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锋、孔从洲率领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抢渡黄河天险,配合兵团主力挺进豫西,首战告捷,占领灵宝、陕县、阌乡,直抵潼关,截断陇海线,斩断敌人东西联系,震动了西安城。蒋介石9月20日急忙飞到西安,重新部署兵力,胡宗南也从陕北赶回。蒋介石一下飞机,硬着头皮吹嘘:“三个月消灭陕北共匪”,“半个月打通陇海铁路”,慌忙把在大别山“追剿”刘邓大军的整编六十五军空运西安,从陕北撤下整编第一师、第三十六师等部布防潼关,又调集整编第三师、第二十师等10个旅布防洛阳,企图从东西两面夹击陈谢大军,打通陇海线,恢复东西联系。
鉴于西安、潼关间数日内可能有10个半旅的敌人据守,难于得手,毛泽东便致电陈赓率主力隐蔽东进,攻克郑州洛阳以南,平汉线以西各县,伏牛东麓,开辟豫西根据地,以一部出陕南,开辟陕南根据地。关于这一作战方向,毛泽东早已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早在灵陕战役发动后的第三天,即9月4日,毛泽东在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并告刘伯承、邓小平、彭德怀电报中指示陈谢:
以四纵主力分别同时包围陕、灵、阌三城,相机攻占之。得手后,交三十八军守备,令其着重肃清三县地主武装(这是非常重要的),四纵全部则分两路,一路捷径出陕东南,相机攻取洛南、商县、商南、荆紫关诸城镇;一路出伏牛山,相机攻取卢氏,淅川、内乡三城。①
9月6日,毛泽东两次致电重申上述指示:
四纵主力西进,相机攻取陕、灵、阌三县以后再入陕东南及豫西南。②
9月9日,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军长孔从洲,政委汪锋,副军长刘威诚、陈先瑞率全军指战员发表了讨伐蒋介石宣言:
我三十八军本系西北将领杨虎城将军部属,前因反对蒋介石媚日卖国,残害人民,曾随张、杨两公发动“双十二”兵谏,志在救亡图存,共御外侮。不意蒋介石飞返南京,自食诺言,故态复萌。七七以后,蒋被迫挂起抗战招牌,实则与敌信使往来,卖国反共重于抗战;消灭异己,居心叵测。本军虽处蒋的歧视并吞之下,仍本救国初衷,效命疆场。坚守娘子关,奋战雪花山,晋南打退敌人十三次“扫荡”,虎牢关苦战十九昼夜,转战晋冀豫三省,蒋介石既无一兵之援,又无一弹之补,反而分化本军,派特务,委主官,裁员、编遣、并吞。张、杨二公还在监囚,赵公寿山被夺军权。编遣官兵或作寓公,或遭暗算,不胜枚举。更可痛者,且竟不顾大敌压境,逼令进攻豫西八路军。全军忍无可忍,毅然拒绝反共乱命,脱离囚笼,先后于洛宁、巩县、辉县举行反内战起义。
在全国军民英勇坚持下,抗战终获胜利。蒋介石醉心独裁,意欲窃取抗战果实。不顾广大人民意愿,凭借美国反动派之助,发动全面内战。一年之间,经解放区军民迎头痛击,损兵折将,进犯匪军被歼达百二十万。其因人民反对,兵力削弱,后方空虚,败局已定。蒋仍执迷不悟,犹图作绝望挣扎,外则认贼作父,引狼入室;内则恣意苛榨,置人民于倒悬。我豫、陕人民在蒋介石血腥统治下,粮款苛杂,交相煎逼。去年蒋、胡在陕征粮共达六百万石。河南人民历年死于“水、旱、蝗、汤”四大灾祸六七百万。征兵抓丁,更属骇人听闻。今春河南一省,即派壮丁十万七千名,捕捉绑捆,如同罪犯。无丁者出款购买,每丁价达千万,致使人民十室九空,遍地灾黎。豫陕沃野千里,今已尽成人间地狱,青壮流离他乡,老弱陈尸野外,谁无父母?谁无兄弟?此种惨情,能不令人发指!
本军起义以来,深得中共器重,翻身农民到处欢迎,民主政府爱护备至。两年来爱国自卫战争中,与解放军并肩作战,亲密如同手足,不断得其帮助扶植,坚持为人民服务意志。部队扩大四倍,装备大为加强,战斗力迅速提高,已成坚强的人民劲旅。斯值全面反攻之际,我解放军东起大海,西迄陕甘,挥戈南指,直捣蒋贼胸腹。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本军对我豫陕父老,向极关怀,解除人民痛苦,责无旁贷。是以整军誓师,横渡黄河,出师豫陕,誓讨蒋胡二贼,以期解放中原与西北,帮助人民翻身,实行土地改革,发展民族工商事业,废除征丁粮苛捐杂税。凡我豫、陕父老,先进袍泽,望与本军密切携起手来,奋起自救,共同打倒卖国贼蒋介石,推翻蒋介石法西斯暴政。并望一切爱国军人,辨清敌友,当机立断,脱离蒋贼牢笼,勿再为卖国贼作工具。各地蒋家官兵,应即翻然悔悟,向人民赎罪,立即退出内战火坑,勿作国家千古罪人。
各界父老兄弟们,一致动员起来,援助解放大军,讨伐蒋家匪帮,打倒卖国贼蒋介石,彻底推翻蒋胡黑暗统治,建立人民的联合政府,实现民主、独立、幸福的新中国。③
14日,毛泽东又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电,指出:
陈谢已克灵宝、阌乡、卢氏,现正以三个旅攻陕县,三个旅向西急进,直迫潼关。鲁崇义的整编三十八师主力现被我王新亭部阻困于临汾,难于西撤。西安潼关线空虚,拟令陈、谢攻克陕县后率五个旅向渭南、华阴攻进,以秦基伟三个旅及三十八军一部留豫西活动。④
15日,也就是攻克陕县的前三天,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致陈赓、谢富治、韩钧并告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电文中指出:
你们在陕州作战完毕后,不论得手或不得手,休整数日,留三十八军一个师于陕、灵、阌地区。你们亲率四纵全部及三十八军一个师,携带数天粮食,于商州、潼关之间自择道路(避开坚固据点),进入渭华以南、商洛以北地区,然后相机攻占临潼、渭南、华阴、华县、潼关、蓝田、洛南诸城,如你们能在本月下旬进入上述地区,并开始作战,则甚为有利。⑤
17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致西北局并告彭德怀和陈赓、谢富治、韩钧电,其中包括给汪锋的新任务。指出:
(一)陈谢韩兵团已将豫西之敌大部扫清,本月下旬开始陕南之作战,时间约一个月,而后主力向豫西南、鄂西北发展(守秘),留一个至两个旅于陕东南地区(内有三十八军之十七师,该军五十五师留豫西),三十八军政委汪锋率教导团即陕南游击队即日去商洛。(二)请西北局选派大批地方工作干部。给以一星期训练送往彭副司令处,随军至渭北转往陕南交汪锋指挥,发展陕南根据地。原拟派回四川农村工作的干部,望由王维舟同志选出若干人随同此批干部南下,亦交汪锋指挥,先在陕南工作,然后再相机入川。⑥
同日,毛泽东又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韩钧电,指出:
在十五天至二十天内,胡军主力尚不能向你们攻击,你们必须很好利用这十五至二十天时间,打开陕东南及陕南局面,这是有决定重要性的。如不能在陕东、陕南建立根据地,则将妨碍你们在豫西及鄂西北建立根据地。⑦
17日,攻克陕县县城。18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电,庆祝陕县的胜利。
23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致陈赓、谢富治电指示:
(一)于二十六日前以三十八军一部开卢氏,逼近潼关佯动,迷惑敌人。(二)刘旅⑧附三十八军一部,除留小部控制卢氏剿匪外,立即西进,相机攻占洛南、商县,商南、山阳诸县,肃清反动,发动群众,援助陕南游击队。(三)三十八军主力位于陕、灵、阌三县剿匪。⑨
中央军委接二连三地电示陈谢大军攻克陕、灵、阌后,“一部出陕东南,一部出伏牛山”,这是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全国解放战争实施战略反攻极其重要的一步。陈赓、谢富治决定派四纵刘金轩旅长率十二旅、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副军长陈先瑞率十七师执行出击陕东南的作战任务。
还在攻克陕县之前的9月16日,汪锋和孔从洲两位军政首长,就在灵宝县五原镇一间民房内召集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刘庚,五十五师副师长孙光和军教导团政委杨克当面谈话,宣布前委决定,下达任务。后来,刘庚、杨克对这次谈话情形都作了回忆,发表了回忆文章。刘庚在回忆中这样讲道:
9月16日,军政治委员汪锋叫我和教导团几个主要领导干部到他处去,说有要事交谈,我很快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以处理,待我到汪政委那里时,一间民房正堂上已经坐满了他要见的同志,我速上前几步,向他们分别举手敬礼,他们都还了礼。汪政委略带微笑说:“好,同志们都到了,咱们就开会。”汪政委伸手,将桌子上放的一份电报译稿拿起来念给到会的同志们听。大意是说,中共豫陕鄂前线工作委员会决定,在商洛地区筹建中共陕南工作委员会,由刘庚和孙光、杨克三人组成,刘庚任书记、孙光负责军事工作,杨克负责即将组建的陕南独立团的政治工作。主要任务是建立豫陕鄂根据地,首先在商洛地区开展工作。接着孔从洲军长问我们有什么意见。那时干部的组织观念很强,特别是军队干部,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上级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都喜欢服从组织决定。汪政委、孔军长还将陕南所处的战略地位和这次去那里开创根据地,以及有利和不利的条件讲了一通。记得汪政委很明确地指出,进入陕南很可能吃不上,喝不上,穿不上,没有后方供应,又有多倍敌人包围封锁,但只要能按照党中央、毛主席指示的方向去做,依靠那里的人民群众,发动群众,就能克服困难。他还指出,整个形势大好,和历史上我军进入这个地区的情况大不相同了,现在不但四纵队第十二旅这支主力部队将进入商洛地区。还有我们陈先瑞副军长带的十七师配合行动。但时间不会多久,只要坚持下来,就会取得胜利。汪政委还告诉我们,十二旅和十七师将很快进军商洛,希望我们尽快行动,与这两支部队在西荆公路上会合。⑩
会后,汪锋把他一直以来掌握、使用的军区教导团交给刘庚,组编成陕南独立团,任命郝世英为团长,杨克为政委,由中共陕南工委统一领导,由孙光统一指挥行动,准备挺进陕南。
9月19日,刘金轩率十二旅从卢氏出发,冲过了“三关四洛河”,爬上了“九岭十八坡”,扫除了沿途敌保安团的节节阻击。27日,攻克了龙驹寨,截断了西荆大道。
21日,刘庚率领刚刚组建的陕南工委和陕南独立团,从灵宝县五原镇出发,进军陕南商洛,经卢氏县朱阳镇进至洛南县灵口、三要司地区,26日进至原豫鄂陕根据地中心地带留仙坪。
24日,陈先瑞率领的十七师,从潼关南原的万仓出发,进大峪,越秦岭,经洛南县的巡检司、景村等地,28日抵达龙驹寨,同十二旅会合。29日,刘庚和陕南工委率领的陕南独立团也赶到龙驹寨一起会合。龙驹寨是个久负盛名的水旱码头和盛产葡萄酒的地方,又值中秋佳节,当地老百姓一看是自己的队伍打回来了,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捧来甘甜香醇的葡萄美酒、石榴、花生、核桃……送给亲人尽情地享个口福。部队和老百姓都沉浸在无比欢乐兴奋的气氛之中。
就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谢兵团抢渡黄河天险,挺进豫西,南下反攻的时候,坚持在豫鄂陕根据地斗争的原中共陕南工委和陕南游击队指挥部领导及其中共灵洛工委、豫陕工委(也称商山工委)、商山蓝工委所属游击队积极开展活动,进行迎接陈谢大军挺进反攻的准备工作。奉命在丹江以南活动的商洛游击队队长蔡兴运,率领游击队冒着雷电雨淋,或顶着艳阳酷暑,钻山住洞、涉涧爬崖,打乡保、夺枪支、杀顽敌,返回丹江北之青棉沟,途中袭击了棣花保公所,缴获了一批物资和文件,与王力、田申荣会合。王力从缴获的文件中看到刘邓大军和陈谢兵团南下反攻中原的消息,喜出望外,把这个重大新闻很快传达给了游击队员。陕南工委和游击队指挥部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建立农民协会,开展统战工作,做好各方面准备,迎接大军南下反攻。刚过完中秋节,王力得知陈谢大军分三路已经进入陕南境内,立即决定蔡兴运和田申荣率领游击队北进景村、古城打击土顽,迎接主力,王力在青棉沟组织游击队发动群众准备欢迎。蔡兴运、田申荣在洛南县油房街附近接到了十二旅旅长刘金轩,蔡、田二人领着刘旅长派遣的人员,前往青棉沟,找到王力。至此,奉命坚持豫鄂陕根据地斗争的原中共陕南工委、陕南游击队指挥部终于迎来了南下反攻的大军。
十二旅、十七师和陕南独立团,在龙驹寨会合后,刘金轩旅长与陈先瑞、孙光、刘庚等一起在龙驹寨以西的商洛镇一幢民房内,召开了团以上领导干部联席会议,传达了陈赓司令员的两次电令,相互介绍了进入陕南的情况,共同分析了敌情。在刘旅长的一再请求下,由熟知陕南情况的陈先瑞副军长介绍了陕南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根据陈先瑞后来回忆,联席会议讨论决定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三支部队分头行动,针对敌人较弱,一时兵力集中不起来,先攻克城镇,扩大解放区,陕南独立团主要随陕南工委活动;二是立即组建地方武装,建立恢复军分区、游击队,划分活动区域,打击地主反动武装;三是建立政权,广泛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自己解救自己,建立根据地;四是彼此加强联系,需要集中兵力时,集中行动,分开时,也要互相配合,以求迅速打开局面。”(11)
会议最后决定:由十二旅负责丹江以南、以西地区,向山阳、镇安、鄂北展开;十七师负责丹江以北地区,向洛南、商县展开,并积极佯动,牵制吸引敌人,掩护和配合十二旅南进,策应陕北和中原战场解放大军作战。
会议结束后,十二旅一部渡丹江攻打山阳,一部沿西荆公路挺进武关,向鄂西北发展。10月3日,十二旅攻占了商南县城。此时,敌整编六十五师和三十八旅即从西安沿西荆公路到达商县夜村、龙驹寨附近。陈先瑞、刘金轩鉴于面临数倍强敌,所驻地区南有丹江,北有秦岭,地域狭窄,不利周旋,部队难以展开,立即决定不打无把握之仗,暂避敌人锋芒,回师豫西,靠近第四纵队,暂时休整,待机再返陕南、鄂北。经请示批准后,陈先瑞、刘金轩即命十七师五十一团在商洛镇实施阻击,掩护,十二旅已渡江部队撤回北岸,冒着连绵的秋雨,沿着崎岖湿滑的山间小道,10月5日转移到豫陕交界的五里川、朱阳关地区。
连日的秋雨终于停了,太阳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秋阳普照在山峦、草坡和林木之间,秋景美妙极了,一片片、一簇簇的柿树和枣树,果实累累,挂满了枝头,犹如一串串、一团团火红的小灯笼,与日争辉,与月争妍。
十二旅正在休整的时候,鄂陕地委副书记祁果带领王廷左等15名地方干部来到五里川开展地方工作。祁果原在太岳地区做过地、县两级地方工作,和原太岳军区独立旅旅长刘金轩十分熟悉,是老朋友了。祁果这次给刘金轩带来了新指示,祁果说:“我在灵宝时,汪锋同志在三十八军军部召见了我,他说,进军鄂陕后,要捕捉战机,消灭分散守备之敌,依靠群众,建立根据地,北面威胁西安,拖住胡宗南的尾巴,东面配合陈谢主力,机动作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然后解放全陕南,我军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总任务而进行。我这次出发前,汪锋向我转达了前委的指示,要我带上地县干部到这里与你们会合。他还说,如果陕南需要干部时,可以打电话告诉他,那里有一批曾在陕南工作过的同志。我们这次来,就是配合你们开辟陕南根据地。”刘金轩听完祁果转达的汪锋的指示,高兴地说:“那太好了!”(12)
十二旅转移五里川、朱阳关后,10月9日,刘庚率领陕南工委和陕南独立团到达峦庄,召开了工委扩大会议,营以上干部大都参加了会议,决定发动群众,打击土顽势力,着手建立游击队根据地,组建武装工作队。会议增加原陕南游击队指挥部副政委王力为工委委员,蔡兴运为第一武工队队长,陈效真为政委。
10月19日,完成掩护任务的十七师辗转多日,转移至卢氏县官坡、兰草地区,汪锋前来十七师看望慰问部队,在兰草东川指导了陕南工委扩大会议,研究讨论了整党整军等问题。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陈赓、谢富治下令十二旅和十七师再次出击陕南。11月1日,十七师伪装成陈谢大军主力部队,先由卢氏、官坡一带行动,牵着敌整编六十五师的鼻子向另外方向而去。孙光、王力率领几支游击队和陕南独立团在西荆公路沿线展开活动,打击土顽,阻击敌六十五师,十七师和独立团为十二旅再次出击陕南、南渡丹江创造了条件。
11月3日,十二旅由五里川、朱阳关地区分南北中三路出发,踩着深秋铺满落叶的山路,向陕南疾进,11月7日,抢在敌人到达之先,全旅指战员徒步涉过齐腰冰冷的江水,渡过丹江,集结山阳县梁家湾一带,继而攻克山阳,建立了山阳、镇安县委和两县民主政府,继而突破陕鄂咽喉漫川关、上津两镇,建立了上关、山商县委和两县民主政权,攻占了郧西、郧阳,创建了豫鄂陕第四分区。1948年元旦,陈赓发出贺电,祝贺十二旅占领鄂西北重镇郧阳县城。
汪锋还以诗的形式对这次进军陕南作了总结和歌颂:
解放豫西走武关,伏牛巩固战商山。
三军扬镖巴山顶,百姓欢呼丹水边。
首下三商陇蜀望,放收二郧鄂秦连。
遥思圣地延河水,秦汉古城早日还。
牵制掩护十二旅南进的十七师,在陈先瑞的指挥下,针对敌整编六十五师,摩托化行军作战特点,从陕南山大沟深的地理地形特点出发,制定出灵活机动战术原则,斗智斗勇,调动敌人虚与周旋,然后瞅准战机,先打分散孤立之敌,集主力歼其一部;或是采取插当子,兜圈子,绕弯子,钻空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疲惫拖垮敌人,乘虚而歼;或是扩大师的番号、编制和人员,迷惑敌人。运用诸如上述这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牵着敌六十五师和20多个地方保安团队,在豫陕边境地区“大游行”。
为了摆脱敌人围追堵截,十七师指战员不得不靠着两条腿,在山高水多、人烟稀少、道路曲折、天气阴冷的环境下,行军打仗,有时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穿行,寻不到粮食,找不到住处,吃不上、喝不上,睡不成觉,在终年积雪的大山上抓枝攀藤。无路可走时,战士们怀抱武器,顺着山坡向下滑行,穿行森林荆丛之中,衣服成了蓑衣,鞋子烂了掉了,用葛藤、棕叶、稻草裹着,实在无法,只得赤着脚板,踏冰踩雪往前走。
十七师的艰苦斗敌,有力地支持鼓舞了陕南工委和陕南独立团摧毁乡保反动武装,保护和发动群众,建立了乡村民主政权工作。在成立第一武工队的基础上,随后又成立了第二、第三武工队。
11月1日至5日的5天之内,陈谢兵团主力连克河南临汾、郏县、登封、鲁山、宝丰、叶县、南召、方城等8个县城,灭敌5.7万余人,初步打开了豫西局面,调动了国民党李铁军第五兵团南下尾追,为在运动中歼灭李铁军部创造了机会。
11月8日,为了研究决定如何对付尾追之敌,陈赓在河南南召店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行军途中的紧急会议,边行军,边召开,会议制定出牵“牛”进山的作战方案,即是以少数兵力把李铁军兵团这个“牛”想办法引诱牵进伏牛山里,拖疲、拖瘦、拖垮,为主力准备好宰“牛”条件,继而歼灭之。同时,会议还决定成立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后委”),统一领导地方党、政、军组织的组建,直接负责建立豫陕鄂根据地。
11月15日,陕南工委书记刘庚根据汪锋转达的11月8日豫陕鄂前委扩大会议精神,在商县蔡川干沟(今属丹凤县)主持召开了陕南工委扩大会议,刘庚代表汪锋正式宣布王力任第二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孙光任地委委员、军分区司令员,石金河任地委委员、专员公署副专员,薛兴军任军分区副司令员。陕南工委随之撤销,陕南独立团划归第二军分区领导。在这次会议上,刘庚就第二分区形势和会后军事行动发表了意见,交代了工作,按照汪锋的指示,返回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工作。
11月29日,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正式成立,同时成立了第二、第四分区。第二军分区下辖洛南、商南、商县;第四军分区下辖镇安、山阳、洵阳(今旬阳)白河、郧西、郧阳。还成立了商洛、两郧两个行政专员公署。十二旅和十七师不但在陕南、鄂西北站住了脚跟,并且消灭了大量的敌人正规军和地方团队,打掉了敌地方政权,建立起新的人民政权。豫陕鄂边区的开辟和建立,直接威胁到胡宗南在关中地区的安全,配合了西北、中原人民解放大军的作战。
①《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第228页。
②《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第228页。
③《孔从洲回忆录》,第371—373页。
④《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第230页。
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第232页。
⑥中共陕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中共商洛地委党史办公室编:《解放商洛》,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4页。
⑦《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第234页。
⑧刘旅,指陈谢大军四纵十二旅,刘金轩任旅长。
⑨《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第235页。
⑩《解放商洛》,第194—195页。
(11)《陈先瑞回忆录》,第328页。
(12)丁立平、刘南宁编著:《陕南奇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陕南战斗纪实》,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8页。
秦岭之子:汪锋革命传奇/许发宏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