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镐二京
作者: 刘兆英
丰京位于沣河西岸,镐京则位于沣河东岸,是西周的都城。
周人从豳(今彬县、旬邑一带)迁岐以后,奋发图强,势力逐渐壮大,加之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于是引起了商纣王的警惕,把周文王囚禁于羑里。周人贿以各种宝物示忠,结果商纣王不但释放了周文王,还赐予他征讨不听命诸侯之权。周文王获释后的第二年,起兵灭了告密者崇侯虎,把势力推进到了沣河边,并定都于此,号称丰京。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武王联合诸侯灭商,建立大周王朝,定都于沣河东岸,都城称镐京。
周人在推翻商朝时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叫“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八个字是周人的革命理论。商人不仅迷信鬼神,还认为自己“有命在天”,是上帝派遣来管理臣民的,谁也不能违抗,否则就是悖逆天命。周人断然否定了这种骗局,提出了“德”的理论与之对抗。所谓“德”,就是要让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就是说,谁只要为民谋利,上天就会帮助他。虽然这个“天”还在起作用,但民的作用已大大彰显。后来这个理论在有周一代不断发展,产生了各种“民主”说,甚至出现“民为神主”“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中国道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至今仍不失其理论与实践价值。
周人代商而立,定都镐京。周公在平息了东部的叛乱之后,又在洛阳营建东都,和镐京相呼应,强化了对全国的政治控制。和商王朝相比较,大周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建立了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分封制、井田制和礼乐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的思想成果是诞生了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理论。从这个角度看,以镐京为中心的西周制度文化可以说是儒家文化之根,集中代表了孔子的理想和他一生的追求。
周人在镐京的统治持续了200余年,周厉王时已乱象丛生,其暴政终于引发国人暴动而被驱逐流放。厉王弭谤的故事成为了历史的教训。他的孙子周幽王上台后又企图改变嫡长子继承制,引发动乱后在骊山被杀,西周谢幕了。周平王东迁洛阳,东周拉开帷幕从此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在关中,一个政治新星开始升起,其名叫秦。
当我们今天行走在丰镐二京的故土上,已看不到任何京都的模样,全都是村庄和农田。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的数十年间,考古人员一直在沣西的客省庄、张家坡、冯村、新旺村和沣东的斗门镇、普渡村一带寻找丰镐二京,虽说也发现了几个西周车马坑和一些文物,但始终没有预想中的收获。于是有人怀疑镐京遗址应该向北寻找,有人则认为汉武帝凿昆明池,丰镐遗址沦于池底。在我看来,汉武帝凿昆明池不过是在已有水面进行了某些整修工程而已,这个大池的形成应该和周幽王二年发生的大地震有关。据地质学家研究,这次地震应该在8级以上,由翠华山的山崩石裂及堰塞湖可以知道地震的惨烈。这次地震中形成的大堰塞湖毁灭了镐京是极有可能的,所以直到今天也难觅镐京遗踪。这次大地震还引发了社会动荡,并最终导致了西周的覆灭。
出处: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