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民党对根据地的第二次大规模“清剿”,汪锋和区党委成员审时度势,一再分析认为:巩固和发展豫鄂陕根据地的游击战争,与抗战时期的游击战争有其不同的特点。抗日战争有其深刻的民族矛盾,有利于分散游击活动;今日之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内战,虽遭国人反对,但仍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根据地部队过于分散游击,在大敌“清剿”中难以形成拳头,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又易被强敌吃掉。
基于这一认识,又根据中原局12月4日关于组织野战支队的电示精神,在汪锋的主持下,边区党委于12月8日在庾家河石门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组织野战部队(约三四千人)东进豫西之南召、鲁山地区,进行外线作战,诱敌东顾,以分散敌之主力,配合内线反“清剿”斗争,争取打开一个新局面。随后,区党委、军区又根据国民党“清剿”的实际情况,借鉴第四分区在第一次反“清剿”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经验,于12月11日做出《关于建设野战支队的决定》。①并在当日以文建武、汪锋名义,电告中原局、中央军委。《决定》指出:“由于游击根据地的扩大与发展,将来的战斗任务会繁重与频繁,我们没有一定的武装力量就不可能打破敌人的进攻;同时,若停止在游击阶段也不可能完成根据地的创造与巩固任务。我各级领导机关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建设野战军的重要性,没有野战军就不可能歼灭敌人,开创局面,没有野战军就不可能打败敌人的进攻,巩固根据地。”《决定》还指出,“野战部队是建设正规军的基础”,“野战支队中得与游击队结合”。野战支队要真正作为“一切游击队的模范与武装力量的骨干”。《决定》在强调组织野战支队的基础上,需“组织分区武装,以对付少数土顽,掩护地方开展工作”。
这个《决定》发出之后,区党委和军区组织部分部队向外线转移,国民党第八十四旅之第二五〇团却占领了卢氏县以西之木桐沟,第二五一团占领了庚家河与上庄坪。敌除用主力一部向根据地“清剿”外,并试图调动主力“追剿”向外线转移的部队。为使内外线作战有机配合,12月23日,汪锋和文建武一起签发了豫鄂陕军区《关于内外线作战的方针》,令各分区切实注意掌握当前敌情,决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区内线作战之部队由陈先瑞、韩东山统一计划,组成数个作战单位,以便在内线打击敌人,第一、第二分区就近积极行动。根据这一精神,第二分区副司令员夏世厚率野战支队与蓝洛支队一部开进蓝田城关北原地区活动,以牵制国民党第一三五旅及第八十四旅,恢复蓝洛地区工作。对国民党在蓝洛地区烧毁民房之事,除在群众中及部队中进行教育,揭发敌人残暴罪行外,边区党政军代表到灾区慰问受灾群众,军区部队帮助群众搭建茅棚,向非灾区募捐,向富有区借贷,帮助军民解决食宿困难。第三分区对游击队,特别是对野战支队进行了一番整顿,突击解决财粮征收和发动群众工作,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以对付由汉水北渡两郧地区的国民党第十四师,扫除腹地土顽势力。第一分区司令员曾广泰率部由商县杨家斜街重返镇安县凤凰嘴(今属柞水县)、七里峡、米粮川一带开展反“清剿”斗争。镇郧旬支队还牵制国民党第二十四旅,在雪深近尺的秦岭山区转战40余天,完成牵敌任务。
对豫鄂陕根据地的反“清剿”斗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十分关注。1947年1月1日,设在延安的中原局向豫鄂陕区党委发出由刘少奇起草,毛泽东、周恩来修改过的《关于坚持豫鄂陕游击战争的指示》。《指示》指出:由于你们现在所处地位对于全国战略形势十分重要,中央和中原局认为你们全体必须坚定决心,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在豫鄂陕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继续原来的成绩。必须克服一切动摇情绪,反对退却,严格执行纪律。在有保障地区建立公开政权外,应大大建立两面政权,注意做好统战工作。“部队必须善于及时地集中作战和分散隐蔽,较大的主力部队必须善于机动,大踏步进退,和敌人打圈子。必须力求打几个胜仗,才能提高信心与士气。”②
《指示》还指出:现在全国的斗争形势甚为有利,蒋介石困难极多,全国各解放区在直接、间接配合你们,望咬紧牙关,坚持斗争,将来你们将发挥伟大的作用。
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从政治上和军事上为豫鄂陕根据地内外线作战,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二次“清剿”指明了方向。
1月4日,鉴于国民党整编第十师第八十三旅、第八十五旅和整编第六十六师第十三旅似正由汉水南岸调至郧西、旬阳之线,企图配合原在陕南地区之敌整编第十五师第六十四旅、第一三五旅、整编第七十六师第二十四旅、整编第十七师第八十四旅,向豫鄂陕边区进行大规模“清剿”,局势严峻,中原局给豫鄂陕军区发出《关于反清剿斗争的指示》。指出:为了粉碎敌人这一“清剿”计划,在军事上,可以考虑立即由第二、第三、第四三个军分区中,抽调二三千人的主力,迅速地主动地进入豫西之南召、鲁山地区行动一次,并以积极的行动,争取在南召、鲁山、镇平地区打开一个局面,以扩大我之机动区,吸引陕南敌军。
汪锋、文建武在积极准备组建野战纵队的同时,于1月7日,以豫鄂陕区党委、军区名义向各地委、军分区发出《关于反清剿的训令》。指出:除原有敌外,敌整编第十师3个旅(欠1个团)及整编第六十六师之第十三旅,先后由汉水以南北调郧阳、郧西、旬阳、安康等地,现边区连原有之敌共9个正规旅、16个团,另有17个以上保安团。敌之目的是企图摧毁根据地,围困与驱逐我主力。因此,敌此次“清剿”是大规模的、带摧毁性的、长期的。我们的方针是,决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豫鄂陕边区根据地的斗争,坚决粉碎敌人的“清剿”计划。《训令》要求在加强领导、配合地方政权、掌握情况、兵力调整、依靠群众、通讯联络等方面做详尽的部署。《训令》最后号召全党全军团结一致,紧急动员起来,为粉碎敌人的“清剿”计划而斗争。
1月8日,豫鄂陕边区党委、军区,根据中原局的指示精神,决定成立野战纵队。以第二、第三、第四分区主力5000余人组成野战纵队(即第一野战纵队),由黄林任司令员,方正平兼政委,夏世厚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翁可业任政治部主任,王全国任政治部副主任。野战纵队由军区直接指挥,下辖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共六个支队。其任务是争取打开新局面,配合内线反“清剿”斗争,诱敌东顾,分散敌之兵力,待机派一部西返,打击敌在根据地内线分散“清剿”的部队。1月14日,野战纵队在卢氏县五里川召开誓师大会。会上,汪锋、文建武作了动员报告,黄林就东进作战具体战术问题作了讲话。会后,部队即向豫西南召、鲁山地区挺进,迅速跳出国民党军“包围”圈,在外线横扫顽敌,扩大根据地。
1月16日,野战纵队在内乡县西北之桑坪、汤营、蛮王营等地一举击溃内乡、西峡口保安第二团全部、第八团2个营、第一团1个营,毙伤敌50余人,俘敌副营长以下官兵100余人,缴获步枪130余支、轻机枪11挺。野战纵队首战告捷。
1月17日,野战纵队挥师豫西栾川县。18日,在进军栾川途中,第五支队在栾川县三官庙击溃阻击的国民党军1个营,俘其大部,为大军直取栾川扫清了道路。18日晚,野战纵队主力强攻栾川县城,炸开西城门,守敌栾川县保安团1个营仓皇溃逃。野战纵队在无一伤亡的情况下俘国民党军20余人,缴获电台1部,占领了栾川县城。为巩固和扩大这一战果,野战纵队随即展开了扫清栾川城外围之国民党军的战斗。19日,第六支队队长邹顺华率所部击溃栾川城东南庙子镇守军两个保安大队。20日,黄林司令员率主力一部攻克南山核桃凹寨,缴获一批弹药和物资。22日,野战纵队全体指战员在栾川、西河、七里坪一带欢度1947年春节,群众杀猪宰羊,慰劳部队。中共栾川县委、县政府移驻县城,发动群众,建立基层政权,很快建立起两个区政府;及时收缴流散在民间的枪支,并争取和改编了保长贾东郊的地方武装,组建起栾川县大队。基层政权的建立和地方武装的组建,使新开辟的新区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野战纵队挺进豫西地区,困难较多,主要是地主围寨坚固,野战纵队攻坚力量弱,战备工具差,药品少,加之国民党保甲组织严密,封建势力大,粮食不易搞到,伤病员无法安置,交通便利,敌正规军增援容易。1月20日,野战纵队攻占卢氏东南栾川庙子等镇后,豫鄂陕区党委将上述新的情况电报中原局和中央军委,表示:
我们尽量克服以上困难,争取打开一个新局面,配合内线反扫荡。③
1月23日,中央军委指示文建武、汪锋:
你们集中力量行动,并已打了一个胜仗,甚慰。关于作战方法请你们严重(格)注意多打歼灭战,少打击溃战。打歼灭战的条件有二:1.集中优势兵力,包围敌军一部,每一仗只打一部分敌人,切不可同时打几部分敌人。2.以主力打迂回,以一部打正面,切不可以一部打迂回,以主力打正面。你们如能实行上述两个条件,多打歼灭战,形势就会好转。④
1月24日,野战纵队兵分两路东进。一路由黄林率第六、第七支队攻打栾川县城东北的黑峪镇(即会峪寨),因无重火器和爆破器材,攻至深夜不克,拂晓前撤出战斗,转攻旧县镇,于26日全歼该镇保安队。
1月25日,野战纵队主力一部在夏世厚率领下,攻打栾川东北的潭头镇。国民党守军负隅顽抗,野战纵队英勇顽强,连战三昼夜,给国民党守军以重大打击。28日,国民党援军迫近,野战纵队攻镇部队遂于五更撤出战斗,继续东进。此役毙伤俘国民党守兵400余人。野战纵队伤亡200余人,第七支队副政委熊德汝牺牲,时年40岁。
在夏世厚率部攻打潭头镇的同时,野战纵队主力另一部于26日攻打位于潭头镇东南的汤营寨。此寨凭山设险,易守难攻。在一攻未克的情况下,为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汪锋听取第九支队支队长薛兴军的建议,组织寨匪家属阵前喊话,宣传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宽大政策。喊话无效,但野战纵队趁机逼近寨下,火烧寨门。匪首常新田上寨墙督战,被击毙,寨内众匪军心涣散,野战纵队乘势攻破寨门,俘守兵100余人,缴获大批粮食财物。
1月27日,野战纵队一部攻克嵩县县城西南的大章街,全歼驻守该镇的嵩县保安队。
1月29日,野战纵队到达杨湾,31日进入伊川县小白街,当晚与从洛阳方向开来的国民党军一个正规团和保安团一部发生激战。战斗持续到2月2日,国民党军伤亡惨重,野战纵队亦付出较大伤亡。因伤员安置困难,汪锋令第九支队支队长薛兴军率部掩护30余名伤员西返。国民党整编第十七师第八十四旅第二五〇团一个营尾追不舍,至嵩县东南黄庄乡黑垛尖时,被第九支队全部歼灭,毙俘营长以下300余人。野战纵队经东沟、小铺油房,于2月4日进抵鲁山县瓦屋街一带。
野战纵队挺进豫西,在20多天时间里,发动大小战斗10多次,攻城略地,横扫豫西,大量歼灭国民党正规部队及地方武装,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斗志,并使根据地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扩展。
在野战纵队东进豫西的同时,留在内线的各分区部队根据豫鄂陕区党委和军区1946年12月31日发出的《关于内外线作战的方针》,由陈先瑞、韩东山统一计划,组成几个作战单位,积极展开活动。
野战纵队挺进豫西,东进外线作战后,根据地内之敌,特别是地方保甲组织配合敌军,更加大规模疯狂地在根据地内进行烧房、移民并村,实行无人区的残酷“清剿”。留在根据地的部队坚持对敌斗争,亦做出了牺牲。1月11日,第一分区所属的茅坪工委书记高振华为部队筹集物资,分散游击,转战山阳十八盘鲁家沟时被土匪杀害,时年30岁。
1月18日,第一分区第十一支队(一说第四支队)支队长李念劳在商县夜村隐蔽养伤,在甘河沟豹子洞被敌逮捕,忠贞不屈,为革命牺牲,时年40岁,他是汪锋在马栏培养的陕南游击队优秀指挥员。
对于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豫鄂陕区党委亦早已估计到。1947年1月7日,在决定成立野战纵队东进豫西之前,就明确指示第五分区主力应立即经柞水南北进到宁陕东江口之线,积极活动,牵制国民党军,诱其西顾,配合内线反“清剿”斗争。
在野战纵队东进的同时,陈先瑞、韩东山根据区党委和军区的决定,在卢氏五里川主持召开了部分军分区和支队领导干部会议,研究部署根据地内反“清剿”斗争。会议要求各分区做好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统一认识和行动,同时将所有人员都编成战斗组织,在根据地内积极活动,打击国民党军。
第二军分区第二十二支队,一度曾东进至河南卢氏、官坡、兰草等地,野战纵队东进后,他们主动西返,并沿途作战,策应野战纵队东进,在留仙坪找到了军分区政委刘庚和参谋长赖春风,并与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齐勇所部会合。为了扩大影响,决定主动出击,围攻进剿商县北宽坪地区国民党陕西省保安第七团一部及一个保安大队。2月9日,第二十二支队及第三军分区所部共400余人分3路发动围攻,经数小时激战,俘敌400余人,缴获重机枪2挺,长短枪170余支,子弹万余发。
与此同时,第三军分区机关及郧商支队、商山、郧山支队各一部,积极在所辖地区活动,先后于湘河垴、南小河等地袭击国民党保安部队。第四军分区洛北支队和卢灵洛游击大队,以灵活机动的行动,转战于洛河两岸,1月下旬在洛南西峪河击溃国民党保安团一部,2月初又在灵宝黑山与国民党正规部队一部激战,之后又紧紧拖住其不放,有力地支援了野战纵队在豫西的作战。
第一、第五军分区部队,接到边区党委和军区令其西进牵敌的指示后,立即采取措施,分兵行动,一部坚持镇安、柞水、宁陕地区游击战争,一部向西进至佛坪、周至、洋县、城固等地进行游击。分区机关率部从山阳龙山向西南方向行动,牵制国民党军。各部按此安排部署,不畏天寒地冻,不怕饥饿疲劳,往复转战于积雪二三尺厚的秦岭山巅,平均每天作战三至五次。经过30多天的连续行军作战,终于和根据地坚持斗争的其他部队一起,胜利完成了牵制敌人、掩护野战纵队东进豫西作战及以后北渡黄河的重任。
①《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史稿》,第162页。
②《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史稿》,第165页。
③④《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史稿》,第168页。
秦岭之子:汪锋革命传奇/许发宏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