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醍齐故事

  几年前,从镐京遗址所在的长安区马王镇传出一个用古法造酒的消息。这种酒非常独特,后来我有幸品尝到这种酒,的确与众不同。其色红亮,盛在杯中泛着琥珀光泽;闻起来有一种清淡的幽香,这种香气却无法用近似的香味来描述;入口微甘而醇厚,没有酿造酒常见的酸涩或甜腻;回味则香甘兼之,余韵不绝。据说,这种酒为纯粮食酿造,经多次发酵(所谓“九酝”)并加入产自终南山的几种植物制成。其色红,所以生产者把这种酒名为“南山红”。这件事使我很兴奋。中国有很长的造酒史,且不说《诗经》里的幸福生活离不开酒,西周时的政府编制里就设置有专门的造酒机构和官员“酒正”。在《周礼·酒正》中明文规定了职责和奖惩条例,还把王室生产的酒分为五类或五个等级,称“五齐”。《周礼·天官冢宰·酒正》说:

  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凡为公酒者,亦如之。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醍齐,五曰沉齐。
  五齐中只有“醍齐”为红色,属清酒,是专供祭典和王室所使用,堪为至尊。
  看来,手中的这杯酒来历不凡!过去我也曾喝过长安农家酿制的玉米酒和黄酒,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这种酒给人的感觉有一种王者之气,威而不猛,和位列“五齐”之一的“醍齐”完全符合。
  镐京旧址,重现西周美酒,惊动了中国酒界,称其为中国酒的活化石。我建议将“南山红”更名为“醍齐”,重新确立其“王者之酒,酒中之王”的地位。酒家接受了这个建议,但更名的工商手续却极为复杂。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他喝“苏州陈三白酒”的经历:“乾隆三十年,余饮于苏州周慕庵家,酒味鲜美,上口粘唇,在杯满而不溢。”并感叹“世间尤物之难多得”,怀疑这种酒就是古时的“盎齐”,而“盎齐”在“五齐”中是浊酒类,尚不是清酒;如果这个陈三白酒是酿造酒还可关联,如果是蒸馏法所造的白酒那就风马牛不相及了。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