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实行“兵谏”,犹如一声惊雷,震惊了冰封雪冻的北国大地,震撼了全中国和整个地球。
惊雷声中,宋文梅在许权中的指挥下,12日凌晨率领特务营解除国民党警察大队的武装,扣押下榻在西京招待所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宋文梅和李锦峰连长率队包围西京招待所时,李锦峰率一部在门外严密监视,宋文梅带10多名战士首先冲进招待所内,30多名战士接着跟进,解除了那些要员及其卫士的武装,将这些要员集中到大餐厅内,由李锦峰负责看押。
宋文梅完成任务之后,返回新城向张、杨汇报。
宋文梅向来潇洒干练,处事机敏果断,汇报后,张、杨决定由宋文梅在新城大楼负责看管、照料蒋介石的起居生活,宋文梅也因此而成了人所共知的人物,成了后来有关反映西安事变影视作品中看管蒋介石的那个“副官”的原型。
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抵达西安,协助张、杨两将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一到西安,就与张、杨分别进行了会谈。
19日,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找到汪锋,听取汪锋有关三个月以来的工作汇报,听完汇报,周恩来给予肯定和勉励。
这时,南京方面,亲日派势力派遣大军西进,企图从潼关、武关、荆紫关分几路进攻西安,“营救”蒋介石,同时派遣空军轰炸西安;西安方面,张、杨宣布撤销“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停止所有“剿共”行动,限期释放政治犯,成立以张学良为主任委员、杨虎城为副主任委员的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另组抗日联军,随时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御敌,西安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周恩来当面交给汪锋一个重要任务,前去渭南协助阎揆要指挥特务二团,坚决抵抗南京国民党军队向西安进攻。
汪锋当时以《工商日报》记者身份作掩护,出进在西安城内外,汪锋感到自己头戴礼帽,身穿长袍去特务二团做工作有些不大相称,也不方便。便说:“你看我这个样子怎么去协助指挥呢?”周恩来说:“你和阎揆要同志及许多党员都是熟人,没有关系,就去吧!”还叮咛说:“多做政治工作,加强部队团结。如果国民党何应钦进攻,打起来时,你们这个团就倚赤水河以西的南原死守一个星期,给西安一个安排的时间。”①
周恩来说完,还给阎揆要写了一封便信,指示阎揆要要坚决拥护张、杨八大主张,坚决抵抗南京方面的军事进攻。
当天下午,汪锋便乘周恩来的小车,带上给阎揆要的便信,东去渭南。小车在风雪中奔驰。
特务二团是在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清早到达渭南的。事变当天,阎揆要还在西安。杨虎城给他下达指示令,要求特务二团轻装急速南下渭南赤水一带,设防阻击国民党中央军。阎揆要接到指示,立刻打电话回团部,通知部队即速集中出发,自己在蒲城县东门外等候迎接部队。
接到电话,副团长谢晋生(共产党员)和团党委成员一起研究分析情况,认为部队行动太奇怪了,到底西安发生了什么乱子?有的还分析说,如果蒋介石要消灭这个团,恐怕要在白水到蒲城这段路途。这段路两边尽是台塬沟壑,易于形成包围,进行伏击。出了这段路,则是一马平川,地带开阔,蒋介石不易下手。为了安全起见,团党委和谢晋生决定部队整装出发,慢速行军,由团党委委员杨信带几名党员和官兵骑自行车先前出发,到蒲城附近一面侦察动静,一面见阎团长,如有意外,赶快派人返回部队报告,如果都回不来,部队就停止前进。部队走出团部没有多远,杨信即返回报告说,已经见到阎团长,阎团长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今天早晨把蒋介石扣押了,要求部队立即南下,阻击中央军进攻。听到这个爆炸性的新闻,全团官兵高兴地一下子沸腾起来。部队行至蒲城县东门外,阎团长向全团官兵简要报告了事变经过,进行了行军动员,100多公里路程,一天一夜赶到目的地,特务二团是最先到达赤水一带的部队之一。
赤水一带位于渭河南岸,背倚华山,地形险要,陇海铁路贯穿其中,除潼关之外,是西安东部的另一个屏障。
特务二团到达设防地区,立即构筑工事,准备投入战斗。与此同时,杨虎城命令特务第一团韩子芳在蓝田、商县一带布防,防止蒋军由商洛方向向西安进攻。
官兵士气高昂,群情激愤,振臂高呼:“打倒卖国贼蒋介石!”“拥护张、杨两将军抗日报国!”“拥护张、杨八大主张!”
14日,蒋军先头部队已进抵华山脚下的华阴地区,随之蒋军二十八师一六六团将东北军一〇八师两个连队包围缴械。
16日,蒋军又包围了东北军一〇五师刘多荃部第三团一个营。与此同时,新七师已开进潼关,四十六军宋希濂三十七师等三个师正在向西进犯。
特务二团自16日起,由陕西警备第三旅孙友仁旅长指挥,警三旅第八团也于当晚开赴渭南南原,在特务二团右翼占领阵地,构筑工事。八团当日下午4点在渭南车站下火车时,蒋军飞机20余架飞临渭南上空,对准渭南车站轮番投弹,当场伤亡官兵二三人,群众七八人,车站被炸毁,血肉横飞,一片狼藉。
当日,蒋军空军向富平城西、耀县、乾县投弹数十枚,三原至富平,三原至耀县各县的电线均被炸毁。
17日,北风怒号,大雪纷飞,气温骤降,约有两个团的蒋军从华县车站下车,南入秦岭,占领阵地。同时蒋军空军十余架飞机飞临赤水、渭南上空,投弹四五十枚,还向正在构筑工事的特务二团猛烈扫射。
这一天,东北军五十七军第一一一师,第一一二师开赴渭河北岸布防。
蒋军空军几日的连续轰炸,激起特务二团、警三旅和东北军官兵的极大愤慨,痛恨至极。为防空袭,减免损失,阎揆要、谢晋生对特务二团官兵进行伪装、疏散、隐蔽等防空教育,采取防空措施,组织防空射击小组,设立防空监视哨,雪天翻穿棉衣,棉衣白里与雪地连成一色。
19日,也就是汪锋到达特务二团阵地的第二天上午,特务二团接到张学良、杨虎城作战部署电令,电令划分了渭南东北军与西北军的坚守任务和坚守区域,并决定两军统归东北军一〇五师刘多荃师长指挥。电令要求:
一、决乘敌深入潼关,渭南之隘路内而夹击之。
二、崇凝镇至郭家庄东方高地亘渭南之阵地为我第一道屏藩,务尽全力固守之。
三、第一〇五师第三团,速在张家岭高地亘新市至渭河南岸之线,构筑坚固阵地而确保之。右翼与阎团(即特务二团),左翼与五十七军缪徵流军联络。
四、特务二团与警三旅,均为孙旅长友仁指挥,速在崇凝镇、蔡顺坟、郭家庄之线,东方高地至沈家岭(不含)之线,构筑阵地,固守之,以一部控制于丰原镇附近,对右翼注意警戒。
五、派杜维周(东北军)工兵团长,率工兵一营,并征集民夫,指导构筑阵地,以上各部,均归刘师长多荃指挥部署。②
特务二团接到电令后,即遵照刘多荃师长的指示,改在张家岭至陈家窑之线占领阵地,右翼为警三旅第八团,左翼为第一〇五师第三团,阎揆要、谢晋生将兵力配备等情况,绘制略图,呈报刘多荃师长。汪锋看到官兵身卧冰天雪地,面临敌机轰炸,情绪依然高涨,杀蒋抗日呼声不绝于耳,心情振奋,他对自从传达贯彻周恩来谈话精神之后,部队呈现出新的精神面貌,感到十分满意。他和阎揆要、谢晋生一起深入阵地慰问官兵,向部队高度评价了张、杨两将军发动兵谏的爱国精神,宣讲了八大主张的内容,报告了中共代表周恩来已到达西安,也介绍分析了南京方面的动向。他告诉大家:张、杨两将军发动“兵谏”,是为逼蒋抗日;南京亲日派在“救蒋”的名义下,大兵压境,是企图去蒋而代之。红军已由陕北、陇东出发南下关中,已和东北军、十七路军一起组成三位一体,对付南京亲日派的军事进攻。他要求特务二团全体官兵要坚守阵地,搞好与友邻部队的关系,听从刘多荃师长的统一指挥,坚决粉碎亲日派的阴谋。他还特别向特务二团党委书记张一平和阎揆要、谢晋生两位团领导传达了周恩来关于共产党员要坚决拥护张、杨八大主张的指示精神,贯彻中共中央方针,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做好官兵特别是共产党员的思想转化工作,服从抗日大局。
20日这天,张学良、杨虎城还致电阎揆要,十七路军增编一个独立旅编制,由许权中任旅长,特务二团改编为独立旅第一团,阎揆要任团长;特务一团改编为独立旅第二团,韩子芳任团长。并令阎揆要率特务二团调防蓝田,所遗防务由刘师长多荃派队接替。这一天,汪锋和阎揆要还派王国带一个班到赤水车站察看敌情,打了一个小仗,散发了一些传单。
12月21日拂晓,阎揆要将防务刚刚移交给东北军一一二师二三四团后,忽奉张学良、杨虎城急电:“根据蒋军第十师李默庵部傅正模旅,抵洛南东石家坡镇,着该团是夜开往渭南厚子镇,左与孙(友仁)旅,右与蓝田部队,切取联系,严密布防。”
一街南北分蓝田、渭南两县辖治的厚子镇,是进出秦岭、华山的要道,北通华阴、华县、渭南,东通商洛,西通蓝田。阎揆要遵电指示,移交阵地后立即率团向厚子镇急进,下午到达,除第二营随团部外,即派第一营分驻华山道峪、流峪等重要峪口,第三营全部驻防蓝田穆家堰一带,将通往华山的各个重要隘路、峪口全部予以封锁,防敌由洛南县与商县西北窜扰北进。与此同时,还派出几组便衣侦探进行侦察。
厚子镇是汪锋再熟悉不过的地方,穆家堰就是他舅家所在地。他随阎揆要团到达厚子镇,找到过去的熟人关系,为部队筹集粮草,通风报信。
20日左右,活动在蓝田县霸龙庙深山老林和穆家堰一带的红七十四师,接到周恩来派来的中共中央代表李涛和电台机要人员,李涛向红七十四师通报了西安事变的情况和周恩来的指示。陪同李涛的便是蓝田县地下党员、汪锋表兄穆志贤。到达厚子镇的汪锋和阎揆要派团党委书记张一平前去与红七十四师联系,交换了防务情报。23日,许权中旅长从西安赶到厚子镇,给部队报告了兵谏的大体经过和一些细节,随后他代表张学良、杨虎城,汪锋代表周恩来与阎揆要、谢晋生等,在厚子镇召开阵前防务会议,会议决定:原由特务二团一、三两营担任的道沟峪、流峪和穆家堰等地防务,改为全部由一营担任,团部与二、三营即移驻蓝田县许家庙作机动。许家庙,这是汪锋的家乡。汪锋和许权中1927年在这里结交,第二年渭华起义失败后在这里重逢与分别,许权中无比感慨地说:“这都是缘分啊!”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一听说许旅长回来了,汪锋回来了,相依相伴来看望,此情此景,令许、汪二人倍感亲切和感动。
24日,许权中旅长在许家庙正式宣布独立旅成立,由任耕三(中共党员)任副旅长,方仲如(共产党员)任政治处处长。独立旅是杨虎城、张学良根据周恩来建议而组建的。独立旅除辖一、二两个团外,还组建了个独立营,由宋文梅特务营四连扩编而成,四连连长、共产党员李锦峰任营长。独立旅旅部驻蓝田县城,两个团和独立营驻防许家庙、普化一线和商县。25日,许权中率旅部进驻蓝田县城。
就在这一天,张学良、杨虎城电告许权中:“主任委员张、副主任委员杨,向委员长蒋请求抗日各项主张均被采纳,主委张当于本(有)日后4时亲自护送委员长蒋乘机回京。各部队对于防务仍应照常警备为盼。”
电报公开以后,部队官兵都感到十分惊异,议论纷纷,怪话连篇;有的说:“费了九牛二虎的劲,好不容易才把蒋介石抓住,为啥不杀又放了?”还有的说:“张副司令为啥这么傻,你抓了蒋介石却要亲自陪他回南京,这不是白招祸。”
不仅基层官兵对于放蒋不理解,牢骚满腹,就是汪锋、许权中、阎揆要、谢晋生他们也是想不通,难以接受这个现实。
此时,敌情依然严峻,东线有华县蒋军第二十八师、第三十六师、第六师及教导总队,南线洛南除原第十师外,又新开来第九十五师、第九十八师、第七师和第十一师,公秉藩的别动队已抵达商县龙驹寨。
特别是令杨虎城和十七路军官兵气愤的是驻守在渭河北岸平原地带大荔的第七军军长兼四十二师师长冯钦哉投蒋,威胁西安。
面对部队官兵思想波动,敌情严峻的局面,独立旅第二团还在商县,独立营还未完成组建,汪锋对放蒋一事还未弄清的情况下,他在许家庙主持召开了原特务二团党委扩大会议,许权中、阎揆要、谢晋生也一同与会。会议作出决定:
一、团党委成员、旅首长必须本着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一正确方针看待放蒋问题,在没有弄清真实情况之前,不能再谈论放蒋该与不该的问题,一切服从张学良、杨虎城和周恩来的决定。
二、按照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做好稳定部队情绪的工作。
三、防务问题仍应照常戒备,严防蒋军从厚子镇、道峪一线进行侵犯和突袭。
四、许权中、汪锋即日回西安汇报,弄清情况。
五、许、汪二人走后,由谢晋生负责,旅部尽快移驻蓝田县城,部队进驻许家庙、普化一线。③
27日,汪锋和许权中返回西安,分别向周恩来、杨虎城进行了汇报。
汪锋向周恩来汇报时,周恩来高兴地说:“我知道你们在赤水车站打了一下。你们打不打都很可靠,使人放心。”同时又说:“新的中共陕西省委已于25日成立,工作由贾拓夫、欧阳钦、张德生他们去做,你就不要回省委了。你对十七路军熟悉,就以许权中独立旅为据点,做十七路军的工作。我跟杨将军说了,给你个少校参谋的公开身份,重点是负责十七路军党的工作。对于放蒋问题,要做好部队的工作,特别是党员的工作,一切工作要服从有利于抗日这个大局。”周恩来还向汪锋分析了西安事变的性质和事变后的形势:“西安事变是我党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的结果;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在全国实现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有人主张杀掉蒋介石,那就会导致全国更大规模的内战,推迟全国抗日的实现。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亲日派所欢迎的。还有一种主张,尔后释放蒋介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早日形成,实现全国抗战,这是全国人民所欢迎的。我党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至于放蒋后出现的新情况,只要我党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紧密团结,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为广大军民所理解,经过斗争,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目的是能够达到的。”④周恩来还向汪锋简略地谈到了冯钦哉叛杨投蒋一事。
听了周恩来的一席话,汪锋茅塞顿开,头脑清楚了许多。许权中向杨虎城汇报后,和汪锋一同去和李锦峰商谈了独立营的组建、归建等项事宜。事情办完以后,汪锋应许权中邀请,一同前往临潼华清池洗温泉澡。这时,兵谏被扣的国民党军政大员悉数放回,张学良却被蒋介石扣留在南京,汪锋对兵谏前途仍然忧心忡忡。1937年1月2日,汪锋赋诗一首《游华清池》,表达了此种心情。诗曰:
许君约吾赴骊游,笑看苍龙锁此湫。
帅府厅中除旧恨,洛阳道上结新仇。
狂风急卷九州怒,巨浪横流四海愁。
背诺囚良天下耻,国家命运令人忧。
洗澡时,许权中和汪锋一起谈及冯钦哉叛杨的话题。许权中说:“兵谏前冯和蒋就勾搭上了,杨还蒙在鼓里,茫然不知。兵谏后两三天,冯钦哉就令四十二师隔河向阎揆要阵地射击。冯发通电拥蒋以后,杨感到十分恼火。冯钦哉是个吃里扒外的小人,一向见风使舵,投机钻营,十七路军一些人看不起他,早料他迟早会有这么一天,常在杨身边嘀咕。杨内心是咋想的,别人不知,表面上他总是不以为然,对冯向来不菲,一视同仁,冯还不满足,总嫌自己碗里肉少,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给杨面子,踩了杨一脚,真不够人啊!”
听到这里,汪锋对许权中提起了刘文伯给自己说的一席话:“杨虎城跟前这些人,多数是说一不二的‘忠臣’,能杀能战;有些是有头脑,会来事,上下左右都能对付;有的人‘精’的像狐狸一样,耍奸溜滑,溜须拍马,到处讨好;还有些是借大树歇凉,靠大山发财;而冯钦哉竟然跑到老蒋那里,鼻涕一把泪一把地数落杨虎城,老蒋给了点钱,给了些枪炮弹药,就猖狂得不得了了。老蒋把马青苑挖走了,把杨子恒挖走了,不挖冯胖子(钦哉)冯也会去给蒋摇尾巴!”许权中说:“刘文伯算是把冯钦哉看透了。”
冯钦哉是山西万荣县人,杨虎城手下主要将领之一,也是率领陕军最早参加抗日的将领。全国解放以后,他对自己在西安事变中的所作所为有个交代,基本符合历史史实:“1936年12月12日拂晓,杨虎城将军打电话给我,说蒋介石不接受联共抗日的要求,张副司令已下令扣蒋实行兵谏,要我部迅速集结进驻潼关,防堵中央军进犯西安。当时我在电话中表示,‘张副司令的命令我不听,你有什么办法,我们再商量。’我说这话的意思是要杨虎城将军不要听张学良的命令,而要接受我拥蒋打张的主张。杨察觉我的意图,也没有和我多说什么了。我和杨将军通电话后,就立即命令我的四十二师(辖2个步兵团、4个独立营)由朝邑等地向大荔集中,并召开了有副师长郭仰汾,旅长柳彦彪,团长李子清、王钦轩、王明勤、行海亭、黄维华、潘禹九等参加的军事会议,另一旅长武士敏在南京陆大学习,团长张之亭在宜川尚未赶到。在会上,我首先讲话,大肆诬蔑张、杨是‘叛党叛国’、‘背叛领袖’、‘勾结共产党作乱造反,破坏抗战’等等。并号召大家拥护蒋委员长,反对张、杨。当时有团长李子清、王钦轩积极发言,表示坚决支持我的主张。于是我当即任命李子清为大荔警备司令,指挥该团及四个独立营担任城防。其余六个团布置在城外,由副师长郭仰汾指挥,准备配合中央军进攻西安,营救蒋介石。当时大家的意见是,为了分化张、杨,对十七路军采取和平态度,争取他们倒过来,合力消灭东北军。在蒋介石被扣的第二天,杨虎城先后派续范亭(新一军参谋长)、续式甫(西安绥署办公厅主任)、冉寅谷(西安绥署参议)、许海仙(四十二师驻西安办事处处长)、赵子余(西安绥署参议)、鱼存之(杨虎城私人财产管理人)等人为代表,到大荔劝我与杨虎城合作,其中以许海仙、续式甫劝说最力。他们说,‘你与杨几十年的交情,无论如何不能分裂’等语,我仍然无动于衷,坚决表示,‘事已至此,无法挽回。’对他们的劝说一概拒绝。另一方面,国民党中央先后有于右任派薛岫东,何应钦派陈子坚(曾任西安绥署办公厅主任,当时南京高教班)、胡逸民为代表,孔祥熙派姚大海(CC骨干分子)、周俊斌为代表,河南省主席刘峙派杨子恒(杨虎城旧部,一向通蒋,曾做过宁波市市长)为代表。他们都来到大荔,要我拥护‘中央’,营救蒋介石。我当时表示坚决唯国民党中央命令是从。我还献计要陈子坚到西安去离间张、杨之间的关系,设法要杨虎城离开张学良,将蒋介石送到三原再转大荔。又让刘峙的代表杨子恒带100万元现款去西安,以金钱收买的方法,从下面瓦解十七路军,结果这两个阴谋计划都未发生作用。西安事变当天,只有中央军樊崧甫的一个军到达潼关。第二天中央税警总团团长黄杰亲到大荔,与我商议进攻西安的计划,我当时主张分蓝田、二华、渭南三路进攻。以后又有中央军的三四个师陆续开到朝邑、大荔附近,这些部队都归我指挥。在我指挥部队进攻西安的同时,刘峙亦到潼关,当即与我通了电话。我告诉刘峙说,黄杰已到,并表示绝对拥护中央,详细情况另派副师长郭仰汾到潼关面陈。在郭赴潼关前,我指示他见刘后应陈述以下两个要点:一是报告刘峙,我们在军事上有把握消灭张、杨,营救蒋委员长脱险不成问题;二是愿意领衔通电全国,声讨张、杨。郭仰汾到潼关见到刘峙,当面陈述了我的意见,深得刘峙的赞许。并由潼关方面拟了一个通电稿,由郭仰汾在电话中念给我听。电文内容大意是说张、杨背叛‘中央’,劫持‘统帅’,勾结共产党,破坏抗战等。我听了之后,表示完全同意,并愿以我领衔发出。当时署名的还有刘峙、樊崧甫、黄杰、俞济时、董钊等中央军将领。由于我领衔发出了这个通电,使全国各地军阀认为杨虎城将军的内部分裂了,没有什么作用了,原来准备赞助张、杨的,有的又转而拥护蒋介石反对张、杨了。1939年冬,我在洛阳见到中央军风纪巡察团团长石敬亭,他对我说:西安事变时,他曾代表何应钦往说宋哲元、韩复榘通电拥护中央,反对张、杨,当宋、韩正在观望犹豫之中,看到我这个通电,才改变了态度。”⑤
从华清池回到西安的当晚,汪锋前去十七路军军法处庞志杰家看望这位老朋友。一见面,庞一阵惊奇:“啥风把你吹来了!”
汪锋说:“北风。”即从陕北来的。
“好朋友总算没有失约。”庞志杰说。
“失约咋能算是好朋友。我也代表王世英向你表示感谢。”汪锋又答。
这次见面,庞志杰再也不像上次那样拘谨,不露声色,一开始便打开话匣子,好像是给汪锋“报功”似的:“兵谏当天,张依中还在上海养病,军法处执法队无人负责,杨主任叫我负责指挥,搜捕国民党在西安的特务,当天我们抓到一大帮,20多个。第二天杨主任、赵寿山又派我去西安警备联合督察处任副处长,配合东北军孙铭九处长进一步搜捕特务,维护西安社会治安,又抓到一批特务。审讯中,这些平日作恶多端、虎狼成性的家伙,此时狼狈不堪,俯首帖耳,面色苍白,在惊恐万状中丑态百出。”
说到这里,庞志杰问汪锋:“你知道张依中的事吗?”
汪锋摇摇头。
庞志杰“唉”了一声说:“张依中太大意了,一听说兵谏的消息,连夜动身从南京回西安,由于途中河南陕县到潼关一段被蒋军控制,他从陕县绕到山西,由大庆关过黄河到合阳,住在四十二师武士敏旅行海亭团那里。返回西安后,听说冯钦哉叛变了,投靠了蒋介石,很气愤,没有向杨将军打招呼,又返回合阳,说服行长眉把部队拉回来,一起抗日。冯钦哉和张依中早有怨结,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不少人料到张依中此去凶多吉少,劝说他不能前去,他不听劝告。到了合阳,行长眉就把他绑送到冯钦哉那里给活埋了。”张依中是兵谏中十七路军牺牲的唯一一位高级军官。
汪锋对于这位老朋友的不幸深感意外和痛心,他对庞志杰说:“张依中的死,完全是为了抗日救国而死的,十七路军这个团体就整体而言,还是团结的,广大官兵是愿意跟杨将军抗日的。”这一晚,汪锋就住宿在庞志杰的家里。
关于杀害张依中一事,冯钦哉在他的历史交代中如是说:“西安事变我表明态度后,杨虎城将军派他的军法处长张依中准备到大荔来策动我的部下弃暗投明,他们选中的对象是行海宁和王钦轩,打算从这两个团长入手。张依中出发前在绥署办公厅当众说了此事,但没有说明是杨虎城将军派他去的。绥署处长窦阴山、李百朋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马上找到西安我的家里,向许海仙说了张依中将去大荔的事。另有绥署汽车队队长蔡成章故意给张依中派了一辆破汽车,而他自己坐了一辆好汽车先到我家,要我家用这辆好汽车赶快派人到大荔送信。所以在张依中未到大荔前,我就知道他来大荔的目的了。我立即指示大荔警备司令李子清说,‘张依中要来瓦解我们的军队,他一到就把他杀了,将尸体扔到河里或埋了都可以。’两三天之后,张依中果然来到羌白,一见到行海亭就被扣了。行并电话告诉李子清,李又马上报告我,说张依中已被扣住,请示如何办?我对李说:不出布告,不宣布罪状,照我说的办法办。于是,李就把张依中处决了。”
冯钦哉叛杨投蒋有“功”,受蒋重用,将其部扩编为第二十七路军,冯任总指挥。七七事变后,冯钦哉请缨抗日。1938年,所部先后改编为十四军团、十四集团军,曾与八路军协同作战。解放战争后期没有继续跟随蒋介石,积极支持北平和平解放。但是,他在西安事变中的这一拙劣表演,成了他人生的一个污点,被人们所诟病。
①《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中的活动(回忆资料卷1937—1949)》,第31—32页。
②谢晋生:《西安事变渭南备战日记》,《十七路军军史资料》(1),内部资料,第209页。
③谢晋生、王国生前采访回忆谈话。
④《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中的活动(回忆资料卷1937—1949)》,第32页。
⑤冯钦哉:《西安事变时我反对张、杨,拥护蒋介石的经过》,原载《西安事变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556—558页。
秦岭之子:汪锋革命传奇/许发宏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