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大秦寺
 

  大秦寺并非是佛寺,而是一座基督教教堂。它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最早称景教寺,是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所建,天宝四年(745)改称大秦寺。宝应元年(762)郭子仪的副将伊斯重建大秦寺,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景教寺院之一。唐建中二年(781)建大秦寺塔,至今仍存。

  大秦寺位于楼观镇南的五峰丘木山,山间有个峪,叫塔峪,大概和大秦寺塔有关。沿峪行不多远,就可以看到那座7级宝塔,和佛塔没有任何区别。塔下现有一座佛教寺院,却并不大。宋代大文人苏东坡曾登临此地,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
  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
  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
  原田浩如海,衮衮尽东倾。
  ——《大秦寺》
  看来宋朝时这个寺还在,还引得苏东坡到此一游。究竟寺废于何时,已不可详考。明朝天启三年(1623),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农民的锄头下出土,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一度成为关注的热点。碑文共1780字,由传教士景净撰文,吕秀岩书丹,记述了基督徒阿罗本受到唐太宗礼遇以及在玄宗、肃宗、代宗及德宗皇帝支持下基督教140余年的活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见证了大唐对外开放和接纳的气度,又是多种文化交流的历史证人。景教碑还引发了两则小故事:
  一是向达为了目睹景教碑,亲自来到塔峪寻访,回去后写了长篇文章。
  二是丹麦人呼伦在1907年勾结寺僧用3000两银子盗买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引发了西安民众的护碑风潮,这笔黑交易没有成功。当局将碑移置西安碑林,直到今天,我们在西安碑林仍可看到这座高2.36米,宽0.86米,厚0.25米,碑额刻着十字架,碑底和两侧刻着古叙利亚文的巨碑。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