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中段的佛坪县境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07°51′~108°01′,北纬33°35′~33°45′。该保护区北连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接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和东部均与秦岭天然林区相连接。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574.2米,最低海拔1150米,相对高差1424米。南北长20千米,东西宽15千米,总面积13534公顷。
观音山保护区被称为秦岭山地的一颗绿色明珠,这里山峦叠翠,森林茂密,竹林密布,是大熊猫理想的天然栖息地。
观音山保护区地质构造属秦岭地槽褶皱带。由于受印支期岩浆活动影响,出露的岩石以花岗岩为主,地貌类型属侵蚀剥蚀地貌。气候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类型,并具有明显的山地小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垂直变化明显,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1.5℃,年均降水量924毫米,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月份。流经区内的主要河流有金水河、大东河、椒溪河,系长江水系。金水河是汉江的一级支流,河流水量丰富,水质清澈、甘甜,并富含丰富的矿物元素。土壤以山地棕壤为主,主要有三个土类,在海拔1500米以下以黄棕壤为主,海拔1500~2300米以棕壤为主,海拔2300米以上地区以暗棕壤为主。受该地理位置、海拔、气候、土壤等综合影响,保护区森林植被有着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在海拔1100~2400米的落叶阔叶林带,主要由壳斗科、桦木科、胡桃科、松科树种组成,在林下有大片的松花竹和巴山木竹,成为大熊猫冬、春季的主要觅食栖息地。在海拔1700~2500米的针阔叶林带,主要由铁杉、冷杉、云杉、牛皮桦、红桦树种组成,同时在林下生长着大片华桔竹、松花竹,也为大熊猫夏、秋季觅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森林环境为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由于该保护区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植被类型交汇处,成为我国南北植物汇集处。这些植物起源古老、区系复杂、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据调查,区内有种子植物136科、581属、1305种,孢子植物106科、196属、314种。这里还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Ⅱ级保护植物23种,同时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植物。据统计,区内有药用植物904种,油脂植物248种,纤维植物98种,淀粉和糖类植物130种,鞣质植物100余种。走进森林,乔、灌、草、藤张棚结盖。这里春天鲜花显媚,夏天林荫铺道,秋天山果串串,冬天玉树银装。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独叶草,有艳压群芳的玉兰、杜鹃、丁香,有秦岭地区特产植物秦岭冷杉,有在植物分类上有重要价值的单科、单属、单种植物连香树、水青树、山白树、香果树等。同时这里还是秦岭沙参、秦岭党参、秦岭黄芪、秦岭乌头、延龄草、太白米、太白贝母等药用植物的天然储源地。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茂的森林植物,为珍禽异兽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场所。由于观音山保护区地处动物地理东洋界和古北界的交汇地带,所以也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区系特征,所以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据调查,保护区内有兽类7目26科68种,鸟类15目、39科、217种,两栖类2目、6科、12种,爬行类3目、7科、26种。特别是2011年5月在该保护区内安置的远红外线自动照相机首次拍到了金钱豹照片,这是继1964年在该县境内发现华南虎之后,又一次发现大型猫科动物,说明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显著成效。这里不但适宜大熊猫生存,还适宜金钱豹生存。
进入保护区林内,既可听到百鸟争鸣、寻觅知音的盛况,又可见到异兽逐踪、弱肉强食和争偶决斗的动人情景。溪水岸边有似婴儿啼哭的大鲵,灌草丛中有游动捕食的蛇类,乱石堆中有躲避敌害的林麝,林草地上有啄食杂草种子的金鸡、血雉红腹角雉,悬崖峭壁上有虎视眈眈随时捕食猎物的赤腹鹰。漫步森林,有幸还可见到大熊猫上树,黑熊食果,羚牛争偶角斗,金丝猴腾跃迁移等动人情景。遇上好的向导,还会给你讲述母狼赶猪、兔子斗鹰、黄鼬捕雉、黑熊绊膘等动人故事。
保护区内森林茂密,植被丰富,四季景色迷人。阳春,草木吐翠,百花争艳;盛夏,林荫夹道,凉风习习;金秋,野果芳香,红叶瞩目;严冬,玉树银装,苍松傲雪。每当云雾升起,山颠红日当头,脚下白云缭绕,超凡脱俗之感油然而生。徒步区内雄黄沟、花木桥沟、西沟、大南沟,曲径通幽,溪水潺潺,古木参天,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令人流连忘返。区内不仅有神奇多彩的原始森林、千年古木,惹人喜爱的珍禽异兽,舒爽宜人的气候环境,雄浑秀丽的高山奇峰,幽曲深遂的长沟峡谷,清流跌宕的溪水流泉,美妙多姿的云海日出等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还有别具一格的山村民居、淳朴独特的民俗风情等奇异有趣的人文景观,加上卓越的地理区位,是人们回归自然、融入自然、领略自然风情、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去处。
大秦岭:中国国家中央公园 / 谢伟主编.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