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大秦岭的组成部分

  大秦岭所处地域地势崎岖、面积广大,有众多大江大河和山间断陷盆地,它们深切并分割了庞大的山系,将大秦岭东西向划分为三大部分,我们通常称为西秦岭、中秦岭和东秦岭。嘉陵江干流以西即为西秦岭,而蟒岭、伏牛山、熊耳山等平行谷岭统称为东秦岭。大秦岭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地质构成、主脊海拔和走向连续性等综合考量得到的。

  秦岭在地质构成上位于中央造山带和南北构造带相互交互作用的核心位置。中央造山带有五大造山带,分别是西昆仑造山带、东昆仑造山带、西秦岭造山带、东秦岭造山带和大别山造山带。而大秦岭就囊括了西秦岭造山带和东秦岭造山带。

  广义上的秦岭西接昆仑山的支脉西倾山,山脉走向沿迭山向东过渡为岷峨山。沿岷山向东南方向延伸,进入四川盆地以西的茶坪山和龙门山一线。该断裂山脉为大巴山—米仓山的延伸,故而大巴山向东延伸的支脉武当山和神农架也应涵盖于广义的秦岭范围内。秦岭东段延伸进入鄂豫皖境内的桐柏山和大别山,在广义范围内,该山脉也应算是秦岭的东延部分。

  依照长期以来的习惯划分,不将大别山和大巴山划入秦岭核心区域的范围。秦岭主脊以汉江干流为界与大巴山相隔;在西秦岭部分,岷山山脉为西秦岭所属,而以东的茶坪山—龙门山属于米仓山西延部分。但是根据秦岭古洋盆的演化发展和夷平作用地层的分布来看,大巴山是形成今日大秦岭不可缺少的一环。

出处:

秦岭全景图记/《地图上的秦岭》编纂委员会编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4.11