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大圣山
 
  大圣山因古有伏羲神庙而得名,位于今洛南灵口镇、黄坪、庙台乡之间,海拔1441米,长约10公里。
  伏羲曾在这一带活动并建立聚落完全是可能的。因为从蓝田的灞源到洛南的洛源是一山分二水,沿洛河东去,自然条件更是优于蓝田。世传宓妃是伏羲的女儿,溺于洛水而亡,是为洛神,也从侧面印证了伏羲在洛南有过活动,甚至最后葬在此地也有可能。从黄帝率众朝大圣山,可说明这里曾是伏羲的重要据点。
  明清之时已是空有“大圣”之名,而山上建的是龙王庙、火神庙、娘娘庙,表达的都是最底层民众的诉求。不过,关于大圣伏羲的传说在民间也并未绝灭。
  洛邑大圣名山,高出王乔、崇山等峰,书堂峻岭。仰望于岱华齐观,俯临与恒衡一视,望长安于日下,指卢灵于云间。下有出书(《洛书》)洛水萦绕西南,瀑布灵泉缠绵东北。共五湖润本,有同四渎滋根。至若诸峰罗列,辟木森然,奇崖广甚盈视,秀石盱其骸瞩,固大哉之验,亦圣与之徵。诚宜作庙于斯,以安乃神乃圣。
  乾隆四十年(1775)刻的一通碑上说:
  传古昔东、西、中三峰,具有神庙。而世远年湮,甚址泯没,尊灵位号,闻声想象而已矣。①
  今天我来到这里时,正值烟雨迷蒙,也只能“想象”了。
  ①《创立大圣山东峰之娘娘庙碑》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