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庙
作者: 刘兆英
财神庙位于环山路和田峪河的交会处东北,现在称为“财神文化展示区”,回避了一个“庙”字,但人们仍然称之为财神庙。
财的别称叫“富”,因富及强,谓之“富强”。“富强”被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位,可见财富是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共同追求。“财神”这个文化符号反映的正是这种追求,不必因其有个“神”字就斥为“迷信”。
在中国各地和不同的时期,财神有好多位,但赵公元帅被公认为是正财神。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但是赵公元帅总不让他们发财。”这位赵公元帅,就是财神赵公明。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赵公明也是一位经历了由人到神的神。赵公明名朗,字公明,春秋时秦国人,生活于终南山下的一个村庄,即现在的周至县楼观台附近的赵大村。明代万历九年(1581)的《重修玄坛赵公元帅庙碑记》说:
说经台东北焉,尚曰赵大村,旧有玄坛神庙,财神生于斯也。庙不知创自何代,迄今倾圮……赵公明由秦及今……号为黑虎玄坛……
明代时已说不清这座财神庙创自何代,足以说明这座小庙久远的历史。“黑虎玄坛”是道教的说法,是赵公明升级为财神之后称谓。关于这个人,民间则流传着许多可信的故事,传说赵公明少年聪明,勤奋刻苦,目光远大。成年后经商致富,诚信重义,以国事为重。后从军以军功拜将,名利双收。及秦乱,隐入终南山修道,从此步入仙籍。
从赵公明被尊为正财神可以看出中国人传统的财富观,或者称之为价值观,即财富的多少并非是唯一的标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标准,取之有道才是最重要的。从这个标准出发,商纣时的比干、春秋时的范蠡、三国时的关羽都被奉为财神。其中关羽的称号一路升迁,最后即了帝位,被儒释道三家争相请入自己的阵营。当代很多商家在店铺里都为他留出了神位。
这几位财神都是由人升格为神的,最受人的欢迎。还有一类财神是一些神性动物或一些符号性的物质,比如金蟾、貔貅和水等等,这些大都和民间神话传说有关。现在有一些生意人喜欢貔貅,说这个神物善聚集,且只进不出。这种看法是不符合财富规律的,财富一定要在流动中产生,在聚集中增加,如果没有流动,又何来聚集?
貔貅是传说中的神物,异常凶猛,所以明代的武将官服上绣貔貅,和生财并无关系。图中这个被称为“貔貅”的神物是传说中的另一个神物“獬豸”,它的形象绘在法官的帽子上,称“獬豸冠”,表示公平。因为獬豸的独角在听讼时会自行顶向屈理者。在我看来,把獬豸的形象摆在财神庙也是适宜的,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从来就是社会的大问题,当今亦然。
在所有的神仙中,财神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也是拥有崇拜者最多的神。
无论贫富贵贱,过去家家户户都要敬财神。到财神故里拜财神,是表达虔诚的一条近路,于是,一座新的财神庙诞生了。新财神庙规模恢宏,气势夺人,各路财神纷纷入驻,堪称中国第一财神庙,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主其事者又把当地的民间文化艺术引入其中,增添了完善的服务措施,新财神庙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令国人注目。
出处: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