显著,天竺山及其外围地区形成了典型多样的岩溶地貌,流水切割显著,沟谷多为箱形,峡谷幽暗曲折,溶洞较为发育。著名的三里峡、七里峡,由于流水切割,悬崖壁立,谷深峡长;幽暗曲折号称“西北第一洞”的月亮洞,洞内以钟乳凝聚而成的山水、人物、鸟兽惟妙惟肖,洁白如银,晶莹透亮;天竺山绝壁仞峰,铁钟坪石塔耸立,典型多样的岩溶地貌构成了保护区特有的地貌景观。这里的山、水、石、瀑与花草、树木浑为一体,形成自然的和谐美。登临峰顶,雾霭蒙蒙,烟瘴蒸腾。那一团团乳白色的云雾,擦着石峰上下翻滚,不时变幻着魔法,时而如棉,时而如絮,时而如山。风平浪静,丽日当空,白茫茫云雾充满谷底,山峰独立云表,形成云海奇观。当风云突变,云海又像地裂一般劈开巨大的缺口,云涌如泉,奔流如瀑,势如排山倒海或直落万丈深渊,或直上九霄云天。雨过天晴,这里偶尔还会有佛光出现。同时这里也是黎明看日出,暮色观晚霞的绝佳去处。

  该保护区以天竺山主峰为中心,四周青松遍山,郁郁葱葱。1200多公顷的范围,大都生长着以华山松、油松为优势树种的天然林,平均树高20余米。进入林中,松针如毡,杂草不生,抬头仰望,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即使三伏盛夏,林内也凉爽宜人。日出时,鸟雀争鸣,薄雾淡淡,笼罩于翠峰碧壑之间;夕阳西下,金辉普洒,天竺山更显神奇。

  由于天竺山主峰顶部地势平坦,方圆数公里之内布局有大小庙宇5处,即为大顶道观、佛爷庙、双凤观、铁瓦庙、龙王庙等。各处建筑成群,错落布局,是当地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天竺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为林麝及其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茂密的森林植被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有多种生态功能。保护区既保护了自然历史遗产,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人们陶冶情操、回归自然,领略大自然风情提供了好去处,同时还激发人们热爱自然、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情怀。

出处:

大秦岭:中国国家中央公园 / 谢伟主编.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